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40

第40章 职场上:如鱼得水(5)

一、成绩。运用数字、百分比或时间等量化手段加以强化;

二、能力。用词应简单明确,以个人魅力征服未来的雇主;

三、经历。应当包括你所有的社会实践,无论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

四、技能。列出所有与求职有关的技能。

当你能够确定你的哪个方面能够打动别人的时候,那一切都好办了,不要怕,主动出击好了。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谦虚,尽管放大你的优势,因为这就是你的卖点,放手去干吧,一定能成功!

12、受到领导批评时:态度诚恳

点子缘起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可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时候犯下错误,初涉职场,在工作中出了差错而被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为自己辩解。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那么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

情景案例

高新应聘到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有一次,他利用双休日加班,将已经拟定的设计方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修改,也没存备份。原以为可以受到领导的表扬。哪知,这份设计方案是领导已经定好的,当然是画蛇添足,费力不讨好,为此设计室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他,说话很难听,什么“大脑进水,没睡醒,笨蛋,废物”一股脑地出来了。高新也没有办法,本来是自己做的事,只能连连道歉,承认错误,说连累了公司,连累了大家。这样,主任采访过他。

两天后,设计室的主任主动找到高新,说自己当时是火气大了一点,说话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分寸,用词不当,请高新不要把这事情放在心上。还说,如果下次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最好先和领导沟通,原本是自己费力弄出来的东西,遭到批评,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自此以后,设计室的主任对高新格外好,有什么好事找他,而高新在公司里也是如鱼得水。

点子支招

案例中的情况在职场上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我们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最让上级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边风”。而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

受到批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受到批评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态度,看看下面的文字,或许对你会有些启发。

对批评不要不服气或牢骚满腹。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有些聪明的下级善于“利用”批评。也就是说,受批评才能了解上级,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级的尊重。所以,批评的对与错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对你晋升来说,其影响本身是有限的。你处理得好,反而会成为有利因素。可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面效果,足以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受到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又何谈晋升呢?

被批评者如果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批评,那是再好不过了。

为了不让领导扣你的工资,最后,再教你几个小招数,化解“险情”。

一、直截了当地接受批评。“你说得对!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下次我不会再那样做了。”

二、拖延。批评你的人已经制造了一个对他(她)有利的对立形势,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可以不必立刻答复的。“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你的意见,我们明天早上再继续谈吧”,这类话语是较合理的应付方法,而且能使你取得若干程度的控制权。

三、不同意。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的态度要委婉些,比如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很抱歉,我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或者你可以提出不同意之处,但尽量接受一部分批评。

要提醒你的是,在应付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态度,切不可武断、发牢骚、急于反击、找借口或缄默、假装“同意”。这样,你也就掌握了一门让其他人羡慕的“面对批评的艺术”。

13、换了上司时:支持新上司

点子缘起

当老上司因为种种原因离职,新上司走马上任时,你又要开始和一个不认识你的人相处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规章制度,新的处事模式……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在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碰到一个新上司总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时刻,但不管是从内部新提拔上来的,还是从外面空降来的,所有的新上司走马上任之初,内心最渴望做的无非就是尽快做出新的业绩,证明给提拔自己的老板看,同时也在新员工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作为下属,最好能支持新上司的工作。

情景案例

小李所在的公司的经理有点年纪了,脾气很好的。因为是在小公司,整个公司里面大家关系非常和睦,有时候甚至还和经理没大没小地开玩笑。然而,人际关系没有问题了,却养了大家一身“懒散”的毛病。并非说工作不认真,只是节奏不够快,效率不够高,但整个工作氛围大家也习惯了,也都觉得理应如此、安然于心。

自从老经理“告老还乡”、公司换了新的经理以后,公司员工所有的工作习惯全都改变了。新任经理与前任经理的脾性截然不同,他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说话斩钉截铁、做决定说一不二、下命令雷厉风行。由于上层领导个性的完全改变,使得这些下属对这样的突变措手不及,工作节奏一下子变得紧迫明快起来,工作效率不由得就达到几乎是原先的两三倍。

一直习惯于慢节奏的员工们感到极其地不适应。最为不爽的是,以前从来鲜有人尝试的加班,现在在新经理一声令下的号召下和以身作则的带领下,也变成了家常便饭。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哭丧着脸,明明眼见过了下班时间,却还要干巴巴地坐在位子上干活,心不甘情不愿,抵触情绪骤涨。更何况这并非少数几天,而是一礼拜总要加上那么三四天的班,大家暗地里叫苦不迭。他们也从原先“婆婆妈妈”的个性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朝九晚不五”的加班族,这种转变真让大家够呛。不过,这样的转变还真的带来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公司的业绩在短短两个月中一路飙升,业务也不断得到扩大。

看来真的是好将出好马,大家的牺牲也没有白付出。在新任经理的感召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人力资源部资格比较老的主管老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认为这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他一直很欣赏这句话:“如果你能找到促使别人成功的方法,那么你就会被人记住。”于是他努力为新上司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行政队伍的争论、商业计划的竞争力等。并积极配合新上司,把工作做好,很快便得到了新上司的认可。在后来的一次裁员中,他是惟一留下来的老资格的主管。

点子支招

从上例中不难发现,新上司上任,总希望表现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他对公司一些方面知识的缺乏很可能是你最大的资本。谁能给他提供那些成功需要的决定性知识?如果你够精明的话,那个人应该是你。“如果你能找到促使别人成功的方法,那么你就会被人记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新上司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也是会有些怵的。他需要下属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能悄悄地告诉他一些关于你们办公室里独特的传统或者惯例。这样你会给他留下个不错的印象!他也会认为你是个很可靠的人。

另外新上司会想知道你是否愿意接受改变并渴望成为新团队中的一员。这时你要注意倾听。而不是盲目地支持上司,弄不好会有“阿谀奉承”之嫌。那么如何支持上司呢?

