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气
“化”有两个意思。一是“和”。“和”就是交融。不同物质结合在一起可以化生万物。“和”是先哲经常论述的哲学范畴,《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礼记·乐记》云:“和,故万物皆化。”化的另一个意思是变化,万物变化无穷,至生互胜。
天地之气,化而不止,气有阴阳,有刚顽,不是尽淳,唯有中和调化,才有生机,堪舆点穴,强调化气,龙脉以穴为子,穴可以化龙脉之气。火龙以土一星为穴,金龙以水星为穴,则母气可以泄于子,化其刚顽。
气有意化。子未离腹,含生遏其初气,其化微兼体之所成。如金星寻软,木星寻硬,水星寻燧,火星寻坠,土星寻圆。子虽无五行之形而有五行之意。
气有形化。子已脱怀,方生分其中气,带体之所成。如金星得转水穴,木星得萌芽穴,火星得土脚穴,水星得直节穴,土星得流金穴。子虽五行之星而有五行之形。
气有气化。子在膝下,泄其终气。如高金而得水裙,立木而得火曜,坐土而得抛珠,曲水而得眠木,燥火而得低土。子既得五行之形,又得五行之气。
气有神化。子已成其生,如金星而得水案。水朝土星而得金案。子母有相生之义。
化者,应之。变者,复之。《管氏地理指蒙》卷五十一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有化就有和,和是气化的最佳状态,和生万物。堪舆术要化相冲为相和,化险为夷,化凶为吉。
点穴讲究五行生克,如果穴地有克象,可以采取化气,化险为夷。《青囊海角经》云:“金须火液,雪待日熔,化气之妙,术家所谓改神功而夺天命也。龙有龙之化气,穴有穴之化气。龙无化气无论矣。穴无化气,术家有作用之法以化之。如顽土无金,本不可下。若龙局俱真,又不可拾葬法,凭四应所到,从孕穴打开墓头,大作圆堆,为上腹藏金之象……故气顽者因情以化其气;神寂者,因位以化其神。”
(七)望气与理气
气是不可见之物,然而,堪舆有望气之说,望气全凭感觉,依据的是山川等客体。
缪希雍在《葬经翼·望气》云:“山岗体魂也,气色神理也。故知山川为两仪之巨迹,气质之根蒂,世界依之而建立,万物所出入者也。”这就是以山岗的形势判断气的优劣。堪舆师认为,凡山的形势崩伤,其气散绝,谓之死,死者不可复生。凡形势虽具,生气未舒,谓之枯,枯者时而有润。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反之,凡云气不腾,色泽黯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岗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行乎他方。”
望气又可以称为理气。《难解二十四篇》云:“《易》日: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言理者,条理也,即文理脉络之理也。察其条理,则知中边向背精粗大小……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经》日:地有吉气,上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可见理气与望气同为一事。
《青囊海角经·头陀衲子论》认为:凡地理,先明其理气。山水者,阴阳之气。山水之静为阴,山水之动为阳。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日气。析而言之日龙日穴日砂日水。有土斯有气,气因土而行,土因气而盛。土有气则润,无气则枯。
托名于三国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多次论及望气,其《望气寻龙篇》云:“望气之法,眩目萦心,上自天子,下及庶人,有权有变,有仪有伦,昏晨晦瞑,雾霭氛氤,有庆有景,有妖有屯,平视桑榆,初出森森,若烟非烟,若云非云,名为喜气,太平之因。……天子之气,内赤外黄,或恒或刹,发于四方,匆匆而起,郁郁而冲,如城门之廓雾下,如华盖之起云中,如青衣而无手象,龙马之有容,名为旺气,此地兴王。宰相之气,赤光闪起,如星月而弯趋,如长虹而斜倚,如内白而外黄,或前青而后紫,或郁郁而光照穹庐,或纷纷而晕。……福喜之气,上黄下白,如牛头之触人,如羊群之相迫,如人持斧以腾身,如将举首而向敌。”这些望气法很朦胧,很难掌握。
据《晋书·郭璞列传》,郭璞精通望气术。晋代刑狱繁兴,民不聊生,郭璞上疏,用望气劝谏司马睿:“臣前云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厥象不烛,疑将来必有簿蚀之变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潜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搏击,良久方解。按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而有此异,殆元首供御之义不显,消复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计去微臣所陈,未及一月而便有此变,盖明皇天留情陛下恳恳之至也。”司马容听了,害怕天的惩罚,刑狱稍有收敛。
《隋书·萧吉列传》记载萧吉理气。隋文帝时,东宫经常闹鬼,常有鼠妖作祟。隋文帝命令萧吉前去禳邪气。萧吉在宣慈殿设神座,时有回风从艮地鬼门来,吹扫太子座位。萧吉用桃汤苇火驱风,风迅刻止住了,人们都认为萧吉有神通,萧吉由是名声大振。
宋代理学大盛,堪舆术的理气派以卦理与气结合在一起。认为理寓于气,气固于形,形以目观,气须理察。天星卦气,为乘气之法则。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阴阳,以文王后天八卦推测爻象,以内四卦为天地日月,六十卦为阴阳气候,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并纳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气,这样可以推知万事万物。只要理气适宜,乘生出煞,消纳控制,精辨入神,就可以达到相地的目的。理气是理论化的望气。
