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4431900000027

第27章 《欧也妮·葛朗台》

贪婪是奴役灵魂的枷锁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欧也妮·葛朗台》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金钱关系如何通过财富的再分配,逐步变成统治整个社会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根深蒂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金钱拜物教。金钱就是一切,金钱统治一切,金钱支配一切。再一次体现了《人间喜剧》所要反映的主题。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100多年来,《欧也妮·葛朗台》传遍了全世界,这部作品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r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因此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对葛朗台一生的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在巴尔扎克笔下,每一枚钱币都可以闻到汗臭味、血腥味和泪苦味。在金钱世界里,爱无爱,情无情,亲无亲人与人的关系沦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什么人情亲情、爱情;什么人道公道政道;什么博爱、父爱、性爱;什么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哪样离得开金钱这万能的主,本来,是人创造了金钱,金钱应该为人服务,为人的幸福服务:但人打开了金钱潘多拉魔盒后,不带希望的金钱魔鬼就不听人的使唤了.开始对人作威作福,要人为金钱卖命,人为金钱而生,而爱,而恨.而喜,而忧,而笑,而哭,而荣,而辱,而挖空心思,而死去活来。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弃啬。像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提出了我们今天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问题:金钱问题。巴尔扎克并没有简单化地把葛朗台作为绝无仅有的坏人来描绘,并没有把葛朗台写成腐朽堕落、道德败坏的恶棍,而是在他身上概括了拜金主义者和守财奴普遍的心性习惯和思想误区,甚至指出了一般人与这类人的相通处:“试问哪个人没有欲望,哪种社会欲望可以不靠金钱得到满足呢,”巴尔扎克不说葛朗台不讲道德,相反,他描写这类拜金主义信徒自有其独特的道德观。葛朗台从不欠人家什么,当然也不让人家欠他:他从来不到别人家去,不搞吃请;他绝对不动别人的东西,意思是绝对尊重财产私有权。

巴尔扎克不仅着力刻画了葛朗台的聚敛癣和偏执狂,描写了金钱的威力,而且画龙点睛地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癣,是当代社会一种病态的情欲,是许多家庭或个人招致不幸的根源。像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守着他的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葛朗台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奴隶的“境界”,几近魔鬼。成长后的人生没有一刻是轻松的,没有一刻是自由的,没有一刻是有情的。他被金钱所缠绕,被金钱所限制,被金钱所剥夺。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要保持那一分纯洁是那么重要;在闪闪发光的钱币面前要保持那一分坚持又是那么困难,但仅仅因了那困难就甘为金钱的奴隶了吗,在这个新事物不断亢斥眼球的时代要保持那一分朴素又是那么可贵;在充满诱惑力的钱币面前要保持那一分清醒又是那么乏力,但仅仅因了那乏力就让自己变得物质化了吗?不管怎样,《欧也妮·葛朗台》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并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