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为公司最受欢迎的人
4407900000021

第21章 忠诚无价:休戚与共,与企业共同发展(3)

许多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工作,他们频繁跳槽,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将其视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手段;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工作,不过是迫于生计的需要。所以,即使上司很公正、决策一贯正确,员工也可能与企业出现对立面。这时也许你会站在这些员工一边,同上司对着干。这样做无疑是掉进了晋升道路中难以自拔的陷阱。聪明的做法是,当上司与员工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为上司作解释与协调工作。作为员工,当上司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你支持了他,他自然视你为知己。实际上,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既可以是上司与部下的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诚然,上司与部下身份不同,是有距离的,但身份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却不一定有隔阂。一旦你与上级的关系发展到知己这个层次,较之于同僚,你就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你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上级的特别关怀与支持。甚至,你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

2当上司做事方法难以服众时

有一类上司,视权力为一切,凡事一定要控制在他手中,以其权力之大,视权力为他的护身符。过于重视自己的权力,也许是一种病态。但如果你遇到这种上司,也不用急着打退堂鼓,有方法可与其相处。

想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上司是否也有难言之隐?他可能也要取悦自己的上司,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千万不要发出这样的抱怨:我的上司一无是处,还对我指手划脚,简直讨厌到了极点。

3.当上司在工作中“卡壳”时

领导不是铁臂金刚,无所不能,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帮助和鼓励。谁能够在他胆怯的时候给他信心,谁能够在他无助的时候站到他身旁,谁就能够得到他的赏识。如果你能帮助上司,对你必然有好处。例如,上司对某客户处理不当,你可以得体地代他把关系缓和;如果他最讨厌做每月一次的市场报告,你不妨代劳。这样,上司觉得你是一个好帮手后,自然会重用你。

4.不要传播错误的信息

上司每天都要承担很多工作和责任,所以他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你不应该再转述错误的资讯或未经证实的传言,来增加上司的负担。

如果你听到对公司有什么不利谣言或传闻,不妨悄悄地转告上司,以提醒他注意。不过,你的措词与表达方式须特别注意,话语简明、直接为最佳方式,以免发生误会。而当资讯被确认之后,你不应该报喜不报忧,坏消息对上司具有极大的提醒作用。但报告坏消息的时候,你应该顺便提供一些建议,借以帮助“迷于当局”的上司。

5.当你遭遇上司批评其他员工时

有时上司会当着你的面来批评你的同事。例如,上司说:“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办事的。”你千万不要随意附和着说:“是啊,他的办事能力非常糟,我早就看出他的无能了。”这样会使上司认为你看低了他选择人才的眼光。上司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而你即将失去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和良好印象。因此,在上司批评其他同事时,你不要为了讨好上司随意地附和,那样的话,其结果会适得其反,使自己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综上所述,作为员工,你在工作中最应做的是支持、爱戴你的上司,让自己常常站在上司的立场想问题,你会发现上司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无论遇到任何工作上的困难,对上司不可过分依赖,避免与他发生任何正面的冲突。替你的上司排忧解难,你会发觉上司慢慢将你当成了自己的心腹。

不做缺乏忠诚的“跳槽狂人”

所有履历都必须排在忠诚的素质之后。

美国专家通过对几十名成功者的研究发现,在决定事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知识占了20%,技能占了40%,态度也仅占到40%,而100%的忠诚是你获得成功的最有效途径,它会使你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忠诚是企业和老板选人的第一标准。忠诚胜于能力,是一种大智慧,忠诚的员工是每个老板心目中最信任、最器重的心腹人选。企业在用人时不仅仅看重个人能力,更看重个人品质,而品质中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渴求的理想人才。

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欢迎缺乏忠诚度的“跳槽狂人”。企业宁愿信任一个能力一般却忠诚度高、敬业精神强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朝三暮四、缺乏忠诚的员工,哪怕他能力非凡。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讯集团北京手机研发中心的代理总监MaxRahm先生曾非常坚定地说:“那些每半年、一年就换工作的人,我们是不会要的。”

