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还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如同一个社会,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在正常情况下,它是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旦污染增大,超过了它自身净化能力的极限,平衡就要被打破,灾难就要降临到人间。
消瘦的海洋
大海,以它的浩瀚、深沉为人类所崇仰;大海,以它的博大胸怀为人类调节着气候,忠诚地执行着地球水圈的大循环,无私地给人类提供着几千吨的食盐、上亿吨的海产品,一种又一种的矿产资源,廉价的航运,水力、电力能源……没有海洋,就没有地球生命,更没有逐步进化至今的人类。可以说,过去海洋孕育、抚养了人类;今天,海洋依然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因此,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学、艺术、琴诗书画等作品中,大海是个永恒的题材。
自古以来就是条条江河归大海,同时也把江河中夹带的各种物质带到海中。在相当长时期,内陆地上人口不多,生活生产较简单、废弃物也少,对海洋影响不大。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到了20世纪,科技大发展、各种新产业部门层出不穷、人口暴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空前突出,各种工业、生活等垃圾源源不断倾泻到大自然中,污染了大气、土壤、水体等等,海洋污染就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为了缓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困扰,几乎很快地就把海洋当成了倾泻各种废弃物的场所。据报道,靠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国的东北部沿岸、日本赖户内海几乎成了这些国家的垃圾桶。仅每年倾入地中海的各种工业废水就达30亿立方米,固体垃圾一亿吨,2000年时,上述数字翻了一番。除此,地中海沿岸18个国家共拥有58个石油港口、60家炼油厂及巨型油轮往返穿行,构成了地中海严重的石油污染,近岸80%海滩上生物种群几近绝迹。沿岸上百家的燃油热电厂也是油污染兼海洋热污染的祸根;还有沿岸国每年倾入地中海90万吨工业粘着废物、100吨汞、3800吨铅、1.2万吨酚类物质、3600吨磷酸盐、160吨可氧化物,这些物质使水生生态、鱼类生存等受到严重破坏。这个世界最大的内海正在由生机勃勃的海洋变成肮脏、有毒、有害物的垃圾箱、变成失去生机的海洋。
纵观海洋污染还在继续,进入海洋的污染物多种多样,从人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其中1/3为有毒有害废水)、农药化肥及农业废弃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的各种化学物、重金属、石油污染、矿渣、废渣、泥沙甚至废热等热污染等等。现在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约近千万吨石油,近万吨汞、400万吨锌、近700万吨的塑料垃圾等等。海洋尽管辽阔,但它的容积是有限的,如此源源不断、层层加码的填塞,如此放射、油污、各种剧毒有害物的倾泻,就算大海再深广,也难消化吞噬,大海中的生态系统、各种海洋生态正在临近灾难。
海洋,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承受的是人类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废物。
陆地上农药化肥、各种污水废渣等都会受经过土壤、或蒸发变气体、雨水等最终流入海洋,所以海洋污染源最广;同时,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都很长时间不变化,在海中积累,直接威胁水生生物,或被水生生物吸收,通过食物链方式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有何损害还没弄清;另外,很多污染物会随海水迁移到各地,这就是为什么远离大陆及人群的南极企鹅也受到农药DDT污染的原因。
“水俣病”事件
日本的水质污染与其工业的发展分不开。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它们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毒泥、多氯联苯、油和酚等,严重地污染了水质。
工业废水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等,它们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富集,成千上万倍地在生物体内积累起来,这些生物体被鱼吞食后又在鱼体内进一步浓缩、富集,人们一旦食用了这些水产品就会慢性中毒。
