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最具有竞争力。
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乐趣隐含在工作之中。”
作为员工,必须要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和激情。而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所在,才能不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并会保持一种持久地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成为最受企业和老板器重的人。
今天要比昨天更努力
工作态度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高度,工作的质量也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你才会拥有幸福充实的生活。
许多年前,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问一位大教堂的牧师:“你能告诉我任何关于南非树蛙的情况吗?”
那位牧师说:“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有人会邀请你到他们的公司开发关于南非树蛙的项目,还能付给你一大笔钱,就为听听你对南非树蛙的意见。当然,这是很专业的一门学问,听众可能不多。但想想看,只要持续5年内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你就能够成为‘南非树蛙’这个陌生领域中最权威的人。”
这位学者在此后的工作中,常常想到牧师说的话,这些话让他受益匪浅——凭借“每天多学一点点”的精神,通过连续5年不懈地努力钻研,最终成为了“南非树蛙”项目研究领域的权威。
实际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每一天都很努力,丝毫不会放松;他们愿意每天多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客户访问电话,在细节上多努力一点点,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然而,那些失败者每天甚至不愿意投资5分钟的时间来多做一点努力。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只停留在为搭公车而搭车、为吃饭而吃、为回家而回家、为工作而工作的生活层次。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做事情像流水账一样,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开始问自己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剩余的日子也在风烛残年的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一直到老死。”
对此,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冯·哈耶克认为,“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分耐心,多一点谦恭,那么,我们事实上便能够进步得更快,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并以此为骄傲,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说,对待工作仅仅一丝不苟、忠于职守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努力一点,还应该要求自己在做完本职工作后再多做一些事情,比别人期待得做得更多一点。这样就可以做得更好,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当然,你没有义务要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上司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虽然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更努力的工作态度能使一个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另外,做完自己职责份内的事情,再努力干其他事情的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因果法则。或许你的付出不可能马上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再努力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上司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总之,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多做一点点!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点,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换句话说,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多做一点点,日积月累,作为普通员工的你也会迈上成功的阶梯,获取满意的成果,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员工。
工作需要主动精神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曾提出如下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作自己开的一样。你每天都必须和好几百万人竞争,因此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虚心求教,这样你才不会成为某一次失业统计数据里头的一分子。”
对于每一名员工来说,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和勤奋,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和态度。事业的成功取决于态度,员工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像老板一样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工作中表现得比老板更积极主动,这才是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这种心态的员工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员工;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员工也才会迎来自己事业上的长远发展。
谭丁是沃尔玛(中国)的总经理。从1995年沃尔玛(中国)开始筹备的时候,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谭丁就加入了这家世界最大的公司。由于对采购工作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的谭丁工作进行得极其艰难,但是,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随时都要想着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正是凭借这种老板的心态,谭丁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谈判的要诀和技巧,同时注意把握一种双赢,考虑到供货商的利益,终于打开了采购工作的局面。就这样,谭丁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升任到助理采购经理,再到采购经理,到现在已经成为总商品经理;如今她已经被列为沃尔玛的TMAP计划培训,这个培训计划的目标就是成为接班人,可能是上一级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层,同事们都认为她会有无限量的上升空间。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轻易取得成功的,成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作为员工,当你能够以老板的心态来看待工作,主动、尽心尽责地完成工作,那么你就会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你日常所做的工作,确定这份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就会从中找到做份内工作的最佳方法;你不会再拒绝上司交给你的高难度的工作,你会认为这是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自己的技能和毅力的一次机会;你最终也会因为这样的心态和所有的努力而把工作做得更圆满,更出色,并成为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你的薪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你的事业也会因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成就。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世界排名第六的员工励志畅销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也在书中教导员工要自动自发地去工作,不要找任何借口,应努力行动;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作者本人对待工作的主动态度。
阿尔伯特年轻的时候,也曾厌恶过自己的工作。他修理过自行车,卖过词典,做过家庭数学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和夏令营童子军顾问,还打扫过院子、整理过房间,他也曾上船打扫过船舱。这些工作都很简单,不用费什么精力。所以,阿尔伯特,哈伯特认为它们都是下贱而廉价的,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事实上正是这些工作给了他许多珍贵的教诲,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从中学到不少的经验。尤其是一次在超市打工的经历让他得到了一生的感悟。
那一次,阿尔伯特是当出纳,他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当他与别的同事正在闲聊时,老板走了过来,扫了一眼周围,然后示意他跟上来。这位老板干了什么呢?他一语不发地开始整理那批已经订出去的货,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空了。
就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阿尔伯特·哈伯特的观念。它让阿尔伯特·哈伯特变得更优秀,而且让他明白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多做一点,哪怕老板没要求这么做。当阿尔伯特这么认为时,他开始觉得原本无趣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更努力地工作,这又使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后来阿尔伯特离开了那家商店,但从那儿学到的经验对他一生都产生着深深的影响,他由原来的“旁观者”成为了一个主动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在现代职场,过去那种听命行事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受到重视,懂得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往往备受青睐。
很多员工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实际上,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圆满完成工作的人,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于没有端正工作态度的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总是敷衍了事。试想,这样的员工,怎么会赢得老板的信任呢?又怎么会有机会接受更大的挑战?
