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075

第75章 忠信笃敬天下通行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有信用,行为忠厚严肃,即使到偏远未开化的地方去,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没有信用,行为不忠厚严肃,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忠信笃敬’这四个字,站立的时候,就看见它直立在眼前,坐车的时候,就看见它靠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要时刻记在心里。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把老师的话写在衣带上。

【感悟一点】

说话讲信用,行为端正有礼貌,这样优秀的人,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合作共事,相信都会大受欢迎的。相反,说谎欺诈、行为不端,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会让人厌恶的。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人,愿意选择做哪一种人,相信大家在理智上都不会犯迷糊。当然,仅仅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下功夫去修炼提高。一旦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邓训以仁德安边境

其实,美好的品质不仅是一张人生的通行证,在很多时候,它显示出来的力量,比强硬的武力更有作用。

邓训是东汉人,太傅邓禹的儿子。史书上说他“少有大志,乐施下士”,所以,在他身边聚集了不少士人。

那时候,在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为了使这些少数民族听命于朝廷,朝廷专门在这一带设置了护羌校尉,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统治。

东汉明帝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不善于安抚当地的羌人,羌人对其统治日趋不满。为了镇慑羌人,张纡又诱杀了羌人的首领迷吾,企图用武力来实现当地的稳定。不料适得其反,此举不但没有吓住羌人,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反抗。各部羌人群情激愤,原来彼此仇视的部落在反抗朝廷的目标下统一起来,一致对外。也有的部落间互相结亲,以此巩固联盟关系。一时间,反抗朝廷的羌人达四万多人。东汉的西北部地区形势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东汉朝廷决定由邓训代替张纡做护羌校尉。

邓训到任后,正赶上羌人首领迷唐率兵前来进攻。迷唐是迷吾的儿子,他为父报仇心切,所以率先前来。当时在边塞之内,还住着一些小月氏胡人,他们擅于骑马,强健善战,与羌人打仗,常能以少胜多。这些小月氏胡人有时也反对朝廷,有时又为朝廷所用。迷唐率一万多骑兵来到城外,不敢直接攻打邓训,准备先攻打小月氏,将其制服后,再胁迫他们一起攻打邓训。

邓训看清了迷唐的用意,便派人安抚小月氏胡人,不让他们与羌人接战。部下很多人都对此十分不解,有的人找到邓训,对他说:“现在羌人和胡人自相残杀,应该先让他们互相消耗,这对朝廷是有利的。等到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收渔翁之利,这正是以夷伐夷的好机会啊。”邓训说:“不对。如今是由于张纡失信于羌人,致使他们兴兵前来。朝廷不得不屯兵聚众,以备羌人。为屯兵备战,我们不得不竭尽财力以支付运输费用。现在形势十分紧急,我们需要小月氏胡人的全力支持。以前,胡人之所以不全力为朝廷作战,就是因为朝廷对他们的恩不深,信不厚。如今,小月氏胡人处于困境,我们应借此机会对他们施以恩德,使他们为我所用。”

于是,邓训便令人打开城门,腾出许多房子,将小月氏胡人的家眷全部接进城内,安顿住处,并派兵严加守卫。羌人在城外掠无所获,又见胡人已无后顾之忧,不敢与之开战,只得撤兵而去。于是,小月氏胡人对邓训感恩戴德,他们说:“过去的朝廷官员只是把我们当打仗的工具,根本不管我们的疾苦。如今邓大人对我们施恩讲信,开城门接纳我们的家眷,使我们父子母女相安,我们怎能不为朝廷尽心竭力!”

后来,邓训利用这支胡人的力量,使西北地区得到了平定。

邓训之所以能成功安边,关键在于他既通晓信任与恩德可以在任何地方感人心、化怨隙,又采取积极有效的怀柔政策,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人心之向背,已决定了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