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4386100000011

第11章 5~2岁亲子游戏(1)

发育特点

(1)生理发育

2岁时男孩体重达到10.40~13.25千克;女孩达到9.8~12.5千克,男孩高达81.6~91.4厘米,女孩则为80.1~90.1厘米;出的牙约为20颗;脑重约为1000克左右,大脑皮层基本分化;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4次;睡眠时间为每天13小时左右。

此阶段的宝宝动作有了较大发展:从平稳行走到倒退着走、踢着球走和跨越障碍走等;手的大肌肉动作有很大发展,能投掷物品,会翻书等。

(2)心理发展

感知觉:认识的概括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记忆力:能记住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称。记忆时间延长,能记住几星期以前的事。

言语:词汇量迅速增加,大约会说50个以上的单字或词;进入双词句阶段如“喝水”、“喂猫”等;能够理解简单的问题,能够听从父母的要求去做;表达能力提高,能较多地使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已有初步的语法意识,对句型结构比较敏感。

想象:初步萌芽,在孩子的语言、动作中已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想象成分。

思维: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

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了独立性的发展。喜欢干什么都“自己来”,发生闹脾气等现象。

意志行动:不但有了较明确的目的,而且有了由明确的目的而决定的行动方法。

交往能力:交往的主动性提高;会向父母表达感情;表现出一定的友好行为,同情受伤、悲伤的伙伴,向同伴表示关心等。

育儿要点

独立性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养成吃东西前独立地洗手和正确使用毛巾的习惯,教育他们独立干净地吃东西、用勺子;培养他们参与穿脱衣服的习惯。

培养初步的文明习惯:巩固向别人问好、告别的感谢的技能,养成珍惜玩具、按用途来使用玩具的技能,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培养人道情感和与其他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对成人、同龄人的同情心。教育他们在游戏时不要互相争吵,培养他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和友好地玩耍。

用易于理解的艺术形象引导宝宝,.培养他初步的美感,引导他注意周围世界物体和现象的形象与色调,在看书中的插图时注意颜色的配合;在朗诵和讲述诗歌、故事、笑话时,启发幼儿对成人语言音调的表现力做出情感的反应。

介绍自然界,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以下是相关训练游戏方案,供各位家长选用:

1.踩气球、拍气球

激发孩子愉快的情绪,活跃家庭气氛。

提高孩子控制身体动作的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一些小欢乐球,家长将球系在胳膊上或腿上。

家长在前方走动,让孩子追身上的气球,停下来时,让孩子拍拍胳膊上的气球,或用脚去踩系在腿上的气球。

一定要注意确保他的安全;给球充气时,要避开孩子的脸或小手,以防崩伤孩子;禁止孩子用两只手去捏气球。

走动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以孩子能触摸到气球为宜,隔一段时间要停下来,让孩子踩到气球以增强他对活动的兴趣。

2.宝宝摸一摸

让孩子听指令做动作,培养他的规则意识和注意力。

训练孩子跑的能力。

家长念儿歌:“小宝宝,真好玩,摸摸桌子(沙发、床……)跑回来。”说完“来”后,孩子向指定地点跑去,摸摸指定家具后再跑回家长身边。

3.学称呼

学习称谓常识,为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奠定基础。

准备一些有不同年龄人物的卡片,指着卡片上的人物告诉孩子怎么称呼他们,如“叔叔、阿姨、姐姐、爷爷、奶奶等。”

指着卡片上的人物,问孩子“这是谁”,让孩子说出对他(她)的称呼,孩子如有错误,及时纠正他。

让孩子按指令分别找出不同年龄人物的图片。

当家里来客人或带孩子做客时,要让孩子养成称呼人的习惯,不对时,家长要更正。

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幼儿进行“称呼”教育,直到孩子能基本掌握不同年龄的人如何称谓为止。

