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45

第45章 交际场上:马到成功(2)

对于大客户来说,各种推销他们也许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对于你的到来往往不屑一顾,表现得很冷漠或者总是以别的公司规模更大来抵制你,这时候,切忌单刀直入,你可以先谈别的话题,比如谈谈公司的管理方法,适当地表扬他们的业绩,忽东忽西,制造假象,尽量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所感兴趣的地方,慢慢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使对方逐渐对你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赢得大客户,拿到大定单。

2、趁火打劫法

运用这个方法,必须先要了解你的大客户的详细情况,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对方,认真分析,论证,确定对方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适当地逼他接受一些苛刻的条件,趁火打劫,获得大订单。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能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扭转战局的效果。但不能盲目使用,一定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不,你可能就要失去一个老客户了。

3、以逸待劳法

你始终要记住你面对的是大客户,在面谈中要小心谨慎,“进”固然重要,但“退”往往也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因为大客户常常以自己的实力来显示他们的威力、气势,如果你表现得咄咄逼人,对方肯定难以容忍你。对付他们,硬拼是不行的,一定要停下来,等待时机,再来说服对方。“以逸待劳”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口才技巧,当然“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让,你可以通过它来降低自己的损失,赢得合适的时机,再出奇兵,一举获胜。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退让往往能为你赢大单。

大客户也会有自身的弱点,首先只要你善于分析,充分运用你的口才魅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同样可以轻而易取地拿到大单。

其次,要尽量避免与同事产生矛盾。你与同事之间有了隔阂,你们仍然可以来往。因为,第一,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时间一长,隔阂会逐渐淡忘。所以,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第二,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你与他交往。在与同事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工作。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此外,要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你应该采取主动态度,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等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只要你有耐心、虚怀若谷,做出以上努力以后,你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间的隔阂的。如果遇上一些顽固不化的人,在你做出努力后,他仍然不愿意和你和解,那问题并不在你,你只管放心地去工作,别理会这类人就是了。

5、当你有社交恐惧症时:多练习

点子缘起

社交恐惧症如今已是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这可能是因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社交领域,使人们长期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从而减弱了人们的社交能力。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时手足无措,不敢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敢在公众场合与人共饮,还表现在不敢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敢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

但是,在生活当中,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社交也是展示风采的重要方面,你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你还可能要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如果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做,就会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克服这种恐惧症呢?

情景案例

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爱德华·威格恩先生曾经非常害怕当众说话和演说,在他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五分钟的讲演,就惊悸莫名,但他经过努力之后,却克服了恐惧。

下面就是他走上成功之路的故事。

“当讲演的日子靠近了,”他说,“我就真病了。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住脑门冲,我的两颊烧得难过,不得不到学校后边去,把它贴在冷凉的砖墙上,设法减少汹涌而来的潮红。读大学时也是这样。有一回,我小心地背下一篇讲辞的开头,‘亚当斯与杰佛逊已经过世,’当我面对听众时,我的脑袋轰轰然,几乎不知置身何处。我勉强挤出开场白,除了‘亚当斯与杰佛逊已经过世,’我再说不出别的词句,因此便鞠躬……在如雷的掌声中凝重地走回座位。校长站起来说:‘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震惊,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着,就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笑声。当时我真想一死以求解脱,后来我就病了好几天。

最后,他诚恳地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当个大众演说家。”在离开大学一年后,爱德华·威格恩先生一直住在丹佛。

在那场“自由银币铸造”的争论中,他读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建议实行“自由银币铸造”,爱德华·威格恩先生非常不同意这种观点,并感到十分愤怒,因此他当了手表做盘缠,回到家乡印第安那州。到了印第安那州之后,他便自告奋勇,就健全的币制发表演说,而在他的听众席上,有不少听众都是他的昔日同学。“我开始时,”他说,“大学里亚当斯和杰佛逊的演讲那一幕又掠过我的脑海。我开始窒息、结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不过,听众和我都勉强地撑了过来;小小的成功使我勇气倍增,我继续往下说了自以为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使我惊奇的是,其实我已经说了一个半钟头。结果,以后数年里,我是全世界最感吃惊的人,竟然会把当众演说当成自己吃饭的行业。所以,我体会到了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是什么意思。”