西门子认为,一个连对企业基本的忠诚度都保证不了的员工,即使他再有能力和经验,也不会为企业带来太多的价值。因此,西门子在招聘员工时就拒绝经常跳槽、行为散漫的“跳槽狂人”。如果在招聘时看到应聘者的简历上写着他经常跳槽,这样的人连进西门子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

“跳槽”一词源于马术运动。作为员工,每次跳槽却未必都能“马到成功”,也可能会遭遇沟坎而“马失前蹄”。这是因为,频繁跳槽只会分散你的精力,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累积。因此,在事业上你也只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在一次招聘会上,李强在应聘某知名企业时,表现得十分自信。他拥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11年工作经验。人事经理对这样的高级人才非常感兴趣,他温和地询问应聘者都做过什么工作。

李强志得意满地开始了他的一连串介绍:1994年,我在广州××公司担任经理助理;1995年1月,我在上海××集团担任业务经理;1995年II月,我在北京×x厂担任……随着他的介绍,人事经理的眉头越皱越紧。该男子毫无查觉,又总结性地说道:“我先后在13家单位担任过不同的职务,所以对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我都是比较熟悉的,而且……”

对不起,”人事经理打断了他的话,“虽然你的工作经验丰富,但先后跳槽13家公司,这太让人吃惊了。我们需要的是对公司绝对忠诚的员工,恐怕您不太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而且说句实在话,您这样频繁跳槽,让我对您的能力也不得不表示怀疑。”

李强虽然拥有很不错的条件,但却因为频繁跳槽的习惯而遭到了拒绝。

作为员工,频繁地跳槽、换工作,是缺乏忠诚度的表现,它将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其实它对于员工本身的伤害最大,老板会对经常跳槽的员工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时,如果始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给自己找寻这样那样的借口去逃避——“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老板不重视”、“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别人不理解”等,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整天幻想着跳到下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你一旦在工作中遭遇压力和挫折,闪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另谋高就,时间一长你想要跳槽的想法就不再具有目的性,而成为一种惯性,这种不良的习惯会导致你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与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忠诚敬业的精神渐渐消逝,到头来一事无成。

小梁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软件公司做软件开发,待遇不错。但生性好动的他,实在受不了每天对着计算机编代码的枯燥乏味。因此,工作不到一年,就跳到一家广告公司做起了销售。但由于他本身对广告行业的不熟悉,加上任务指标的巨大压力,使得小梁对于当初的选择又追悔莫及,苦撑一年多,便又跑到朋友的网络公司做市场策划。这一次,他又缺乏理论和操作经验。由此,小梁又一次陷入举步维艰的迷茫状态,对于职业选择不知何去何从。

可见,员工在工作中如果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进行认真地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地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对待工作,如果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仅仅离开公司、换工作也是无济于事的,到了下一家公司你还是无法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

作为优秀员工,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忠诚于企业,立足于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坚定不移的毅力将现有的工作做得更好。

实际上,对于员工来说,“跳槽”的风险也很大,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作出“跳槽”的决定。如果真有“跳槽”的必要,也要“三思”而行:

1.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2.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是不是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而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4.“跳槽”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对于上述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跳槽”。

不过,有很多事情也常出人意料,事先的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下去才发现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否则还是不要轻易“跳槽”,这是由于:

1.做事靠经验,经验则是累积来的,而不是可以从速成班学来的,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跳的是和本行毫无关系的行业,等于是把过去所累积的专业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在新的行业里,你又要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学得好。

2.“跳槽”的风险毕竟太大,若无大的决心和把握最好不要轻易去冒这个险,尤其不能听别人说那个行业如何地好,就嫌弃起自己的本行,心动又行动。这种哪边好哪边跑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跳槽”,一辈子不得安宁。

总之,企业所赏识的员工,忠诚远胜于能力。而且,世界上永远没有所谓的“最安全的地方”,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必须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而不能等待环境为适应你而改变,提高现实预见力和心理承受力同样重要;同时,应努力去除浮躁的情绪,踏实工作,潜心修炼,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快的进步,用忠诚的品质和出色的成绩赢得同事的尊重和老板的赏识,从而取得应有的报酬,成就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