4.采蘑菇

训练走和蹲的动作。

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训练孩子的坚持性。

准备一个提篮,用彩色硬纸板剪成“蘑菇”散落在地上。

取出一个玩具小兔,说小兔子饿了,让宝宝去采一些蘑菇。

让孩子提着篮子拾蘑菇,再走回父母身边来。

“蘑菇”不要太多,不要让孩子蹲的时间过长。

“蘑菇”放得不要太集中,让孩子在“采蘑菇”时四处找找,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提醒孩子忽略的“蘑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拾“蘑菇”,增加孩子的兴趣。

5.拔萝卜

愉悦孩子情绪,初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让孩子坐在床上,爸爸牵着孩子的两只手,一前一后地牵拉他,口念儿歌:“拔萝卜、拔萝卜、拔出一个大萝卜。”

牵拉几次后,爸爸装作很吃力,告诉孩子:“萝卜太大了,爸爸拔不出,现在请妈妈一起来拔萝卜。,’妈妈抱着爸爸的腰,两人一起牵拉孩子,做出使劲“拔萝卜”的样子。接着可用同样的方式把布娃娃、小花猫等玩具放在爸爸身后一起拔“萝卜”。然后将孩子拉起来,告诉他:“萝卜被拔出来了。”

在牵拉孩子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将孩子拉起来时,预防拉伤孩子肌肉。

等孩子熟悉程序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家长被“拔”出来,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6.小帮手

初步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学习助人为乐的行为。

洗手帕:家长洗衣服时,给孩子一块手帕,让他学着洗,告诉孩子手帕的用处,培养他爱卫生的良好习惯。

扫地、擦桌子:给孩子一把小扫帚,让他模仿成人扫地的动作或给他一块小抹布,.让孩子学着擦擦桌子。

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可能做真正意义上的家务活,可能给家长帮倒忙、添乱。家长注意不要因此责备孩子或阻止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挫伤他帮成人做事的热情。

7.为爸爸服务

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帮助孩子辨认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爸爸下班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也可教孩子:取来拖鞋,将小板凳拿过来教孩子捶背。

让孩子按指令去取物品,使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用途;通过为爸爸服务,培养孩子关心亲人的意识,逐步树立起对周围人、对社会的服务意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8.送爸爸上班

1=C 2/4

2 3 1 | 2 — 5 3 1 |2—| 5·5|3 1 |

—— —— -

站门 口, 挥小 手, 我送 爸爸

2 3 | 1—‖

去上 班

让孩子学习用歌声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培养对音乐的初步感受;让孩子知道爸爸要上班的道理,培养他的独立性。

爸爸上班时,妈妈带孩子送到门边,哼唱歌曲,教孩子挥手再见,待孩子熟悉歌曲后,让孩子跟自己一起唱。

待孩子唱熟后,启发孩子改词,让他想想谁每天还要上班。将歌词中的“爸爸”换成“妈妈”,培养孩子早期的创造性。

9.扮鬼脸

让孩子了解各种表情,培养模仿能力和幽默诙谐的个性。

准备画有哭、笑、生气、发怒等表情的脸部图形若干,让孩子看图片,引导孩子回答图中的人是在干什么?成人可对孩子做各种鬼脸,如:瞪眼、吊眼睛、垂眼睛或哭、笑的表情。

让孩子注意观察成人表情的变化并模仿成人的动作。

成人的动作不要过快,否则,1~2岁的孩子跟不上。可让孩子区分“哭”时的表情与“笑”的表情,让他知道“笑”比“哭”好看,培养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

10.爱小动物

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心。

让孩子学习动物叫声、练习发音。

培养与人分享食品的习惯。

给孩子看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辨认动物名称。

家长示范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模仿发音。

让孩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将一些动物玩具排列起来,让孩子给它们分发食品,同时可念儿歌:“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小……”

家长可给孩子买一些小东西,如几只小鸡、几条鱼,让孩子观察它们的活动并学会喂食。

11.宝宝学画

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训练精细动作和宝宝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准备一些纸和一盒蜡笔,让孩子随意涂抹。家长可问孩子“宝宝画的什么呀”。对孩子的回答,成人要鼓励,夸奖他画得真像;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可根据涂鸦的线条,再加上几笔构成物体图像,启发孩子:“宝宝看,这是不是苹果。”最后将宝宝的画给其他家人观看并给予夸奖鼓励。