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属熊本县管辖。全镇有居民4万人,周围村庄还住着一万多农民和渔民。其西面是渔产丰富的不知火海和水俣湾,因而渔业兴旺。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此建厂,生产氮肥、醋酸乙烯、氯乙烯等。随着该企业的不断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也开始降临。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出现了一些疯猫,它们步态不稳、惊恐不安、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被当地人称为“自杀猫”。当时这种狂猫跳海奇闻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1953年在水俣镇出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后来发展到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经神失常,时而酣睡,时而无比兴奋,体如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4月,一个6岁女孩因同样症状送入医院,初步诊断为脑系统疾病。
同年5月,又有4个同样的患者入院就医,另外还有50多名患者没入院,这时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地的熊本大学医学院与市医师会和医院组成水俣怪病对策委员会,开展调查。
在调查中把疯猫和怪病患者联系起来分析,确认这是由日氮公司水俣工厂排出的废水引起的。
因为,该工厂在生产氯乙烯、醋酸乙烯时,采用低成本的汞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工艺,把大量含有甲基汞的毒水废渣排入水俣湾和不知火海,殃及海中鱼虾。当地居民常年食用这种受污染的海产后,大脑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具体病症表现为眼神呆滞、常流口水、手足颤抖不已,发作起来即狂蹦乱跳。
这是一种不治之症,轻者终生残疾,重者死亡。因这种怪病发生在水俣地区,故称为“水俣病”。
“水俣病”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首当其冲的是捕渔业。因为鱼有毒,居民不敢食用,企业开始倒闭,成千上万渔民被迫加入失业队伍。1958年春,厂方为掩人耳目,将毒水排入水俣镇的北部,造成新的污染区。六七个月后,在那里又出现了18个汞中毒患者。
当地居民要求政府调查此事,但厂方百般阻挠,地方当局态度暧昧,以致水俣病在日本各地迅速蔓延。1963年,日本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下游的新潟县内,出现大批的“自杀猫”“自杀狗”。
1964年8月当地猫的90%以上都“自杀”了,随之有死猫的居民也相继出现水俣病症状。
短期内患者增加到45人,其中5人死亡,他们都是食用阿贺野川鱼最多的。这一事件是由昭和电器公司鹿濑工厂排放含汞废水引起的,因病症和“水俣病”相同,因此被称为“第二水俣病”。
据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与新潟县阿贺野川两个地区共有汞中毒患者283人,其中60人已死亡,受害居民为一万人左右。水俣病对人们的残害使好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日本的报刊上迄今还时有“水俣病”后患的报道。
洪水频发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千米缩减到2145平方千米,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海啸
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智利连续发生225次海底地震,在700千米的范围内引起了海底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海啸。海啸在智利沿岸的平均波高为10米,最大波高达25米。它生成后,以平均每小时707千米的速度,只用了14小时56分就走完了10560千米的路程,到达夏威夷群岛,推起10米高的浪墙,摧毁了岸上的各种东西,死伤200余人。5月24日,海啸到达日本东海岸,浪高34米,最高达65米,造成数百人伤亡,沉船109艘。
