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4400700000032

第32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1)

区域经济,也称地区经济。从世界范围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不仅在我国存在,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表象,如不遏止,必将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为此,许多国家对本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解决区域经济差距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主要做法

1.政府高度重视

市场机制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益好的地区流动,但不能解决国民收入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因此,国家要采取必要的手段,调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调节地区间利益关系。而区域政策是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存在发展差异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政府对区域政策的重视与否往往是该政策能否起到应有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制订明确的区域发展规划

日本的区域政策在其实施的几十年中,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制订了详尽的发展规划以保证目标的实施。从20世纪60年代起,为解决工业布局过疏、过密的不协调问题,日本先后制订了四个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而且后一计划主要是针对前一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的问题而制订的,使得区域政策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能够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一般来说,地区发展规划,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和社会状况分析、地区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财源保证以及组织机构设置。

3.建立落后地区的开发机构和管理机构

为加强区域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区域经济管理机构,除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外,还负责制订综合开发计划、筹措开发资金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美国各开发区都设有管理局,德国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负责区域政策的委员会,巴西在落后的东北部、中西部和亚马逊三个地区专门设有开发署,日本有国土厅等专门机构来负责本国区域政策的实施。并设有北海道开发厅和冲绳开发厅两个中央级的地方开发机构。

4.对落后地区采取多种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涉及财政、税收和信贷等各个方面,包括实施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贷款担保,以及提供信息服务和帮助培训人员等。有的国家还对地方无力开发的大型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如美国政府对落后地区实行能自动调整地区收入差异的累进税制,把财政支出的10%左右用于补助州与地方,其中大部分拨给了落后地区。德国联邦政府把财政支出的20%用于补贴落后地区,并由国家担保,由复兴银行对投资较落后地区的工商企业以及原东德地区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低息中长期贷款。日本中央财政的支出则有30%用于补贴地方政府,并在金融体系内设有专门的面向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公库。巴基斯坦对投向落后地区的投资给予5至10年的免税优惠,并规定不发达地区进口机器设备,可以减免一半的关税。

5.建立专门基金或者使用于区域政策的资金有明确的法定来源

对落后地区的开发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是实施好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欧共体于1975年设立了专门用于实施区域政策的欧洲地区发展基金,基金由欧共体预算支出,主要用于资助、干预和协调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工作,其资助方式是对成员国政府为开发本国落后地区的私人投资项目提供的财政补助进行补贴。日本法律规定,国家设立北海道开发事业费预算。巴西为帮助落后的亚马逊地区加快发展,扶持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专门设有“亚马逊投资基金”。意大利政府曾专门建立过南方发展基金局。

6.重视和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政府不但注重落后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注重教育、生活及文化性基础设施建设。50年代初,意大利政府曾拨专款用于落后地区的农业技术设施改造和交通、港口、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资和建设不仅为南方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社会各方面向南方投资提供了原料、市场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生活设施条件。

(二)几点启示

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战略性的新任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加强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上述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发不发达地区的过程中,普遍采取了国家适度干预政策,在投资、生产、分配等各个环节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情况,中央对西部的扶持政策主要应包括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调整工业布局.引导某些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增强资源丰富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西部开发促进基金和西部专项开发基金,前者可以从每年度国家基本建设基金非经营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主要用于东部以及其他地方的企业与公司到西部地区投资的贴息,后者可以由政策性银行承担,直接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服务;制定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补偿政策,等等。

加快培育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大开发,并不是西部每个地方齐头并进,而要有所侧重,合理布局。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西部的发展要以点带面地进行,先建几个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辐射作用,使整个西部大开发迅速启动。国家要在西部地区选择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结合点,确立若干重点资源和产业开发区,建立一批加工贸易区、经济协作区和经济开发特区,在政策、资金、开发项目等方面实行倾斜,促使这些“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带动面的发展。

引导东西部地区进行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西部开发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但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人才云集、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的发展格局,但缺乏资源,发展空间不足。针对这种经济互补性显著的特点,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积极发展区域之间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这也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先富带后富”方针的具体措施。在这方面,国家可以统一协调政策,促进东西部省市之间在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基础上的经济技术协作和联合。为鼓励外商和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设厂,当前很有必要实行以企业投资补贴为主的投资诱导政策,即中央可以从现有预算内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筹集一部分资金,对在国家划定的特定开发地区新建扩建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商和区外企业,提供一定的投资补贴。

