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074

第74章 辨巧言远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第一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的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会有仁德的。”

【感悟一点】

一般来说,善于伪装的人,必然会在言辞和神态上下一番功夫。他们往往把见不得人的意图掩藏在巧言令色之下,对人造成麻痹,使人疏于防备,以利于自己动手脚。所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对于识人做事,都是极其重要的。否则,就有可能被花言巧语和谄笑令色迷惑,以致做出糊涂的事来,到头来悔之莫及。

糊涂的宋康王

虽然听到好话,人的心里会“悦”,但有点野外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毒;玫瑰花虽然艳丽绝伦,却是浑身带刺。面对别人的巧言令色,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军进攻宋国。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大相信,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

不久,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

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么能这样昵?”

于是宋康王大怒,把派去侦察的人杀掉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第二个人的回报仍然和前一个人一样,宋康王又大怒,马上又把他给杀了。这样一连杀了三个人,之后又派第四个人接着侦察。

当时,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了。这个侦察兵在路上正好碰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见他匆匆往前去,便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弟弟回答道:“我是去替宋王侦察齐军的动向。没想到齐军已经离国都这么近了,国人已经这么恐慌。我现在担心的是,先前有三个侦察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已经逼近而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死。这该怎么办呢?”

哥哥想了想,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就会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我看不如说点好听的吧!”

于是侦察兵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们也十分安定。”

宋康王听了十分高兴,左右近臣都说:“看来那三个人没有误杀。”于是宋康王重赏了这个侦察兵。

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醒悟过来,急忙登上车,飞快地逃命去了。

战国时的邹忌很有分辨力,能分清好话的实质,他从中悟出道理,还成功地劝谏齐王。

邹忌长得很出众,有一天,他问妻子道:“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美些?”妻子答道:“当然是你啊!徐公怎么能跟您比呢?”邹忌的小妾和妻子的回答也一样:“当然是您更美啊!徐公怎么能跟你比呢?”隔天,有位客人来访,客人也这么说。又隔了一天,那位徐公到邹家拜访。邹忌仔仔细细地打量对方,看来看去,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徐公。

“明摆着我不比徐公美,为什么妻子、妾及客人偏偏说我比徐公美呢?”最后,邹忌恍然大悟:“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对我的偏爱;妾说我比徐公美是讨好我,怕我不高兴;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客人对我有所求啊!”他以这个道理来劝谏齐王,亲贤远佞,广纳良言。一时齐国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