火山海啸最大的一次是1883年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巽他岛上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该岛原有面积45平方千米。火山从1883年5月末开始喷发,几乎不间断地喷射岩浆,引起深200~300米的海底地震。这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啸波高达40米,首先袭击了苏门答腊、爪哇及其附近岛屿,海啸扫荡了巽他海峡两岸1000多个小村庄,毁坏了很多建筑,使大量人畜伤亡。
此外,海岸山崩、滑坡、海底大规模崩塌和滑坡以及核武器爆炸等都能引起海啸。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200年至1968年,全球有记载的较大海啸250次,其中绝大部分由地震引起。
1946年4月1日凌晨1时30分,在乌尼马克岛东南145千米处的北太平洋海底36千米深处,一场灾难在此诞生。那时,阿留申海沟北坡的海底滑坡,引起了一场特大海底地震。
4月1日夏威夷受到了空前猛烈的海啸袭击,几分钟后世界各地的地震仪都测到了这一地震的情况。
在乌尼马克岛上,地震晃动了苏格兰角灯塔,晃醒了岛上的5个海岸警卫队员。21分钟后,第二次更强烈的地震波冲向阿留申群岛,乌尼马克岛也猛烈地抖动起来。又过了12分钟,又一阵更强大的冲击波向海岛袭来,将全岛的建筑物夷为平地。
地壳的猛烈晃动在阿留申海沟中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陷窟。当这块海底地层塌陷下去时,海水猛一下被吸入了这一裂口。海水的迅速流动产生了海啸,从发生的地点开始,巨大的海浪向外辐射在太平洋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当然位于震中最近的乌尼马克岛便是这一海啸的第一个牺牲品。
在悲剧发生的那个晚上,天空漆黑一片,时速116千米、高35米的浪头向乌尼马克岛袭来。在震耳的响声伴随下,水流撞击在灯塔上,把灯塔砸得粉碎。海潮继续推动,向坐落在悬岸边的海岸警卫队驻地袭去。警卫队员不得不向高处奔跑。其中一人回头向下看了看灯塔,发现灯塔方向已没有任何光亮。整个晚上,一阵又一阵的海浪冲向海岛。警卫队员一直试图用无线电与灯塔联系,但都未成功。第二天拂晓,他们在岸上发现了3具尸体。
当乌尼马克岛遭潮害时,地震海啸同时也向南推动,逼向夏威夷群岛。
海啸推进的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788千米,仅仅在4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就跨过了3700千米,到达瓦胡岛。奇怪的是在太平洋这个海域内行驶的船只并没有发现也没有感觉到它们船下方通过的海啸。这是因为在大洋之中水域宽广,海啸的浪头之间距离可长达160千米。而海浪只比往常的海水高度多出3~7米,在海洋中行驶不容易觉察到。但是当海啸到达岸边浅水域时,其海浪之间的距离缩短,速度增快,造成水位急剧上涨,并以极大的破坏力向岸上袭去。4月1日上午6~7时,这样的海啸开始扑向夏威夷群岛的海岸。
最猛的海啸发生在夏威夷岛上,高达15米多的巨浪冲击着岛屿。损失最惨重的要算希洛市周围的地区,96人被淹死或被飞起的砖石瓦块打死。
1946年愚人节的海啸是自1819年以来对夏威夷群岛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次,它使159人丧生,1400多家房屋被毁坏,并造成了巨大的农作物损失,许多岸边公路,以及瓦胡岛北部和希洛岛上的铁路被冲毁。希洛岛的大部分防波堤不复存在。据估计,这次灾难造成的物质损失达2600万美元。
夏威夷群岛损失惨重的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严重的海啸已经很久没有袭击群岛了,人们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事实上,如果海啸提前两三个小时来,损失就会更加惨重。
疯狂的河流
1958年圣诞前夕,一条新西兰河流突然之间怒涛滚滚。当晚10点15分,一辆由惠灵顿-奥克兰的特快客车由此经过,由于铁路桥的桥梁被急流冲垮,这列火车滑入洪水之中,据官方统计,车上285人中,有151人丧生。
那天晚上10点15分,27岁的邮局工人埃利斯开着卡车正准备驶过横跨在汪阿伊胡河上的一座公路桥。突然,他刹住了汽车,吃惊地向前望去,发现平常温驯的汪阿伊胡河一反常态,变得疯狂起来。河中的急流早已超出以往的高度,大桥被淹没在水中。大石块、泥块、火山灰和大冰块混杂在一起,顺流而下而产生的巨大声响,在几里外都可听见。埃利斯向四面望去,突然他心中一惊。他看见前面有灯光,一辆火车正朝河的方向开来。铁路桥在它的上游90米处,他看不见那里的情况,但他知道,如果公路桥被淹没,铁路桥更无法通过。事实上,他如果能看见铁路桥,其情景必定使他毛骨悚然。
铁路桥的桥梁已被洪水冲垮,只有两根铁轨如丝线般挂在河流之中。埃利斯拔腿便飞快地朝铁路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晃动手中的电筒向列车发出信号。但这一切努力似乎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