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密语
4416900000036

第36章 陕甘宁篇(8)

“汽车给了,路、电、水都通了,现在是你们干的时候了,你们的树种得这样咋说?两年了,连院子外围的绿化都拿不下来,栽的树死了,咋办?要经验更要责任心,每个人都要尽到责任!你们育苗和营养袋都没搞好,为什么不好好实验一下?院子里可以种一些花和草,院子外围应该大量种植柠条、羊柴、沙冬青、红柳……再少加一点沙枣、槐树、侧柏、柳树之类,美化环境,让人一看就心情舒畅。种树要靠你们自己育苗,自己实验。你们自己种的树都死了,谁还能相信你们?”

他还说:“你的人都老实,要把他们领导好。关键是你的观念要改变,要认识到人有生命,树也同样有生命……你应该怎样爱护这些生命?”“全体管理人员、共产党员如果都能把林场当成自己的家,那就好办了!你们要多想办法,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上铁锨和修枝的剪子。国家给的钱除了管理费、社保费没有了,工人的工资从哪儿来?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发展自己。可以育苗,也可以种菜、养鸡养羊,总之,大家要团结一心谋发展,不能等待别人的施舍!”

这一天回到保护区的办公区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王有德没有和我们一起吃晚饭,他朗声笑着对我说:“我最不喜欢在外面吃饭,哪怕深夜十一二点也要赶回家去,老婆也知道我的习惯……老婆做的饭最好吃,别人谁也赶不上!我不会来‘虚’的那一套,这就是我对她的感情!”

第二天我去参观保护区的中日合作治沙研究项目。路北是引水治沙,路南是干旱地区造林。最初造林的面积只有几百亩,现在上万亩了。路北的沙丘已经完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宽宽的林带里是参天的松树、杨树、槐树、椿树,杨树最粗的胸径已经盈尺;路南是固沙的柠条、花棒、沙拐枣、沙冬青和一些针叶树。行走在树林边,虽然是“七月流火”的日子,但仍然感到清风飒飒,松涛阵阵。毛乌素沙地已经被这一片绿色屏障逼退了4公里,即使起风的时候也没有沙尘了。

为了提高职工们的收入,保护区除了生态林还培育了大量经济林,种植了梨、桃、葡萄、布朗李、优质苹果红富士、黄元帅等等。果园里红红绿绿,有的挂着诱人的白霜,有的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硕大的宝石坠满枝头。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富饶而美丽的果园已经全部无偿地分给职工们了。

中日合作治沙项目曾经中日两国的专家联合验收,一致认为,项目创造了沙漠化地区恢复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达到了国际沙漠综合治理的领先水平,继第一期项目成功之后,日本有关组织又主动把第二期、第三期项目继续放在了白芨滩。八旬高龄的日本海外咨询协会会长江滕素彦还特地将刊登王有德事迹的报纸带了回去,说是要让日本人也知道中国有一个以治沙闻名的白芨滩,有一个痴情于治沙造林的王有德。回国后,他还特意给王有德来信,表达自己的留恋和感动。

参观中日合作治沙项目后,我们来到了沙漠腹地大泉管理站职工们的居住小区。和保护区所有的建筑一样,这个小区也非常漂亮,在森林和果园环绕中,尖尖的红色房顶像童话中的房屋一样,小区内有鲜花盛开的花园,还有小桥、湖水、画廊……真像城市里的别墅。站在山坡的凉亭里,山风拂面却没有一点沙尘,只听见杨树的絮语和松树的涛声……

你能想到这是沙漠腹地吗?

我们走进了一位姓李的女工家里,了解她的生活情况。一望而知,这是一个整洁而富裕的家庭,客厅里有大彩电,花瓶里插着鲜花,女主人的耳朵上戴着耀眼的金耳环。她告诉我,她和丈夫在保护区已经工作了7年,全家4口人,女儿出嫁后在城里做生意,儿子在煤矿工作,家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每月的工资每人都是800多元,除此之外还有10亩苹果、10亩梨,每年可以收入2.6万到2.7万元。我问她:“你们会管理果园吗?管不好就会退化哩!”她回答:“不怕,有专家指导我们咋打药、咋浇水哩。”我又问道:“你住的房子多大面积,自己掏多少钱呢?”“这房子大概有120平米,自己只出两万八千块,其余是公家补贴的,我们没有欠账……现在好些工人都买了汽车哩!”

听了她的回答,我真感到羡慕了。后来我才知道,如今白芨滩采取“私建公助”的办法,已经为职工们修建了50多套小别墅、100多套楼房和30多套平房,职工们的住房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

为了一面治沙一面自己养活自己,王有德和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职工们通过向外承揽绿化工程和生态工程,对外销售苗木等各种办法筹措资金,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在灵武的过境段几乎全部都是由他们负责绿化的。这些绿化工程多是“形象工程”,常常任务大、工期紧,有的可以按时付款,有的由于各种原因还拿不到钱,但是王有德和他的职工们都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三年前我访问白芨滩时,最后一站是银川东河机场旁的绿化带。当时从飞机上看下去,东河机场是一片土黄色,沙漠几乎和机场融为一体,王有德接受了阻挡机场沙化的任务,当时他自信地告诉我:“再过两年,机场就会变得碧绿一片了。”

如今我又来到了东河机场,王有德已经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里果然已经碧绿一片,东河机场周围到处是花园,到处是绿荫,三年前那些只有几厘米高的灌木,如今已经半人高,土黄色的荒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碧草和绿树,甚至还有波光粼粼的湖泊。白芨滩保护区已经在绿化区里修建了管理站——和别的管理站一样,建筑设计上也是别具一格,非常漂亮,既像一个展览馆,也像一个宾馆,王有德正在筹建一个全国防沙治沙博物馆,博物馆的馆址就在这里。未来建成的博物馆将收集全国各地的防沙固沙植物和工具,介绍各地不同的治沙经验和治沙中的先进人物,同时也要表现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总之,这个博物馆将是生态教育的基地,也是宏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基地。

机场绿化共投资3200多万元,而其中近两千万元是王有德和保护区的职工们通过对外承揽工程自筹的。他们克服了缺人、缺水、缺资金等困难,加班加点,给东河机场建造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屏障。

采访时我问王有德:“职工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了,你现在的收入是多少呢?”

