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4431900000033

第33章 《少年维特的烦恼》

一味地妥协就是堕落

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他还要为追求自己的灵魂完整而活着。 《少年维特的烦恼》作为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它曾经深深震撼了歌德同时代年轻人的心灵,他们不但模仿作品主人公“维特”的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服饰,甚至于同样因失恋而步“维特”的后尘,轻易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此,在本书再版时歌德不得不在扉页上题诗说:“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耳语,做个堂堂的男子汉,不要步我后尘。” 这部以歌德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歌德敏锐地把握住了当时青年人特有的多愁善感和悲观厌世心理,并将其浓缩在主人公维特的身上,使他成为一个时代的典型形象。歌德以他非凡的见解和勇气,在当时死寂的德国文坛搅起了轩然大波。1774年此书出版后,立即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歌德也因此而名声远播,成为德国文学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 歌德在作品中全力投入了他对人类情感和心灵本性的真切关怀——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像维特那样敢爱,敢恨;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他还要为追求自己的灵魂完整而活着。

少年维特用从情敌那里借来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或许也结束了烦恼。在面对昔日的恋人如今是朋友的妻子绿蒂时,他最终不堪重负选择了死亡。这是诗人的浪漫吗,还是文学青年的神经质?

无论什么时代,乐观向上总是主流的意志。我们被教育要坚强勇敢,不论面对什么都不做懦夫的选择。因而歌德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后,有个叫尼克莱的作家出于强烈的正义感,写出了《少年维特的喜悦》,只不过后者远没有前者震撼人心。

世界被拿来歌颂,人们欢呼雀跃,上帝创造的一切完美无缺……但总有一些敏感的心灵时时被折磨着,他们善良而无助,好似风中摇摆的蜡烛不肯熄去最后一点光热。海明威说:“世界是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然而正是这位热烈歌颂世界美好的硬汉,也和维特一样,用一把猎枪结果了生命。

我们不该责备他的孩子气,所有人的青春时代都充满了理想和抱负,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在人生之中充满了炫目的色彩,迷人的魅力始终缠绕着我们的青春,使我们甘愿付出热血及所有。而爱情,灿烂夺目的百花丛中最动人的一束,多么神圣而伟大,许多人终身为它而生,就像维特,最终还为它而死。现实中可以吗?为了爱情,生死相连,直到生命终结,依然无怨无悔。 维特的爱情最终没有走到皆大欢喜的结局,当维特再次回到绿蒂身边时,绿蒂已为他人之妇了。而维特对她的爱情的火焰却从未停熄过,时间给他带来的只是更深的思念。绿蒂结婚的消息毁灭了他的一切幻想,带给他无尽的失望和无助的绝望,他完美无缺的爱情从此跌入深渊。

“令人幸福的东西往往会反过来成为使他不幸的根源,难道事情都必然如此么?“人承受快乐,不幸与痛苦可以到一定的程度,一超过限度,就会崩溃。这里不是一个人强或者弱的问题,而是他能不能在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经受住痛苦的极限。”在澎湃激情的迫使下,极限终被突破,可怜的维特最终制造了一个自以为完美的结局,为自己纯真无瑕与忠诚的爱情画上一个自以为完美的句号。

理想的幻灭可能是人世间最容易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人能够坦然面对,有的人却为其所困,甚至自甘沉沦。1782年,歌德在魏玛接受了贵族头衔:1808年,歌德在巴黎受到掌破仑的接见。在屡次向权力妥协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歌德没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坚持自己的理想,始终做一个正直的人,年轻的歌德与所有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但理想和现实始终是矛盾的,许多人都会选择向现实妥协,这一点连歌德也没有完全做到。但幸运的是,歌德在第一次精神危机中遇到了席勒,第二次遇到了贝多芬,他从他精神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重新做一个满怀激情的自由的人,在长达60年的创作中,歌德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及理论著作。

《少年维特的烦恼》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群星之中最明亮的一颗,伴随凄惨绝伦的爱情,人性的至洁至纯,与歌德这个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珍惜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像维特一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纯洁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