一、你先要了解你的新上司,也就是说察言观色、适应磨合,先摸清来者的路子。你可以从你的新上司以前的一些同事那里询问他的性格。在他的演说中,是否运用一些军事方面的类比?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你应该设法避免使用交响乐的类比。什么是新领导热衷的东西?什么又是你应该避免的呢?这些你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说法,实际情况当中一定会有很多具体的状况。但这的确是一个重新塑造自己、完善角色定位的绝好机会。或许借此机会,你可以得到比以前多的青睐和赏识,以便获得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二、帮助新上司收集一些资料。新上司初到一个公司,要有一个适应了解的过程,如果你能在这个时候收集信息助他一臂之力,无疑他会感激万分的。

三、不要违抗新上司。许多新上司来的时候都用扫除异己来证明自己有能力坐这个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位下属产生反对意见,会令他非常敏感,自然,反对者今后的日子也不会过得很顺畅。所以你不要经常循环使用你的旧想法或者持有“不破就不去修理它”的得过且过的态度。一旦决策已经做出,你应该表现出尽管你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你仍然应该表示支持新上司的观点并贯彻执行它”。

四、你必须表现出自己对组织是有用的——事实上,机会是不可缺少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知道以及新上司不知道的关于组织的有关知识提出不同的观点。你对公司运营方面的深刻了解是你的优势。总之 ,你要表现出你能够带来有价值的信息的信心,你是在支持、帮助他。

另外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千万别在你的新上司面前说“我们以前不是这么做的”之类的话。他不需要你来告诉他怎么做,所以不要总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因为这会给你带来麻烦的。你有可能惹恼新上司。

14、当你对工作产生厌倦时:寻找激情的源泉

点子缘起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可是激情是感性的,而职场却是理性的,也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帆风顺,顺利走上晋升和加薪的通道。工作初期激情四射的状态,每个人在初入职场时都经历过。这份激情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问题的一种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了,激情也往往随之湮灭。

那么,支持我们每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激情来自于哪里?是成功的欲望?还是其他?当新鲜感过去,当我们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激情,从而永远保持不断向前、向上的动力?

情景案例

小文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怀着一棵赤诚的心踌躇满志,离开学校时信誓旦旦,想在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大展手脚。小文是学建筑出身的,刚进入建筑公司实习,小文就像一个小工一样被呼来喝去,到处被差遣。公司里都是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工程师,没有社会经验的小文当然只能是在工作中打打下手。但是小文任劳任怨,那些老工程师对小文感觉不错,实习期满之后,小文就和这家建筑公司签署了工作合同,正式工作了。

先期的任何工作对小文来说都是极其新鲜的,就算是画画很简单的工程图纸,想来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加上其他资深工程师对小文工作的信任,小文就算是加班加点也要把交代给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最满意。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一晃就工作了两年,这两年一切都很平静,小文的工作也没有很大变化。只是,工作两年了,一个项目下来,大家分工到最后才留些小事、杂事给小文。虽然小文每次都能在规定时间前把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虽然每次都得到其他工程师的赞赏,但小文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能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小文感觉自己每天的工作总是那么按部就班,自己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是起着固定机器的作用。

每天,小文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不长,轻松就能完成手上的任务,重复的设计绘图和周而复始的思维方式,都让小文激情消退。小文开始有点担心,自己以前的追求、报负会不会都在温吞的生活节奏中搁浅?而且,大学毕业两年多了,小文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也在工作中慢慢消耗掉了,他也没有心思充电,再这样下去,每天上午等吃饭下午等下班,当初的激情到哪里去了?当初的抱负又到哪里去了?

小文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机器人一样,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虽然小文尝试着找回曾经的工作激情,可还是无济于事。在一个项目中,小文因为疏忽出了一点小差错,因此被公司大领导训了一顿。每天恶劣的情绪让小文实在没有办法打起精神来工作。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小文决定给自己加压,于是他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学习,除了专业知识外,他还自学日语,以此来不断充实自己。另外他在公司还主动请教年长的、有资历的同事,尽量使自己融入,这个团队,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又找回了原来的激情。

点子支招

小文的经历大多数在职场上的人都经历过。其实任何一份工作做久了,谁都会产生倦怠。职场是理性的,如果你工作了几年后依旧是一切都好像平平淡淡,那么你就会当初的小文一样,棱角逐渐被磨去,昔日充满创意的想法也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应付完了即可。既厌倦又无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如果这时候,你还由着自己,那你永远也别想在工作中有长进。激情是有的,关键是你要去寻找它。

对工作产生厌倦的表现是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玩世不恭,是指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当你碰到这些情况,你该如何去寻找激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