他哈哈一笑回答我:“每月2210元,这是全部收入。本来分给了我十几亩果园——当时大家不愿意要果园,我算是带头经营吧,但由于实在没时间管理,连赔了6年,只得交给堂哥了,收入也归他。我一生没说过钱,我干事不是给谁干,是给自己干,只要共同努力,沙漠就会变成良田。管理上我很细致,也很严格,管人、管物、管钱,自己必须有模范带头作用。挖树坑时要求职工挖两百个,我也要完成两百个。我不吃、不拿、不利用手段多吃多占。过去我抽烟,别人送过烟,这是最不廉洁的一点!现在戒了,已经4年不抽了。我可以大胆管理,因为我从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什么好处。您想,林场就那么一点儿钱,还搞腐败咋行呢?”

“听说实行定额管理时,你和工人的定额一样,但是你还有别的工作,耽误了咋办呢?”

“耽误了就叫老婆、亲戚来帮忙!我原先在白芨滩有十几亩苹果,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把两个儿子赶到果园去劳动,他们皮晒掉了,身上累疼了,发牢骚说,‘别人五一节玩儿,我们正儿八经地过劳动节!’现在我两个儿子一个学财会,一个学水利,遗憾的是都不愿意学林业,我只得把一个侄子弄去学林业了。”

“听说组织上曾经多次想调您到别的单位工作,您为什么没有去呢?”

“一个原因是我留恋树,留恋林,留恋治沙事业,好容易一片一片地搞起来,一片一片地治理,有我和职工们的血汗,因此我舍不得离开;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留恋这里的工人,他们跟着我风风雨雨地干,不讲代价,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现在他们还没有达到小康,有的人条件还差,我怎么能离开?”

王有德说得很实在,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中,他仍然保持着心中的一块净土。

2007年6月,司机马国忠突发心脏病,住院后,王有德虽然工作很忙,但一连十几天每天早晚都要到医院看望,还全家带头给马国忠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局职工为马国忠捐款近万元。去北京参加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会期间,他还多次打来电话询问马师傅的病情,并且嘱咐其他领导一定要为马师傅的“心脏搭桥”手术做好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回来后第二天在局党委扩大会上王有德这个硬汉子曾含着眼泪说:

“马师傅在白芨滩开了20多年车,起早摸黑,从来没有出过事故,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父亲也在白芨滩工作了一辈子,他的儿女也在白芨滩工作……我们有许许多多像马师傅这样的家庭,为白芨滩的发展献了青春献子孙……对他们,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呢?”

在白芨滩工作20多年中,王有德曾先后亲自为18位职工送终,亲自为5位因车祸死亡的职工料理后事,还将5位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职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一次,他都是不分昼夜、不怕麻烦地去奔走、去料理,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职工们的困难,尽可能地送去温暖和安慰……

去日本、韩国参观学习时,他给自己没有买任何东西,却给全保护区404名职工每人都带了一件礼物。每一件礼物都是他不厌其烦精心挑选的:送给技术人员的是精致的修枝剪和修枝锯,送给司机的是一套修车工具,送给其他职工的是筷子、袜子、剪刀、香皂……钱不够了,他把儿子托他买笔记本电脑的钱挪用……

出差时,为了既节约时间又节约经费,王有德到西安、兰州、陕北、内蒙等地办事经常是晚上出发,夜间走路,在车上睡觉,办完事立刻返回。在他的影响下,每年到外地调苗的人员也都是晚饭后出发,天亮到目的地,马上验苗装车,第二天连夜又返回。

2004年6月,经组织批准,王有德和一些技术人员到山东进行考察,学习苗木培育、绿化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到陕西时,供苗人帮助联系了16元一张床位的住房,他嫌价高没有住,赶到威海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这时他又对大家说:“现在去住宿也得掏一天的费用,干脆在车上休息几小时算了。”就这样,又节约了1000多元。由于处处精打细算,20多个人来回半个月,每人竟花了不到1000元。

建设水泵房时,王有德和职工们一起往房顶上运送空心板,陡地,一块板快到房顶时突然脱落,沿着支架滑向正在干活的工人,他急忙冲上去狠劲推开那位工人,自己用身体挡住了空心板,工人脱险了,他却被砸得趴到地上晕了过去……后来检查身体时,医生发现他的肋骨有陈旧性骨折,左眼几乎失明,还患有其他十几种疾病,但他自己却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造成的……

2007年春天搞造林治沙时,司机用农用车拉着挂子填土,由于挂子的分量比较轻,回填的土就比较少,王有德便自己蹲在挂子上增加重量,弄了个满脸灰满身土……

在分别时王有德对我说:“我欣慰的是没有胡花国家的钱,而且我还带领职工自己挣钱治沙!”

无数的大事小事,凝结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也凝结成了王有德这个共和国的“治沙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