加快调动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实施西部大开发,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调动内力,靠调动西部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在政策输入和经济扶持下,能尽快迈开步子。对西部地区来说,目前,一是要正视现实,增强信心,转变观念,既要看到差距和困难,又要看到优势和潜力。二是要注意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有关政策,切实抓住机遇。真正使政策发挥作用。三是要加快改革开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没有畅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缺乏充裕的淡水供给,就意味着投资、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完善,谈不上区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对广大的西部地区而言,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在开发计划和项目安排上,国家应当对西部地区的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倾斜和支持,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为西部地区的经济起飞和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科教事业。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普遍重视和采用的战略步骤,这也同样适用于西部地区的发展。目前西部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较低,远不适应加快经济开发与建设的需要,因而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就至关重要。发展科教事业,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继续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鼓励中央和东部地区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到西部地区设立或联办分支机构。

建立区域经济的监测系统和管理机构。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居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相关的情况进行监控,以求能早日发现问题,为及时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尽快建立面向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管理机构.由该机构负责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考虑设立中央开发署,专门负责区域经济开发,然后由开发署下设派驻各地的开发局。这种中央直辖与地方辅助的双重开发体制,有利于中央部委的综合协调,而且能够保证中央开发意图在地方实现,把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进程和政策措施具体化、条例化、规范化,以便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统一步骤、协调行动。

用计划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国现实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作计划时,中央作中央的,地方作地方的,等到实施计划时就相互冲突,解决不了冲突就相互扯皮,造成计划空置。而日本作开发计划是透明的,先让地方把要干的事提出来,再与中央计划协调,协调好了就定下来,使地方开发计划直接服务于同期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从而得到中央的有力支持,使开发计划更具有权威性。大大减少实际工作中的扯皮现象,提高开发工作效率。

二、运用财政手段缩小地区差距的外国经验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全球性现象,无论哪个国家,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财政手段的运用。

1.运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来实施区域经济政策。平衡各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所有国家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基本手段。例如,美国财政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独立财政组成。1992年,美国三级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7%、25.9%和17.1%。由于财政收入大部分集中在联邦,而许多公共服务项目如教育、公共卫生和道路建设又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因此,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州和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助,以增强州和地方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平衡各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德国联邦政府也十分重视转移支付手段的运用,把财政支出的20%用于补助低于各州平均水平的穷州以支持其发展。

2.各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都对落后地区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意大利为推动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制定了到南方新办工厂给予10年免征利润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家向南方投资。美国政府为了鼓励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联邦政府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豁免权,州政府也运用减免税政策,如康涅狄州对到贫困地区投资的企业减免所得税5年,再投资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法国则在洛林、诺尔一加莱两个重点地区实行“无税特区”,即到这个两上地区投资设厂创造就业机会者,3年内免征地方税、公司税和所得税外,还免征劳工税、各种社会杂税和分摊。1967年,巴西为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开发落后地区,曾在北部亚马孙地区的玛锱斯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在特区内设厂的私人企业10年内免交所得税,扩大再生产的进口商品免交进口税,从国内其他地区购入的消费品和材料免交商品流通税。

3.对落后地区实行企业补贴制度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央政府对落后地区企业的援助大多采取补贴的形式。包括投资补贴、就业补贴、税收支出和直接拨款生产公共产品等。例如,意大利在1956—1965期间,为促进南方地区的工业化,规定对南方新办企业的厂房建设资金由政府补贴25%,购置机器设备补贴10%,并且为新建企业提供70%以上的优惠贷款。此外,意大利政府还直接拨款在南方欠发达地区兴建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创办国立大学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和提供食宿方便。英国政府自1984年起对受援地区内的公司,每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补贴3000英镑,并对落后地区实行多种形式的资本补贴。美国联邦政府为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在经济开发区投资且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大约40%的投资补助。

4.重视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为其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开发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是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比北部地区落后得多。联邦政府为了振兴南部经济,满足这些落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加强这里的教育事业,而加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要增加教育投资。在60年代人口不到30%的落后地区所得到的联邦教育支出竟占联邦支出的45%。无疑,联邦政府的教育投资倾斜政策是美国欠发达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三、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的强烈不平衡是市场失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市场机制是在相对地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开发政策是一个利用各种经济手段的系统工程,其中金融政策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的开发中常使用的金融政策是:

(一)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