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主动工作,就是千万不要等着你的老板来催促你,不要做一个墨守成规、等候老板命令的员工,老板没让你做的事你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出色地完成。
总之,工作是一个包涵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的词汇。作为员工,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赏识和机会。
热情是前进的动力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有用自己真正的热情投入其中,才可能点燃一个人心中潜藏的力量,最终取得出色的成绩。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句名言:“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大的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作总裁。”这即是说,对于一名员工来说,原本枯燥无味、毫无乐趣的工作,一旦投入了热情,立刻就会呈现出新的意义,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
激情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更谈不上敬业。而一个对自己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工作,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是多么大,或是质量要求多么高,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雅丝·兰黛是许多年来《财富》与《福布斯》杂志等富商榜上的传奇人物。这位当代“化妆品工业皇后”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聪颖和对工作及事业的高度热情,成为世界著名的市场推销专才。由她一手创办的雅丝·兰黛化妆品公司,首创了卖化妆品赠礼品的推销方式,使得公司在同行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走在了化妆品销售领域的前列。雅丝·兰黛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事业,不是靠世袭,而是靠自已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激情得来的。在80岁前,她每天都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地工作10多个小时,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实在令人惊讶。今天的兰黛名义上已经退休,但实际上,她照例会每天穿着名贵的服装,精神抖擞地周旋于名门贵户之间,替自己的公司做无形的宣传。
可见,热情是一种能把一个人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工作中,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所有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在经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依然满怀激情地努力拼搏,最终建立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克里曼特·斯通于1902年5月4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贫民区。在斯通童年时,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困难,斯通卖报赚钱维持生计。斯通的母亲是位很有修养的美国妇女,她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钱投资于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并在后来干脆成了这家小公司的保险推销员。
年少的斯通深受母亲的影响,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夏天,他开始利用假期为保险公司推销保单。当他按照母亲的指点,来到一栋办公楼前时,他不禁犹豫了:进还是不进呢?在大楼前徘徊了一会,斯通感到有一点害怕,他想打退堂鼓了。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当年卖报时的情景。于是,斯通站在那栋楼前,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地对自己说:“当你尝试去做一件对自己只有益处,而无任何伤害的事时,就应该勇敢一些,而且应该立刻行动。”
然后,斯通毅然走进了大楼,他想:“如果我被踢出来,我会像当年卖报纸时那样,再一次壮着胆进去,绝不退缩。”
就这样,他进行了自己保险生涯的第一次拜访。
第一天的推销,斯通还发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当他从一间办公室出来时,马上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由于不给自己犹豫的时间,避免了思维的空间,从而可有效地克服自己的畏惧感,也节省了途中时间的浪费。
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斯通争取到两位客户。对斯通而言,这是人生旅程的一座新里程碑。
此后,斯通20岁时,创办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公司刚开张时,就他一个工作人员。但开张营业的第一天,居然有50多位客户投保。联合公司的信誉慢慢地受到当地人的认可,有一天,他居然推销出120多份保单,令人难以置信。
斯通36岁时,已成为百万富翁,他创办的公司后来成了美国混合保险公司。截止到1990年,公司的营业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
斯通一生都从事推销,既推销保险,也推销信念和成功的方法。他与人合作出版《以积极的精神态度获得成功》一书,发行25万册。1962年,他又出版畅销书《永不失败的成功之道》。后来,他买下霍斯恩出版公司。
斯通一度身兼三职,即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阿波特公司的董事及霍斯恩公司的董事长。他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拥有近4亿美元的资产。
对于自己的成功,斯通是这样认为:“遭遇困境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推销的成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