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66

第66章 身处林泉心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身居要职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要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隐居山林清泉的人,要胸怀治理国家的大志和才能。

范仲淹在短暂的人生中,曾任过地方长官和边防将领,也曾受到过朝廷的重用任参知政事等职。他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以天下为己任。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见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豪言壮语来鞭策自己,“出将则安边却敌,入相则尊主庇民”(见郑元《文正书院记》),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有一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蝗虫和干旱灾害,江南、淮南、京东等路的情况最严重。范仲淹对此非常着急,便上书请求皇帝派遣使臣到各地去巡视,皇帝没有答复。于是他又单独求见皇帝说:“如果皇宫中半天没有东西吃,将会怎么样呢?”这句话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于是就任命范仲淹去安抚江南、淮南等地。范仲淹每到一地,就立即打开官仓救济灾民,还蠲免了庐、舒二州的折役茶(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茶叶)和江东路的丁口盐钱(按丁口缴纳的盐税钱),并归纳了能救治当时社会弊病的十项措施上呈皇帝。

明道三年(1033年),宋仁宗命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范仲淹到苏州后,正遇上苏州涨大水,农田被淹,无法耕种,他立即领导疏通五河,准备将太湖水引出灌注入海。但是,当他招募许多民夫开始动工还未完工时,又被调任到明州。苏州转运使得知情况后,便奏请宋仁宗,请求留下范仲淹来完成这一工程,得到了宋仁宗的同意。完工后不久,范仲淹就被召回朝廷,提升他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发兵入侵宋朝???境。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永兴军知军,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随后又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当时,延州(今陕西延安)周围有许多寨子被西夏军攻破,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御敌。于是宋仁宗任命他为户部郎中兼延州知州。以前诏书上有分派边兵的规定:边境军队,总管统领一万人,钤辖统领五千人,都监统领三千人。每当遇到敌人来犯要进行抗御时,就由官职卑微的首先出战。范仲淹了解到这种情况说:“不选择将领,而以官职高低来决定出战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大规模检阅延州军队,共得一万八千人;他将这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位将军各领三千人,分部进行教习训练。遇敌人来犯,则看敌方人数多少,派各部轮换出战抵御。经过范仲淹对军队的整顿,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打了许多胜仗。

范仲淹治军,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常将朝廷赏赐给他的黄金全部分送给戌边守关的将领。而且,对归顺的羌人推心置腹,诚意接纳,发展边境生产和贸易,因而博得边民对他的爱戴,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军队因吃了许多败仗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边境。直到庆历三年(1043年)李元昊不得已与宋朝讲和,宋仁宗才又召回范仲淹,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向宋仁宗提出了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择长官等十项改革方案,当时宋仁宗一心想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全部采纳了范仲淹的意见。可惜这些意见因保守派的反对而未能得以贯彻实施,然而对以后的改革变法却有一定影响。

范仲淹一生食无重肉,生活俭朴,以治理好国家大事为自己终身的职责,忧天下之忧,所以深受当时的百姓和后人的敬重。

【感悟一点】

佛教中说,佛法包括出世法、入世法和世间法。何为“世间法”?《菜根谭》的“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之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之经纶”就是世间法。当今许多身居高位的贪官自毁前程,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少这种修养,这种明智。可以说,《菜根谭》积极智慧之道也在此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