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018

第18章 不伪不矫做直爽人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公冶长第五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要一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他的邻居家要了给那人。”

【感悟一点】

现实中有很多人看似很讲义气,够直爽,但其实他采取的手段却是矫情虚伪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一个小品,主人公有门路又直爽,古道热肠,拍胸脯保证替人买到火车卧铺票,自己却抱着被子去排一夜队。像这种人既苦了自己,到头来让别人知道了情况,更会心怀不安,不敢再登门。这样矫情伪饰的结果,是弄得大家做人都不爽。

虚伪矫饰的宋襄公

做人无论是“直”还是“曲”,都应有一个度,否则一旦过了头,就会变成憨直和虚伪做作了。尤其是后者,其出发点是自私的,但又常常害到自己。

春秋时的宋国是一个小国,没有多大力量,可它的国君宋襄公却好大喜功,不自量力,一心想称霸诸侯,当上盟主。但同时,这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爱虚名,好伪饰。

有一年,宋襄公主持召集会盟,郑国没有到会,宋襄公以郑国轻视宋国的罪名,兴师问罪。楚国是郑国的保护国,听说宋襄公派兵讨伐它,便匆忙派兵援救。

宋襄公亲自率领宋国军队,来到泓水岸边,这时正巧遇上楚国军队渡河,宋国司马子鱼高兴地报告宋襄公:

“国君,现在正是攻打楚国的好机会,你瞧,他们正在渡河,趁这个时候攻击他们,必定获胜……”

“不能这样,人家还没有准备好,怎能突然袭击人家呢,那太不仁义了……”

对岸的楚军全部渡过了泓水,正忙着整理战车、兵戈,司马子鱼又建议说:

“国君呀,现在攻击楚军还来得及,趁他们现在还没有布开阵势……”

宋襄公皱着眉头,乜斜着对子鱼说:“急什么?人家没摆阵势职打,那是不合礼仪的!”

战机错过了,楚军布好了阵势,喂饱了战马,士兵带好了兵戈,一阵响鼓敲过,楚军如潮水一般冲杀过来,宋国军队招架不住,撒腿就跑。司马子鱼保护着宋襄公退却,楚军追赶上来,一戈刺在宋襄公左腿上,多亏司马子鱼左右掩护,才逃回军帐。

宋国的军队大败而归,宋襄公再也不敢穷兵黩武了,他静心在宫里养伤。

一天,司马子鱼进宫探望他,宋襄公反省说:

“我听古人说君子不伤害伤员,战争中不抓获白头发的老兵,不攻击没有准备好的敌人……”

听了他的蠢话,司马子鱼觉得好气又好笑,耐着性子对他并导说:

“既然与人家作战,双方就互为敌人,你不杀死对方,对方就要杀死你,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嘛!假如怜悯对方,可怜白头发的老兵,那就投降好了,何必打仗?打仗就是你死我活的,怎样对自己有利就怎样打,还讲究什么仁义、礼仪?我看国君根本不懂得作战,可又偏要兴师动众……”

“你不知道啊,我是最讲仁德的呀……”宋襄公吞吞吐吐地带解说,司马子鱼再也忍不住了,他放声大笑:“哈哈哈……你讲的全是虚假的仁德呀……”

宋襄公的伤势日益加重,在第二年夏天死去了。宋襄公的愚蠢在于,他的假仁假义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致走火入魔般无法变通,它所导致的情况远远比“死要面子活受罪”要严重得多。

其实做人做事,无论是为自己打算还是替别人考虑,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并依照它去做,是最明智的途径。否则,一旦打算用虚假来蒙蔽,最终会让自己也难以见到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