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42

第42章 职场上:如鱼得水(7)

“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很多时候已经变成了极具安慰意义的一句话,或者有些人把这当成了失败后的措辞。当然,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希望光环笼罩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成功能带来强烈的荣耀感。然而,当人们还沉寂在了望别人的成功,幻想自己的幸福生活时,却忘了成功人士背后的失败。因此,即使有些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败,却仍然找不到成功的道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因为什么而失败。只有真正意识到失败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踏上更高更远的征程。人生如此,求职亦如此。

当你在求职的过程中“屡战屡败”时,你就要停下来反省一下自己了。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你还得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为几赢得更好的工作,同时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需要你在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具体该怎么做,我们先来看一则情景案例。

情景案例

小勇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和其他毕业生一样,成为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游走各个大小招聘会,穿梭于摩肩接踵的人群之中。简历递上不少,却都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

这时小勇想到现在最为火热的当属IT行业,于是便报了个“网络动画制作”速成班,希望以后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并开始幻想自己的美好未来。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小勇终于认识到自己对IT毫无兴趣,不但白白扔进了价格不菲的学费后一无所获,更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眼望着距离毕业时间不多,不禁越发着急了。

还好没过几天,小勇就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在兴奋之余,小勇也好好打扮了一番:头发整齐有型,西装挺直,皮鞋也没忘了擦得一尘不染,材料证件也准备得有条不紊。因此在面试的时候沉着冷静,稳重大方,给公司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可就在最后一个环节,当公司摊牌关于薪金的有关规定时,刚才还神采奕奕的小勇不禁黯然失色。走出公司所在的办公大楼后,小勇对自己摇了摇头,也颇带些嫉妒,嘀咕道:“小张在学校的成绩没我好,素质没我高,活动能力没我强,怎么什么好事都让那小子占上了。不行,我还就铁定心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消消那小子的锐气。这家不行,我再找下一家,天无绝人之路嘛。”虽然这么想,可小勇的心里依旧酸酸的。

小勇经历了一周焦躁的等待后,眼看最后校园时光的飞逝,到了必须搏一搏的时候了。一天下午四点多钟,小勇在街头报摊买了一份报纸,习惯性的翻到招聘版面,按着上面信息,随意地拨打了一家公司的电话。由于身边的车多人多,噪音很大,小勇接通后大声地喊到:“喂,我找一下你们经理。”在对方礼貌的答道:“先生抱歉,经理正在开会,请问您贵姓,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吗?”小勇听到这句话,想也没想,就赶紧挂断了电话,又开始了对下一家公司的探询……

最终,小勇在论文答辩之后,工作还是没有任何结果,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后,他发现自己“乱投医”,太在乎薪酬以及缺乏求职技巧,而且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缺乏耐心。比如上次一听到对方在开会就很不礼貌地挂断了电话,而且下午四点多钟才打电话,显然有些晚,因为通常这时人们都想着回家的事情,面试往往安排到第二天,对面试者的印象和好感必定受到了影响。吸取教训后,小勇在各方面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终于在离开学校之前找到了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这才刚刚开始呢,小勇对自己也有信心。

点子支招

小勇所经历的和所面临的困难,大多数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人应该都经历过,所以对于他的故事并不陌生,但也仍然同小勇一样,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甚至还在一味的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小勇以及有着同样困境的人们所碰到的,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有认识到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一、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明确目标,选择适合的道路。一个人的目标,不光是长大之后才有的,而是伴随着人们意识的开始而逐渐形成的。很多小朋友都会有他们心中的理想:我要当警察,抓坏蛋;我想成为医生,可以让人们不生病;我也想成军人,手握钢枪,保卫祖国……这些都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对职业的一种最单纯的解析。反而相对于他们,已经长大了的、思维更加成熟的我们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摸不清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愈来愈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了。就像案例中的小勇那样,自己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与IT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只是因为看到此行业的前景光明而匆忙进入。当发现自己不感兴趣时却已经有半只脚踏了进去,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不光是这次,在最后,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小勇翻开报纸就给招聘公司打电话,不但对职位要求了解不深,更难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公司有更深刻、更准确的了解,从而做了很多无用功。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个人的爱好兴趣。其次,对要应聘的公司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多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对岗位的要求职责也要有深刻的了解。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实施,双管齐下而做到心中有数,你便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求职效率。