望气和理气果真能推断吉凶吗?清人熊伯龙在《无何集》持否定态度,他说:俗称不祥之气谓之凶神,立五猖庙以祀之。日五猖者,五方恶气也。余尝人庙,窥其神位,乃中央黄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余笑日:五猖审气,气如云烟,青赤黄白黑安得有神?”他认为祭祀不可以免除毒气,“受太阳之毒,雾露之害,瘴气之厉者,祀之可以免乎?”显然,他认为气无吉凶,望气是徒劳的。
历史文献中,《隋书·天文志》对望气叙述得特别详细,从《周礼》眠祲氏所掌的十辉之法,到军事上的双阵之气,都有主动的描写。其中有一段讲中国的形膀之气,从宏观出发,强调地理方位与气的关系,是一种直观的认识。“凡海傍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北夷之气如牛羊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恒山之北,气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正黑。江湖之间,气皆白。东夷气如圆鉴。附汉、河山,气如引布。江、汉气劲如杼。济水气如黑。滑水气如狼白尾。淮南气如帛。少室气如白兔青尾。恒山气如黑中青尾。东夷气如树,西夷气如室尾,南夷气如台,或类舟船。……凡候气之法,气初出时,若云非云,若雾非雾,仿佛若可见。初出森林然,在桑榆上,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外。平视则千里,举日望则五百里。仰瞻中天,则百里内。”气之黑白黄红,与土质是否有关?与生态是否有关?有没有科学性?这些问题应当结合气象学、物候学研究。望气是占候与堪舆的一种术数方法,迄今还没有专门的著作。
(八)堪舆文献中的“气”
至迟在汉代,堪舆文献就注重对气的研究。《汉书·艺文志》有形法类书目,形法书是关于形与气的堪舆古籍。斑固在《汉书·艺文志》介绍说:“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清儒姚明辉作《汉志注解》云:“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即相地相形。”形法类收录有《官宅地形》二十卷,已佚,这无疑是一部风水书。
从敦煌发现的唐以前《宅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气的记载。如“占宅者,见形势气色,草变迁移,祸福交并,吉凶代谢”。
托名于郭璞的《青囊海角经》以气为宗旨,其卷一论述物源,说太无始气,恍恍惚惚,太有中气,无中生有;太元一动,天地资生;有无络气,万物之化;天地渐启,万机咸定;甲子浑成,八卦配临;乾坤艮巽,天地四鳌;地水火风,轮流造化。结语为:“凡葬不得吉气,即陷子孙贫贱衰绝,葬地者可无慎乎。”
唐代邱延翰撰有理气之书,据《堪舆类纂》载宋吴景鸾《进阴阳天机书序》云:“唐开元中,河东星气有异,朝廷患之,遣使断其山,究其实.则邱延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师授《天机书》,并自撰《理气心印》三卷,玄宗赐之爵,以玉函藏其书内廷,禁勿传。”这些书,后来被杨筠松带出官外,传播于世。
南唐何溥撰《灵城精义),以龙为地气,以水为天气,当上元甲子一白司运时,坎得旺气,震巽得生气,乾兑得退气,离得死气,坎艮得鬼气,卜地气之旺相,可以得祥瑞。
堪舆文献有论形的,也有论气的。论气的大多是理气派文献,这类书很深奥,难以读懂,但却很有发掘价值。
(九)气运和气势
气运和气势是制断宅地优劣的重要条件,托名于南唐何溥的《灵城精义》对此有全面论述。其书开卷即云:“宇宙有大闭合,气运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
相地要看气运。明清时代常有这种情况,主丧葬中,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盖以气运言也。山乘秀气,水乘积气,石乘煞气,平乘脊气,山若秀丽,即有真气。水若澄凝,便是积气。石若威仪,必生贵气。平阳若有一骨脊之处高起,敛而为生气。地运有转移,天气从之。黄河是天地间一大血脉,从昆仑而下,经龙门,转吕梁,过太行,穿碣石,人大海。冀地居其中,以黄河为玉带,以五岳为朝山,故冀地为都城风水。泰山为中国一大干,黄河经其北,长江绕其南,故曲阜有孔圣人生,天运有转旋,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人为应之。论气运不可拘于定格,而应通于转徙幻化。
气运体现于龙穴。有聚讲、行讲、坐讲,则气聚于龙。有权星、尊星、雄星则气聚于势。有盖胎、夹胎、乘胎,则气聚于穴。有收襟、收堂、收关,则气聚于局。龙要层云叠雾以合气运,阴阳雌雄媾会之处即有气运。气有虚实,以实投虚,以虚乘实。气有先后,先到先收,后到后收。气有乘本脉而不容他杂者,气有借旁脉而隔山取者,气有合初分脉而不为遥远者,气有串渡峡脉而不邀截者。龙以脉为主,穴以向为尊。制煞莫如乘旺,脱煞正以扶生。气有内外之别、缓急之别、深浅之别、止散之别,不可不察。
相地还要看气势,“察以眼界,会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横行,此以气势言也。”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势看精神。立穴当先认形神。观之有气势,察之有精神,便可立穴。认龙之气以势,认穴之气以情。望气乘乎势,立穴乘乎情。龙以势为主,穴以情为真。山夹水为界,得水为住。山乘风则腾,山藏风乃歇。必得龙之性情,方能得其精神血脉。
气势如禽主文,如兽主武。气雾浓盛则地吉。气势如山镇,如楼屋,是为异气。堪舆师认为得气势,又得气运,必然大吉大利。
气运一词,旱在南朝时代的《世说新语·伤逝》就出现了,其文:“戴公(逵)则林法师(支遁)墓日: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