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115

第115章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人情冷暖之变化,富贵之家比贫苦人家更显得明显;嫉妒的心理,在至亲骨肉之间比外人表现得更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用冷静的态度予以处理,以平和的心态控制自己,那就很少有人不是天天处在烦恼的困境中了。

曹操被刘备在汉中击败,退入邺郡,还没有安定下来,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曹操拖着老病(头风病)之身,先到洛阳,又南下摩陂,得胜之后回到洛阳,已经是劳病交瘁,无心回邺城了。刚刚过了半个月,病情加重,于公元220年正月病死在洛阳,享年66岁。曹操一向提倡节俭,自然也反对厚葬。他在遗嘱中写道:

天下尚未安定,不要遵照古代的丧葬制度行事。安葬以后,文武百官人等都要去掉丧服。驻屯各地的将士不得离开驻地。官员们各守职位。我入殓时,要穿一般的衣服,不得用金玉珍宝陪葬。

可是关于谁继位当魏王,要不要让儿子赶快像周武王那样当皇帝等等大事,曹操到死也不说个明白。因为一来已经正式立曹丕为王太子,继位的事有了法律依据;二来他自己知道,死了以后的事也管不了许多,还是让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去办吧。

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没有生儿子。刘夫人生了个儿子曹昂,在征讨张绣时为救曹操而死。后来的卞夫人一共生有四个儿子:老大曹丕,老二曹彰,老三曹植,老四曹熊。其中老二曹彰勇武善战,曹操常常让他统兵打仗,立了不少战功。老四曹熊很软弱,早早地就死了。老三曹植富有文才,最得曹操和卞夫人的喜爱,曹操曾想让他继位,这自然引起老大曹丕的无限恐惧。后来近臣们以袁绍、刘表等废长立幼,引出变故的教训暗示曹操,才勉强立曹丕为王太子,不过曹丕对三弟曹植却一直放心不下。

曹操死于洛阳的时候,曹丕正在邺城坐镇,临淄侯曹植在自己的封地临淄,只有曹彰带着兵马从长安赶到洛阳。来者不善,他开口就问主持丧事的贾逵:“我先王的玺绶现在何处?”这不明明要以武力夺取王位吗?贾逵马上板起脸来回答:“家中有长子,国中有太子,您可不该问先王玺绶的事!”曹彰不过是个武夫,吓得不敢再多嘴,拥护曹丕的大官们赶紧把曹操的灵柩运往邺城,并抢着以卞王后的名义,立曹丕为魏王。第二天,华歆也从许都拿着汉献帝命令曹丕继承魏王和丞相兼领冀州牧的诏书赶来了。曹丕顺顺利利地继承了父位,执掌了大权。

曹丕掌权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想起了三弟曹植。过去是的兄弟,而现在是君臣,地位完全不同了。恰巧曹彰和另外二十几位兄弟(不是王后亲生)都来奔丧,只有曹植没来,曹丕立即以魏王的名义,命令十分忠于曹操和自己的猛将许褚带兵,连夜赶往临淄,把曹植、丁议、丁捉到邺城。三个人都知道性命难保。果然,曹丕先下令杀死丁仪、丁和两家的全部男子,然后,曹丕要亲自治一下曹植了。

现在的曹植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像斗败了的公鸡,一进门就趴在地上,战战兢兢地等候大哥的发落。他心里非常明白,只要大哥牙缝里挤出半个“死”字来,他就得和丁氏二兄弟一样了。曹丕趾高气扬地开始训斥起曹植来。他说:“我和你在亲情上虽然是兄弟,可是在义理上却属于君臣!你怎么敢蔑视礼法,不来为先王奔丧?”曹植一个劲儿地叩头:“我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曹丕继续威严地说:“先王在世的时候,你常拿着自己的文章在人们面前夸耀,我很怀疑是不是别人代你写的。我现在限你在七步之内吟诵出一首诗来。你如果真能七步成诗,我就免你一死。如果不能,就要重重治罪,决不宽恕!”曹植是有真才的人,这当然难不倒他。他抬起头来,闪着惊恐的泪眼,用乞求的声音说:“请大王出题。”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我们兄弟为题赋诗,但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样。起来试试吧!”曹植站起身来,慢慢走不到七步,诗已顺口而出: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一听不要紧,泪水不觉涌出了眼眶。曹植明明是把哥哥比作豆萁,把自己比作豆子。要燃豆萁来煮豆子,这不正像曹丕要杀害曹植一样吗?这时一直躲在里面的卞太后也痛不欲生地出来。哭着说:“当哥哥的为什么要这样狠心逼弟弟呀!”

【感悟一点】

富贵之家往往为了争权夺利而父子交兵或兄弟阋墙。人往往是有了钱还要更多些,有了权还要更大些;以至生活中终日钻营处处投机的小人,像苍蝇一样四处飞舞,个人的私欲总处于成比例的膨胀状态。如此现实,的确需要人们提高修养水平,用理智来战胜私欲物欲。否则亲情何在,富贵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