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鹰军团
44555600000146

第146章 二十六 人生路(5)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但杨定远却感到了如此失落。这场大战集中了红白两军的全部精锐,但杨定远却只能成为一个局外人了。

好消息接连不断。红军已渐渐占据了主动,开始了全面反攻。在别拉亚河,高尔察克最精锐的几个师团被红军名将图哈切夫斯基全歼,而战线左翼,又遭到红军另一个名将伏龙芝的攻击,高尔察克无法与白军另一个主要将领邓尼金汇合,结果他那庞大的部队反而成为累赘。经过红军的夏季攻势,白军士兵低落到了极点。这一年十月,也就是杨定远的伤势痊愈,与莲娜结婚的时候,高尔察克在托博尔斯克又吃了一个大败伏,逃回了鄂木斯克。

在这场战斗中,张富荣率红鹰团参加了战斗。随后,红鹰团趁胜追击,向鄂木斯克发起了攻击。这已是红军和白军在西西伯利亚的最后决战,如果丢掉了鄂木斯克,白军再不能在这一带立足。仗找得极其激烈,红鹰团担当先锋之责,率先冲进城里。这一仗,红鹰团损失很大,张富荣自己也在血战中战死,红鹰团由陈柏川担任团长。这场战役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白军已无法再与红军对峙,开始了向东方的大撤退,红鹰团则布柳赫尔转战西北,与杨定远失之交臂,他想要归队的愿望便未能实现。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让杨定远激动不已的消息。

1919年11月17日,外蒙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之间一切条约协定,就此回归中国。这个消息让杨定远夜不能寐,浑身的热血都为之沸腾。徐树铮策划的失土回归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他兴奋得想要长啸高歌,可是心里又有些失落。

这时,一个名叫彼得洛夫的人找到了杨定远。

彼得洛夫是红军情报组织契卡的一个负责人。因为高尔察克已到了穷途末路,内战马上就会结束,但这样一来苏俄与日本就会发生直接冲突,因此列宁决定在远东地区成立一个远东共和国。这远东共和国名义独立,其实也是听从苏维埃政府指挥,这样可以在俄罗斯与日本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而这块地方,正是前清时沙俄从中国掠夺,列宁答应战后还给中国的土地。彼得洛夫受命开展这项工作,因为远东地区有大量蒙古人与中国人,需要一个精通汉语和俄语的人,有人向彼得洛夫推荐了杨定远,因此他专程前来。而推荐杨定远的,竟然是小个子。骑兵团覆灭后,小个子一直失去消息,直到今天才知道他的下落。听彼得洛夫说,小个子加入的是契卡行动组,也就是专事暗杀的组织。

小个子想的,仍然是为尹春山报仇啊。听得小个子进了契卡,杨定远本来很觉意外,但听得他加入的是行动组,便不感意外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走,小个子走上的,也是属于他自己的路。现在,另一片失土的回归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杨定远加入的,是契卡的宣传部门。随着红军如潮的攻势,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战点一个接一个地被收复。每收复一地,杨定远带着莲娜和思华两人就跟着彼得洛夫搬到一地,随后向当地人开展宣传攻势。每天忙碌于案头工作,有时候想到当初的金戈铁马,杨定远也百感交集。只是红鹰团的消息已很久听不到了。全盛时期的红鹰团有近万人,现在大概也就两千来人。这样一个小小的单位,在庞大的红军中,只如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

日子过得很快,到了1919年的年底,杨定远听到了红鹰团的最后一个消息。陈柏川率领的红鹰团随着红军大部队转战到了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交界处的伊兹博尔斯克,在那儿一场恶战,全军覆没。

如同流星,放射出短暂而璀璨的光辉,这支斯卷入了俄罗斯内战的中国人部队,从此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听到这个消息,杨定远怔忡了半日。这时他们已经跟随红军的足迹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这个骑兵团全军覆没的地方,听到了红鹰团最后的消息,杨定远的泪水再一次淌了下来。他往地上洒了三杯酒。孙富元,任辅臣,王德林,郭万清,张富荣,尹春山,陈柏川,霍敬奇。这些名字,有些也许还会流传到后世,有些大概从此就被人遗忘了。望着苍茫的俄罗斯大地,杨定远只觉洒下的,也是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西伯利亚又进入了严冬。这是最寒冷的日子,但对于苏维埃政府,却是慷慨激昂、高歌猛进的一年。这时彼得洛夫向杨定远传达了一条紧急命令,立即前往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是高尔察克的临时政府现在的所在地。随着白军的穷途末路,高尔察克已失去了他所有的威信。在伊尔库茨克,发生了兵变,兵变头目扣压了临时政府的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与内阁总理佩佩利亚耶夫,把他们交给了红军。审讯的任务就由契卡担任,杨定远跟随彼得洛夫前去参与此事。杨定远直到现在才第一次见到高尔察克。让他吃惊的是,与红军有过那么多次血雨腥风恶战的高尔察克并不是长得凶神恶煞一般,倒和尹春山有点像,身上颇有书卷气。即使成为阶下囚,高尔察克仍没有丢掉他的尊严。

审讯持续了两周。奇怪的是,同样作为契卡成员,彼得洛夫与杨定远只被允许旁观过几次。审讯员喋喋不休地要他交代,但高尔察克一直一言不发。两周后,从苏维埃中央传来了电讯,对高尔察克进行秘密处决。

处决是在1920年2月7日的凌晨。高尔察克和佩佩利亚耶夫被带到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前执行死刑。行刑前,高尔察克拒绝被蒙上眼睛,只要求最后抽根香烟。站在冰窟前,烟刚烧完,枪响了,尸体被抛入了冰窟,前后不过几分钟。看着这个曾是红军至敌的白军将领,杨定远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尽管有那么多同袍战友可以说都死在他的手下,但杨定远不知怎么,总是无法对这个人燃起仇恨。

“杨,中央做出了决定,今年要正式成立远东共和国。党决定派你去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展工作。”

看着高尔察克被行刑,一边的彼得洛夫低声说道。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海参崴。这个名字在是帝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掠夺了此地后改的,在俄语中意为“镇东府”。彼得洛夫的话打断了杨定远的思绪。杨定远抬起头,也低低道:“可是,我的妻子与妹妹……”

“这次你带着夫人与令妹,以中国商人的身份前去,这样也好有掩护。”彼得洛夫的声音还是很低,“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仍是谢苗诺夫在执政,你是中国人,去那儿会方便很多。”

他看了看那个埋葬了高尔察克与佩佩利亚耶夫的冰窟。漆黑的冰窟,仿佛一张能吞没一切的巨口。他突然喃喃道:“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终究也称得上是个英雄啊。”

身为布尔什维克,彼得洛夫对这个最大的敌人其实也有着一分敬意。只是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已经消失在安加拉河的冰窟里。杨定远心里突然有种异样的滋味,这个人现在被称作匪帮、战争贩子,可将来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他一直对布尔什维克有着无条件的信仰,可是同样有着坚定信仰的阿列克塞,战死前也曾经颓唐地说了“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这样的话。现在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远东共和国,一方面是要在俄国与日本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另一方面是准备依照列宁的承诺,把这一片从中国掠夺来的辽阔土地交还给中国了?

团长,你们的鲜血终于没有白流!杨定远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第一次遇到尹春山的情景。那时尹春山意气风发,慷慨激昂,而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是那么辽阔。虽然有那么多人倒下了,但曾经梦想过的前景终于有变为现实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