孩子最初的涂鸦虽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对婴儿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它能使孩子发现动作与纸上线条之间的联系,使他手眼协调。

家长应主动引导孩子从无意涂鸦过渡到有意识地画画,引导孩子回答“画的什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启发孩子注意使线条构成图像。

家长在为孩子添画线条构成图像时,不要随意改动孩子的线条,当着孩子的面添画线条时应尽量鼓励孩子。

要制止幼儿画画时的不良习惯,如将蜡笔衔到嘴里。

12.玩具回家

让孩子克服困难,训练他不依赖他人,自己动手的意识和能力;

让孩子学会收拾玩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

家长把孩子的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如地上、沙发上、床上、桌子底下……

告诉孩子:“玩具玩累了,该让他们回家了。”引导孩子自己去拿玩具,并将玩具放在玩具箱内。

玩具放置的位置既要让孩子能轻易地取到,又要激励他努力去取到不易够着的玩具。

家长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应始终积极地鼓励孩子自己去拿玩具。出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孩子克服了困难和障碍,依靠自己的能力拿到玩具时,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称赞。

注意孩子的安全。当孩子的动作有可能出现危险时,家长应该在其身旁注意提醒并加以适当的保护。

13.狼来了

学习安静地等待,培养初步的耐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轻对妈妈的依赖心理。

准备两个兔子头饰和一个狼头饰。妈妈和孩子扮演兔子,爸爸扮演狼。

让孩子坐在安全处,告诉他:“现在妈妈要出去采蘑菇,你在这儿等妈妈回来。”然后进入另一个房间。片刻,妈妈出来,抱起孩子表扬他或给他食物代表“蘑菇”。

妈妈领着孩子在房间里玩,片刻,爸爸戴着“狼”的头饰出现。妈妈告诉孩子“狼来了,不要说话,也不要动。”然后和孩子一起安静地躲在沙发后面。爸爸在房间里走动一圈,假装没看见孩子,离开房间。妈妈再带着孩子走出来继续活动。“狼来了”的情景可重复进行。

不要让孩子一次“等待”的时间过长,当孩子达到成人要求时应及时表扬他,给他以强化。

14.翻跟斗

主题运动。

目标 让孩子翻跟斗,发展全身的运动能力。

材料 自己本身。

游戏方法

(1)和母亲一起往前翻。

(2)熟练之后,连续往前翻。5岁的幼儿大约在连续10秒内能翻3~4次。

(3)放一个小的障碍物(如坐垫等),在不接触障碍物的范围内往前翻。

(4)也让他往后翻。

15.读文字

主题语言。

目标使用文字卡,让孩子读出一个一个文字,提高其对文字的关心度。

材料文字卡。

游戏方法

(1)一开始,让孩子读简单的文字。

(2)文字卡上最好有注音,同时有图画,让孩子比较文字和图画。孩子认识某个文字后,将图剪下来,仅让孩子看文字。

16.学习语言

主题 知识。

目标 让孩子观察写字用的器具,教他使用的方法,丰富其常识。

材料铅笔、钢笔、原子笔、彩色笔、蜡笔、画图用笔、白纸、黑板等。

游戏方法

(1)指着书写用的铅笔、钢笔、原子笔等其中一种,问孩子:“这笔怎么使用?”

(2)让孩子实际将笔拿在手上,体验该如何使用笔。让他随便画,即使是不伦不类的形状、图画、文字都没关系。孩子应该会有兴趣。

17.反向类推(一)

主题语言。

目标让孩子进行相反词的类推,提高思考力。

材料可以利用的东西。

游戏方法

(1)对孩子说:“现在我要说一个短句子,但我说到一半就会停止,所以你要仔细听,看看接下去要说什么。”然后问他:“砂糖是甜的,那么盐呢……”引导孩子回答:“咸的。”如果他答不出来时,就让他尝尝实物的味道。也让他回忆以前的经验,从而思考相反的意思。可参考下述问题:

