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睡前5分钟心经
4449300000016

第16章 睡前5分钟舒心心经(5)

古印度佛经里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当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当他自立为王后不久,感受到了弑父的罪恶,开始心生悔恨,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有人告诉他让他去佛陀那儿去忏悔,这样就可以得到解救了,但是阿阇世王因为自己犯下了这么大的罪过而觉得羞愧不敢去。

频婆娑罗王虽然被儿子杀害,但他生前信佛虔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因此不仅没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自己是佛陀的弟子,愿以佛陀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陀就快要死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陀了,因为除了佛陀能救他,使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宽宥和催促,阿阇世王因此前往求见佛陀,最终得以获救。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真的很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由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只原谅了儿子,也更升华了自己!

所以,宽容不只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本质。当你学会宽容别人时,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一个炎热的下午,有一位顾客在一家饭店门前摔了一跤。酷暑盛夏,本来就让人热得心烦意乱,加上跌倒在地,丢人现眼,他怒气冲冲地闯进饭店老板办公室,指着老板的鼻子,出言不逊:“你们门前的地板太滑太危险,刚才我出去买香烟,在门口滑倒,摔伤了腰,你必须马上把我送医院检查治疗!”边说边用手扶着腰部,“哎哟!痛死我了……”

老板安静地听他说完,然后朝他笑了笑说:“先生,实在抱歉,腰伤得厉害吗?请您先稍坐一下,我马上就和医院联系,叫辆车把您送去。”

老板立即派秘书到外面叫了一辆车,然后和秘书一起扶着那位顾客来到车前,然后又拿出一双拖鞋让顾客换上。

“请您换上这双拖鞋,我已经和医院联系好了,现在就送您去。”当那位顾客离开办公室时,老板把他换下来的鞋交给秘书并悄悄地说:“顾客穿的鞋,鞋底都磨平了,你马上把它送到外面的修鞋处钉上橡胶后跟,快去快回。”

在医院就诊检查后,顾客回来了,结果是一切正常。

老板拿着医院的检查报告单对那位顾客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真是万幸。走,回饭店休息休息,喝杯冷饮解解暑。”此刻,那位顾客才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有点内疚,并解释说:“地板刚冲过水,很滑,实在危险,我只是想提醒你注意一下,别无他意。”接着,他又为自己找台阶下说:“这次摔倒的是我,要是摔倒了上年纪的人怕就麻烦大了。”

老板拿来已修好的鞋子说:“请不要见怪,我们冒昧地请人修了您的鞋子。据鞋匠说,鞋底都磨平了,若是穿着它在楼梯上滑倒,那可就太危险了!敝店门口天天有人进进出出,说实在的,您是第一位滑倒的人。”

那位顾客面带窘色,接过修好的鞋子,不好意思地说:“给您添麻烦了,实在感谢,多少修理费?我按数付钱,不能让您掏腰包。”“哪里的话,这是对您表示的歉意,您要付钱,就见外了。”那位顾客被老板的宽容所感动,上前紧紧握住老板的手说:“请原谅我的无礼和粗鲁,我真对不起你!”

这位老板用宽容的胸怀和以德报怨的方法让这位顾客深受感动,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成为了莫逆之交。

聪明而善良的老板给了我们一个十分宝贵的启示,也正是所谓什么是“以德报怨”的最佳诠释。我们若能让自己的心胸更宽广,眼光看得更长远,自然就能跨过恼人的问题,而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妨用发自内心的慈悲,彻底解除冤结,这是脱离怨恨之狱最有效的办法。以德报怨,充满爱的精神,我们才能找到心灵的家园。

拥有海一样的胸怀

关于宽广的胸怀,古人说过无数的话语:“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有容乃大。”“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无数事实证明,宽容大度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历来高尚的人都主张要注意个人品行和道德的修养,注意声誉。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正所谓“人言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得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它不会长久于一世,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

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沉默是最好的回击,“模糊”些可以省却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连眼球都不转一转!“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

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要想成就大事业,首先要有宽以待人的处世习惯。若用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对人不能宽大为怀,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受人尊重,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际上,宽容就是与人交往中具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做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耐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能以宽容对待别人的人,在生活中能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记住这些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带来的难堪局面。“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

宽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才能成为取得成功之冠上宝石的那个人。

为心灵找一片净土

世间本来不公平,无法强求完美,所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平衡是正常的。比如,你认识的人中,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职,某人买了车,某人买了别墅……而你自己本来比他们强,可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这样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也是在所难免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逆境之中。

情绪变化无常的人,本身就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就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重未来发展。人的一生,难免有低潮之时,有不尽如人意的阶段,甚至身陷环境恶劣的氛围中。此刻,你稍不留意,便会沉沦下去。与周围的恶劣环境、卑鄙之人同流合污,那就等于是害了你的一生。

李某原先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能干也很有实力的领导,因成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知悉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生活条件都比他好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职位也比他们高,可钱却比他们少。而且自己作为一局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经济上却不如他们,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为阶下囚。

可见,不平衡心理使得一部分人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否则,就会在逆境中越陷越深。因此,在困难的处境中,我们一定要心有所主,精神上要保持住一块“圣洁之地”,时时警戒自己,在此基础上聚积能量,努力摆脱困境,最终达到较好的生存状态。

要保持心灵的平衡,使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优势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时得失而前功尽弃。

美国一个叫露西尔·布莱克的人心里就曾经充满着痛苦和不甘。露西尔那时在大学学风琴,又在镇上一家语言障碍诊所工作,还经常在绿柳农场里聚会、跳舞、骑马。可是,有天早上她因心脏病而倒下了。“你得躺在床上一年,要绝对地静养。”医生对她说,但医生并没有保证说她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健康。在床上躺一年,这对露西尔意味着她将要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或许还会死掉!

因此,一时间她感到毛骨悚然,又悲痛又感到仇恨不平,却还是照着医生的嘱咐躺在床上。这时,她的邻居鲁道夫先生告诉她:“你以为在床上躺一年是个不幸?其实不然。现在,你有了时间去思考,去认识自己,心灵上的增长将大大多于以往。”

露西尔听从了鲁道夫先生的教导,平静了下来,读些励志书籍,试着找出新的价值观。一天,她听到收音机传来评论员的声音:“唯有心中想什么,才能做什么。”这种论调露西尔以前不知听过多少次,这次却是第一次深深印在心坎里,她改变了主意,开始只想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欢乐、幸福、健康。露西尔开始强迫自己每天早上就为拥有的一切赞美感谢:没有痛苦、可爱的女儿、健康的视力听力、收音机里优美的音乐、有阅读的时间、丰富的食物、好朋友等。

过了一段时间,当医师准许露西尔在特定时间内可以让亲友来访时,她是多么的高兴!好几年过去了,露西尔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活力,露西尔认为这一切都得感谢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她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因为她养成了每天清晨赞美感谢的习惯。

成功者的经验表明,人生的结局是好是坏,往往就在于能不能在困境中再坚持一下,能否保持心灵中的崇高与神圣。只要在心灵中还有一块“净土”,精神上还有崇高的追求,一个人总是还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