点子支招

是的,受德华·威格恩先生终于领悟到,要克服当众说话那种地震天摇的恐惧感,最确切的方法之一,就是走出第一步,勇敢地去说,找到那种成功的感觉。 只要你肯多下功夫,就会发现这种社交恐惧程度,很快就会减小,这时它就是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一、忘我。减少恐惧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学会把注意力从自己转向别人。因为过度地关注自我或过分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往往会加剧你的恐惧,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于别人,你反而能专心致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就能自如地周旋于推销场合了。你可按下列的步骤去锻炼:

感觉紧张的时候,提醒自己去关注别人。

仔细地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表现出对对方有兴趣。

注意说话者的形态、表情,体会他们说话的感受和话语的可性、可信度。

当你又把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时,勇敢地面对它,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别花太多的时间去组织你的语言,你听得认真,你的思维自然就会跟上。

不要去猜测别人对你的看法,别在意旁人在盯你。

二、勇敢地面对恐惧。当有人曾问萧伯纳,是如何学得声势夺人的演讲时,他说:我是学会用溜冰的方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个颈儿的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当你回避恐惧的时候,恐惧感不但不能消除还将分散你的注意力。

面对恐惧你可以设定一些练习任务:

每天上下班和同事打招呼。

争取每周有两次和自己较熟的同事在工作休息的时间出去走走。主动找话题和同事聊聊。

每周有两次和同事一起吃午饭,每次都要主动问候对方。对于吃饭中的一些小意外,用不着没完没了的道歉。

在有同事邀请出去游玩或共餐时,表示同意参加。

主动加入同事们的谈话,如果在和他们聊天时出现口误,你可以不去理会或重复一遍你要说的话,然后接着说下去。

在适当的场合主动和陌生人搭讪

对于这些要点,你可以每周指定练习计划,分析自己的进步状况,使任务的难度不断加大,或重复你的计划,每天坚持,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做一些克服恐惧的运动。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提起脚跟,坚持几秒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坚持做,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平时还可以做一些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感为克服恐惧打下基础。

四、扩大知识面。有时你的恐惧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可能是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当前的事情或当前的市场和你的产品等各方面的信息知道得太少。如果你能经常读些报刊杂志、课外书籍、专业书籍,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推销场合你也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能帮助你树立信心,克服恐惧。

6、怎样抬高自己的身价:贴金

点子缘起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不懂得为自己“评功摆好”,即使有真才实学也是枉然。要实干,更要会往自己脸上贴金。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你要让人觉得你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平时也要多找机会,看似不经意地露一手,或敢于说一鸣惊人之语。既然别人都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最好,你有时候还可深居简出,保持神秘,不随便允诺请求,让他人“胃口”常开。也要善于发掘自身特点,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当然你不能到处给自己贴金,这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但学点贴金术并巧妙运用它,有时候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情景案例

英国某知名作家的儿子回忆了1949年在"玛丽亚王后"客轮上难忘的一幕:当时我只有16岁,那天,客人很多,邱吉尔夫人开始替人作介绍,这时屋里"涮"的肃静下来。我转身一看,邱吉尔本人竟站在屋里,抽着一支硕大无比的雪茄烟。

他从人群中走过,边走边同人握手致意。接着他挽住我父亲的胳膊,大步走到屋子的另一头。我拼命往前走,就在这时,邱吉尔看到我,并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走到他们跟前时,父亲迅速对我使了个眼色,我知道他是让我保持绝对沉默!

接着,邱吉尔谈起他在富尔顿大学所作的演讲。我父亲说:“你的预言又一次实现了。英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可怕的分歧,你准备怎么做呢?”

邱吉尔他看了我一眼,仿佛在看我是否听得懂这番话。接着他扫视了一下屋里的其他人。“哦,现在,”他提高声音,字斟句酌,仿佛在议会中发表演说似的,“现在——你是在要求我踏上——把陈辞滥调和信口开河分隔开的——那道鸿沟上的独木小桥。”

人们哄堂大笑。自从进屋后,我还没感到如此自在,竟不觉开口说话了。我问道:“邱吉尔先生,如果俄国人研制成了原子弹,你认为他们会使用它吗?”