①冬天冷;夏天……

②白天亮;黑夜……

③热水热;冰水……

④绿灯前进;红灯……

⑤火车快速;三轮车……

⑥大人大;小孩子……

⑦苹果红;香蕉……

⑧鸟在空中飞;鱼……

⑨山高;海……

(2)如果孩子不了解,就仔细跟他说明。针对这些事物或现象发展话题。

18.反向类推(二)

主题语言。

目标让孩子类推相反词,训练其语言能力及思考能力。

材料不特定。

游戏方法

和“反向类推(一)”相同。

①白天起床;夜晚……

②海绵柔软;石头……

③小孩子小;大人……

④山高;谷……

⑤坐在椅子上;睡在……

⑥铁很重;羽毛……

⑦1元硬币是圆的;尺子是……

⑧国王是男生;王后是……

19.数1~3的指导(一)

主题 数。

目标让孩子了解1~3的数,开发数数的能力。

材料 弹珠。

游戏方法

(1)红色弹球4个和黄色弹珠3个混合,告诉孩子:“这里有很多弹珠,我们将相同颜色的弹球放成一堆,因为它们是好朋友。”让孩子将其分成红色与黄色两堆。

①问孩子:“哪一种较多?”让孩子学习一对一的对应(同样颜色的排在一起),然后让孩子清楚地说出“红色弹珠较多”或“黄色弹珠较少”。

②告诉孩子:“红色弹珠比黄色弹珠多‘1’。”指导孩子“1”的概念,而且让孩子大声地再念一次。

(2)同样地,你可以利用5个红色弹珠与3个黄色弹珠混合,指导孩子“2”的概念。接着,利用6个红色弹珠与3个黄色弹珠混合,指导“3”的概念。不只是弹珠,积木、象棋或玩具等也可用来指导孩子对1~3的认识。

20.数1~3的指导(二)

主题数。

目标让孩子切实理解1~3的概念。

材料积木。

游戏方法

将3个形状、颜色不同的积木排成一排。

(1)让孩子用手指着,一个一个地,由左往右,大声地数着“1、2、3”。

(2)让孩子思考第“3”个积木的意义。改变积木的排列,让孩子再数一次“1、2、3”。这时,第一次为“3”的积木,此时变成“1”,原本为“2”的积木却变成“3”;让孩子了解,并非特定颜色的积木就是“3”或“2”。

(3)将3个积木排成一排,让孩子数“1、 2、 3”。当他数“1”时,让孩子用手压住1块积木;数“2”时用手压住2块积木;数“3”时,用手

压住3块积木。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孩子了解,数就是代表物体集合的多少。

(4)然后问孩子:“一共有多少?”让他了解总共是“3”。

21.大小的辨别

主题 知觉。

目标 加强直观上辨别大小的能力。

材料 图画纸、彩色笔。

游戏方法

(1)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都让孩子看过一次。然后问:“最大的是哪一个?用手指指出来吧!”

(2)询问孩子:“最小的是哪一个?”

(3)如果孩子不知道,就将大中小三个图形画在图画纸上,让孩子着色,以了解大小。

(4)也可以利用相同形状的积木或玩具、瓶子等,让孩子比较大小。

22.比较长度

主题数、知觉。

目标将各式各样的物品排列在一起,训练孩子如何判断长短。

材料色纸、剪刀。

游戏方法

(1)母亲先剪5种颜色与长度不同的纸条。

(2)两张纸条不要并列,随意摆在孩子面前,问他哪一条较长。

(3)教导孩子比较长度时,一定要将纸条固定在一条直线上才可以进行。

(4)开始时比较两张纸的长短,接下来可以比较两张以上纸的长短。

(5)问孩子最长的、最短的各是哪一张。

23.玩球游戏

主题运动。

目标 利用球玩游戏,培养孩子的运动力、集中力、注意力。

材料球、洋娃娃、瓶子等。

游戏方法

(1)让孩子随意将球举到头以上的高度,然后往前丢;或是坐下来,夹在双腿间,自由地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