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鹰军团
44555600000003

第3章 一 去国(3)

他说得热闹,杨定远见自己边上昨天给霍敬奇端洗脚水的少年微微撇了撇嘴,小声道:“小兄弟,霍爷是你大哥么?”

少年扭头见是杨定远,也小声道:“算是吧。”

“你们以前干什么?镖行的?”

少年摇了摇头:“我们是宫里的公公。”

杨定远一怔。所谓“公公”,就是指前清宫里的太监。他没想到霍敬奇和这少年居然都是太监,实在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也要和自己一样去异国谋生。心里有了好奇心,便小声和这少年攀谈起来。少年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见杨定远很随和,倒也放下了戒心。原来这少年也姓霍,霍敬奇是当初宫里的带刀太监,小霍则是服侍他的小太监。清朝亡了,冯玉祥进京时又把皇室赶出了紫禁城,他们这些太监走投无路,也就四散了。霍敬奇本是有品的太监,因为积攒了一笔钱,在宫外开了一家手把羊肉馆,倒也挣了不少钱,吃喝不愁,每天溜鸟听戏,到处装贵人摆谱,结果有一回装得太过份,得罪了辫帅,辫帅要买他的人头,霍敬奇把羊肉馆都赔光了也没能把事情了结,只好拉上他到了东北,为了能吃上饭,就去了劳工营。当杨定远问他为什么不去投奔八极门的同门,小霍太监又撇了撇嘴道:“他哪算八极门,李师爷也不收太监。他无非是在宫里跟人学了点三脚猫,就硬靠上了,李师爷大概都没听说过他这名字。”

虽然心情一直不算好,杨定远也不由有点想笑。五谷米养百种人,霍敬奇倒也真是个妙人。他看了看周围的人,在那些一眼望去大多千篇一律的脸后面,也许也有很多和霍敬奇一样有着匪夷所思过去的人吧?只是,那个在暗地里一直关注自己的人到底有什么用意?

霍敬奇似乎瘾头还没过足,说了一阵,又唱开了。杨定远现在知道他是个太监,对他那种尖利的嗓门倒也不感到好奇。他唱得虽然也不算如何中听,但听来又有种异样的沧凉,闭上眼,仿佛眼前不是狭窄的车厢,而是一派辽阔的原野,大风呼啸而过。

霍敬奇唱完一段,边上又是一阵叫好,有人叫道:“霍爷,你唱的这是什么戏?怎么没听过?”

霍敬奇这时从怀里掏出一把扁扁的锡壶来,正对着口喝,听得这人问,高声道:“没听过吧?这是皮黄,宫里最迷这个,老佛爷在世的时候,年年少说都要听个百八十遍,怎么都听不厌。”他说完,又清了清嗓道:“诸位爱听,咱给大家伙再来一段,成不成?”

他嘴上说“成不成”,也根本没管别人的回答,便开口又唱了起来。杨定远听他开口一唱便旁若无人,忍不住笑道:“想不到霍爷身为公公,嗓门倒挺亮。”

小霍太监脸白了白,小声道:“杨爷,我跟您说个事,霍爷来了,您别跟他说是我告诉您我们是公公的,成不成?”

“怎么?”

小霍太监叹了口气道:“霍爷最恨人家说他是公公。这不,方才那位天津卫的爷,就是啃那什么大列巴没喝水,喷了霍爷一脸,霍爷不饶他,两人争起来,那天津卫的爷说霍爷没屌用,霍爷才这么来劲。”

怪不得霍敬奇手上还拿着块汗巾。杨定远知道所谓列巴,就是俄国人对大面包的叫法。东北一带俄国人很多,哈尔滨城就是俄国人建起来的。不过两人吵起来后成了这么个结果,就算那天津人都没想到吧。霍敬奇大概唱累了,向铺位走来,见小霍太监正坐在杨定远铺上,眼一瞪喝道:“小兔崽子,没见咱唱得口渴么?给我打杯水去。”

小霍太监对他简直有如老鼠见猫,灰溜溜地走了。杨定远忙道:“霍爷,坐吧,你嗓门可真亮。”

霍敬奇见他夸赞自己的嗓门,脸上又露出笑意:“杨爷见笑了。咱一辈子,一是好耍点拳脚,二就是唱两口。杨爷以前听过没?”

杨定远摇了摇头:“没有。我老家就枣梆戏,每年过年社火到开春,就有戏班来唱。”

“枣梆戏倒没听过,有讲老爷戏么?”

所谓老爷戏,就是关公戏。杨定远道:“当然有。刚才你唱的也是关公戏吧?”

一说到戏,霍敬奇又有点来劲,似乎忘了说刚才自己唱累了口渴,又提高嗓门道:“不就是么!以前宫里最行老爷,因为我们乾隆爷就是刘备转世,所以老爷扶保大清。有一回乾隆爷下了金銮殿,忽然听得身后有响动,乾隆爷生怕是刺客,回头去看,却没有人。乾隆爷他老人家福大心灵,就问:‘是哪位神道保驾?’只得空中有人答道:‘是二弟云长。’乾隆爷这才明白自己是昭烈皇帝转世,便顺口问道:‘三弟何在?’只听老爷在空中答道:‘三弟镇守辽阳。’乾隆爷一听三弟也转世了,就又问道:‘那四弟又在何方?’就听老爷答道:‘降生兆氏门墙。’乾隆爷龙心大悦,开金口道:‘朕明日便降旨封贤弟为盖天古佛,连如来佛、玉皇大帝都归贤弟管。’这时老爷却说诸葛军师也已降生朝中,只怕会记着当初老爷不听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两句话,大意失荆州,闯下泼天大祸,要来阻挡。”

杨定远听他说得来劲,忍不住问道:“后来又怎样了?”

“第二日哪,乾隆爷上了朝,下旨要封老爷做盖天古佛,便听朝中有人出列,说:‘吾皇不可。’乾隆爷闪龙目一瞧,不是旁人,原是刘罗锅刘天官之父,也就是你们山东人刘丞相,乾隆爷才知道他就是诸葛丞相后身。想起老爷说三爷镇守辽阳,一查清官册,原来镇辽阳的是张广泗,便下旨发金牌召张广泗进京。不料张三爷已在大宋时转过一次了,改姓不改名,那回转的是岳老爷,被十二面金牌召回来冤杀的,再转后见不得金牌,一见金牌相召,张广泗心中害怕,便吞金自杀了。乾隆爷闻听得这事,十分后悔,想起四弟赵子龙也转在朝中,一查正是九门提督兆惠,便不敢说破,只是连连加封,直封到平南王。兆将军捉年羹尧,平准噶尔,成了我朝一员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