父亲瞪了我一眼。我立刻后悔自己不该多说话。可是邱吉尔似乎挺高兴。他说:“嗯,那得视情形而定,不是吗?东方可能会有3颗原子弹,西方则可能有100颗。但是,假如反过来呢?”我父亲刚要开口,可邱吉尔继续只顾自己往下说。“你明白——”他依旧字斟句酌,一字一顿,声音逐渐增大,口齿含糊不清地说,“你明白——就原子弹而言(屋里又安静下来)这全是一个——”

他似乎想不出精确的词来表达他的想法。“先生,”我说,声音似乎嘶哑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全是一个——均衡的问题?”

父亲睁大了眼,惊慌地凑上前来,可是邱吉尔举起一只威严的手,拿那支令人敬畏的雪茄指着我说:“就是这词儿,千真万确!”“均衡”是个很好的词,可是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这个词经常被人遗忘。年轻人,你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该说这个词,每次站在镜子前刮胡子时,就该对自己说这个词。

听了这番话,我看出父亲不再生我的气了,不觉释然,于是得意洋洋地默然静听他们继续交谈……

点子支招

案例中的“我”确实够露脸的,连老爸也觉得脸上贴了金,很有面子。他并非是什么博学之辈,关键是他敢于说话。其实只是个风险不大的问句而已,却非常抢眼,给全场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在日常交际中,大学者、名教授能有多少,关键在于感觉。对方感觉好,就会看好你,而他本身也未必就是专家。即使是专家面前,你可谈他不专的话题,没什么好怕的。下面是些常用的表现自我的妙招。

一、说话要有文采。在谈话中,你可以适度、自然地引用一些具有文化色彩的词汇,能起到改善自己形象的作用。

二、把细节说清。人的精力有限,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小事、微不足道的历史趣闻、某大作中的小人物,往往被人们忽略和忘记了。如果你能在交往的节骨眼上,与别人清楚地谈起,别人就会以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三、学会用万能形容词。有许多描述词句都能运用到其他任何事物上。当被问及你对一本著作、一部影片或者一段音乐的看法时,你也许对它一无所知,这时就可以说: “我更喜欢他以后的作品,因为那些更成熟。”

四、发表难以辩驳的观点。在交谈中,肯定有人会转向你,并询问“您的看法呢?”如果你此刻并不想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或者你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儿。那么,你可以说:“也许在不同的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得依情况而定。”

五、混水摸鱼。例如,有一次,小张问小李是否读过但丁的《神曲》时,小李回答道:“非英文版。”立刻,小张对他“肃然起敬。”显然这几个意思明确的字却可能给人误导:他要么读过这本书,要么精通十四世纪时的意大利文,要么根本不屑于寻找英译本。

7、遭到公开羞辱时:保持理智,控制情势

点子缘起

生活中往往是你的朋友、同事和爱人爱扮演一些淘气式的反派角色。在公开场合他们搂着你的肩,告诉人们你曾经有过的一次错误或失策,或者指出你拥有的堪称"饭桶"的笑料,使你感到刺痛。如果你因此而发火,他就会说他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并且说你太过敏、缺乏幽默感。

对于这类不期而遇的人际交往中的遭遇,有两种不同的处理。一种是消极的抵御:或是无地自容的羞愧而无言以对,或是愤怒的感情暴发声色俱厉地反抗。这会对你的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损失。另一种是积极的应对,利用这类不利的交往信息;来有效地抵御寻衅者的行为,从而赢得人们更多的尊重和欢迎。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家爱德华特·格劳斯曾指出遭到公开的羞辱当然不是一件乐事,也不是一件可容忽视的琐碎小事。当因羞辱而受到感情伤害时,大多数人会失态:发火、口吃、脸红。但你应该有另一种选择——保持理智,控制情势。

情景案例

鹿雨是某集团公司的一名颇引人注目的高级经理。她是三年多前加入该公司的,之前因为年龄比较小又加上是女性,所以似乎一直与高级经理的位置绝缘。后来新来了一个总经理叫张伟,张伟很欣赏鹿雨的工作能力,并且也是为了稳住老员工,就提拔她为公司的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