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448900000100

第100章 孟子谈勇 田婴谏君(4)

晏婴,田婴,一字之差,却有着霄壤之别。晏婴身短而胸宽,田婴却身高而肠窄;晏婴坦率而耿直,表里如一,田婴则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晏婴生活节俭,居陋室,穿布衣,夫人下厨,田婴则生活糜烂,沉溺酒色,挥金如土;晏婴对祖国、对君主俱都忠心耿耿,一心只图富国强兵,称霸于诸侯,田婴却在觊觎着齐之江山社稷,一心欲取宣王而代之。

田婴新为冢宰,羽毛未丰,他一心欲对外扩张,发动兼并战争,一则取悦于宣王,二则在军旅中安插心腹亲信,控制兵权武装,一旦时机成熟,便杀宣王,夺国柄,南面称王,进而吞并诸侯,君临天下。

对于王,田婴不属于虑,认为那是个难成气候的无能之辈,犹如一只猴,看来很聪明,很灵俐,但不过是抓耳挠腮,攀缘枝藤,偷摘果子之类的小把戏,纵于山林,则必果虎狼之腹。

对于孟子,他采取尊敬而不重用,礼待而远其道的策略。在这一点上,他与宣王和其他国君几乎是同出一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他看来,孟子是个难得的贤才,他的知识,他的学问,他的人品,他的德行,他的节操,他的辩才,都堪称为人之典范,倘齐国的青少年都能向孟子学习,以孟子为榜样,将大大有利于自己未来的统治。在君臣关系上,孟子的观点与孔子不尽相同,其中的某些部分,可作为自己将来举大事的理论根据。不必担心孟子会与自己争宠,会危及自己的权柄。孟子的仁政学说,不能说是错误,但在这列国纷争的天下是不可行的,特别是不利于自己总揽齐国之军政大权,因而必须坚决抵制。他惟一的忧虑是齐宣王的精明,有主见,不昏庸,不轻易听取他人的意见,因而需小心行事。

田婴的聪慧是惊人的,脑壳大得出奇,圆而大的眸子呈橙黄色,滴溜溜转,闪烁着颖悟狡黠的光芒。他的心透灵,手精巧,世间的技艺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尤长于八音乐器,常常一人独坐于空室之中,或弹琴,或击筑,或吹箫,或捧笙,抒情言志,闻者无不为之动情。他能以琴代言,与人交谈,常使对方词钝意虚。

自从孟子陪齐宣王在雪宫度过了盛夏酷暑之后,临淄城内议论纷纷,概括起来无非是宣王被孟子迷住了,欲行仁政,从此将罢兵息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坐以待毙。传言而已,未必可信,但田婴却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威胁着他的勃勃野心,觉得有必要讽谏宣王,劝宣王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孟子的仁政说,以免丧权辱国,毁宗庙,亡社稷。

田婴发现近日宣王情绪很高,似得意的春风,兴致很浓,若翠绿的春色,便抱琴进宫,跪奏于宣王之前:“臣得一名琴,习一新曲,欲献丑于大王,求得大王点拨,不知大王可能赏脸?”

“爱卿快快免礼平身。什么名琴,值得爱卿这般喜悦。寡人自然愿洗耳恭听,以饱耳福。”齐宣王兴致勃勃地说。

其实,齐宣王虽好乐,但对琴的兴致并不浓,他最喜欢听吹竽,而且必是三百人以上的大合奏,南郭先生便混在他这支庞大的乐队里。他自然深知田婴的琴艺超群脱俗,又是名琴新曲,闲暇无事,听听未尝不可。

田婴见问,忙回答道:“臣之所获,乃文王亲手所制之七弦琴,其质为邹之峄阳孤桐之木。”

为了说明文王所制之七弦琴的名贵,也为了卖弄自己的知识丰富,他节外生枝地向宣王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名琴:琴最古最雅的要推婴、贡粹,相传为伏羲所造。其次名丹维、粗床,是柏皇所造。电母琴,帝俊所造。菌首琴、白民琴,是晏龙所造。国阿琴,伊陟所造。七弦琴,文王所造。响风琴,周宣王所造。青翻琴,楚无亏所造。卧冰琴,崔驷所造。这些都是宝贵的名琴。

田婴所习之新曲是《大武》,这本来是一曲反映周武王率诸侯倾覆殷纣王的大型乐舞,当年孔子率弟子南容访问周都洛阳,学礼于老子时,曾见过名乐师苌弘组织指挥演习规模盛大的《大武》,观后赞叹不已,很为之折服倾倒。如今田婴要用一架七弦琴弹奏,能表现出它那磅礴宏伟的气势吗?……

弹奏开始了,“咚!咚!咚!……咚!”只听得玉(fú)(鼓槌)响腾,徐张徐缓,时扬时抑;时而有如万马奔腾,山呼海啸,宛若千钧霹雳,地裂山崩;时而又似幽谷清叩,山壑回声,游丝断线,即合即离……击鼓的时间很长,这是在召唤众人,集合队伍。随着暴风骤雨般的鼓声而来的是私语声、议论声、愤慨声、纷乱的脚步声、整齐的跑步声,仿佛正有数以万计头戴冠冕、手持刀枪剑戟的武士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汇成了滔滔洪流,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讨伐大军。

七弦琴弹奏出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是出征的战士们在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由这乐曲,听者不难想到那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