二、不盲目攀比,不随从亲友家人的劝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十多年前,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十多年后,随着“普高”的不断扩大,上大学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大学生的身价也随之一落千涨。最新公布的大学生期望薪金平均值为1800元,而企业实际愿意付出的薪金平均值为1500元左右,并且在调查中,甚至还有将近3%的大学生愿意为“零薪金”起点,更在乎自己的发展前途。

所以,薪金不应该成为求职道路上的阻碍因素,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社会经验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并且,目前大学生的初步就业薪金普遍停留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所以无论是求职于哪个企业,刚开始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是,随着业务的熟悉和自身技术的提高,相同起点的人们得到的肯定是不同水平的回报。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此,不要总是单一的从物质上来比较您和他人的差距,有些东西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像一个企业的文化,员工之间的默契与和睦相处,处在适合自己企业中工作的热情、愉快,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自身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等等,这些都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到。拨开那虚伪的、飘渺的仅仅覆在表面的虚荣,确定自己的目标,开拓自己的那片森林。

三、加强文明礼仪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个有着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当然素质和修养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而是在很长时间的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所以在平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加强礼仪礼貌方面的学习,并注重细节,全方位提升自己。对于专业知识,我们也不能放弃,平时应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18、不小心得罪上司时: 三思而后行

点子缘起

在职场上拚搏的人都知道与上司特别是顶头上司相处融洽至关重要,虽不用“伴君如伴虎”那般提心吊胆,但万一“失足”后果还是难以估计的。平时多掌握些与人相处,特别是与上司相处的技巧往往能使你生活、工作游刃有馀。

那么当事情发生后,你该如何去做呢?如果你还没有调离或辞职的打算,就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和你的上司产生正面冲突,要三思而后行。

情景案例

小王在一家电子公司业务部工作,顶头上司业务经理、经理的顶头上司郑海,都是台湾人。老板比较不好伺候,小王也不免多留几个心眼。可是,防不胜防,还是出问题了。那天,经理去广州出差了。按惯例,他不在时由郑海打理业务部的事务,但是小王仍然要向他随时汇报。郑海让小王去接一名客户,郑海接待他时,小王就去处理别的事情去了。他们谈完后,郑海让小王带客户去技术部了解几个技术上的问题。

客户最关心的是价格,小王去请示郑海,郑海让小王打电话问经理,当时正值下班,他就先走了。

经理在电话里报了价。客户对其中一个零件的报价不满意。说刚才郑海讲的没这么高呀?这时,经理的电话又打来了,小王报告了客户的意见。经理很不高兴地说:“他又来插一杠子!”

回到家后郑海来电话,他的声音听起来很愤怒:“把报价的前因后果向经理解释清楚,否则明天就不要来上班了。”小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马上就打给经理,而经理的电话却先进来了,不容小王说一个字,他命令道:马上去办公室,把手机移交给会计,明天不用去公司了。

小王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冷静一想,经理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认为郑海对业务部的事情“插了一杠子”,一定去质问郑海了,而郑海自然是不会接受这种质问的。然而,他俩是老同学,又是关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会让它明显或激化。要消除这场争吵的阴影,小王自然成了两头不是人的替罪羊。

交掉手机后,郑海连连打电话给小王。复机时,郑海的语气已经平静了。他安慰小王,经理的脾气大家都清楚,其实他人还是很好的,不要跟他一般计较。要小王明天去他办公室一趟,还有出差的事情要交待呢。

第二天,郑海跟小王谈了很多。他讲起他少年时的求学、工作,以及在美国读博士的艰苦,末了说,年轻人嘛,要成长、要成就大业,吃苦受委屈都是一种锻炼。又给小王提了一些业务处理方面的建议与技巧。小王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过失。也许郑海说得对,谈业务应该更精明———也许客户当时只是试探呢?

正好那天晚上公司聚餐。经理和郑海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大家刚举杯,郑海就要小王去给经理敬酒。这种场合是化解矛盾的好时机。于是小王向他敬酒,说了许多好听的话。郑海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小王工作如何出色,全靠经理栽培。于是,经理稍微有点被动地喝了一大杯酒。当时的情形,有一点点微妙,发生在小王们三个人之间的过节,大家心知肚明,却都不愿再提。

点子支招

不管谁是谁非,“得罪”上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件好事,只要你没想调离或辞职,最好不要陷入僵局,也不要盲目行事。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做到三思而后行。

一、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理解。无论何种原因“得罪”上司,我们往往会想向同事诉说苦衷。 如果失误在于上司,同事对此不好表态,也不愿介入你与上司的争执,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们也不忍心再说你的不是,往你的伤口上撒盐,更有居心不良的人会添枝加叶后反馈回上司那儿,加深你与上司之间的裂痕。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问题的症结,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找个合适的机会沟通。消除你与上司之间的隔阂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动伸出“榄枝”如果是你错了,你就要有认错的勇气,找出造成自己与上司分歧的症结,向上司作解释,表明自己在以后以此为鉴,希望继续得到上司的关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较为宽松的时候,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沟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无伤大雅地请求上司要求宽宏,这样既可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有益于恢复你与上司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利用一些轻松的场合表示对他的尊重。即使是开明的上司也很注重自己的权威,都希望得到下属的尊重,所以当你与上司冲突后,最好让不愉快成为过去,你不妨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比如会餐、联谊活动等,向上司问个好,敬下酒,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上司自会记在心里,排除或是淡化对你的敌意,也同时向人们展示你的修养与风度。

19、如何与同事相处融洽:以“柔”克刚

点子缘起

无论职务高低,人际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职务的晋升,技术的重要性是逐渐下降的;随着职务的晋升,观念的重要性明显增加。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对手,即使没有遭遇对手,也会假想一个对手,以此来刺激自己的战斗力,激活自己的全部能量。尤其是在办公室里,遭遇对手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如果你没法和同事相处融洽,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甚至难以在公司呆下去。与同事相处的确是一门艺术,这需要你有意识地去掌握他。那么如何与同事相处融洽呢?没有人希望你和他针锋相对,怒目而视,你应该学会以“柔”克刚。

情景案例

大学毕业后金东在一家信息公司做了两年,自认为在业务与资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未免要摆摆老资格,想显示显示自己。这时,金东被调动至一个新部门,新部门里有个很难对付的老家伙,他引起了金东的注意。在金东的眼里,他就是金东的对手。

之前就听说公司里多个有胆有识有为的年轻人,都在跟老张的较量中纷纷落马,不是摔得鼻青脸肿,就是夹着尾巴落荒而逃,其中还有总经理的小舅子,学历是博士,人老实,工作勤勤恳恳。所以当金东知道自己要和老张搭档时,极度自负的金东觉得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大有与他一决胜负的气概。

金东觉得自己始终占据着各方面的优势,年轻、博学、新潮、反应灵敏、懂电脑、懂英文,这些都是老张无法具备的;还有,对上会迎合领导,横向擅长人际关系,交游广阔,朋友遍天下,金东有什么比不上他老张的呢!

老张唯一能炫耀的就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据说他是十几年前加入公司创业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以元老自居。可是看着老张反应迟钝的模样,对着上司点头哈腰的模样,对着同仁嘻嘻哈哈的模样,金东无论如何想象不出,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年轻人是怎样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的。金东决定第一天上班就给老张一点颜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