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人。所谓大人,即人们所谓之圣人。这种人有崇高的追求,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勇敢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他们以此来端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以自己的端正教育、影响、感化他人与外物,使其也随之端正。
四种人臣的情形和标准摆在这里,你苟衍成究竟欲做哪一种呢?你究竟能做到哪一种呢?
苟衍成问君子的本性是什么。
孟子回答说,拥有广大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这是君子所希望的,但君子的乐趣并不在此;居于天下的中央,安定天下的百姓,君子以此为乐,但是他们的本性不在这里。君子的本性,纵使他们的理想通行于天下并不因此而增,纵使穷困隐居并不因此而减,因为本分已经固定了的缘故。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之根植于心中,发出来的神色纯和而温润,它表现于颜面,反映于肩背,以至手足四肢,因而不必言语,别人便可一目了然。
苟衍成问舜与(zhí)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孟子说,舜鸡鸣即起,努力行善;亦鸡鸣即起,但却孳孳为利,一个为善,一个为利,这便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苟衍成问怎样才能无不及人之忧。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甜的。他们不能知道食品和饮料的正常滋味,是由于受了饥饿干渴的损害的缘故。难道仅仅口舌肚皮有饥饿干渴之损害吗?人心亦同样有这种损害。如果人们能够经常培养心志,不使它遭受口舌肚皮那样的干渴与饥饿,有甘泉润喉,以美食果腹,那自然容易进入圣贤的境界,再不会以赶不上人为忧了。
苟衍成问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少结怨。
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主张兼爱,哪怕是磨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无不为也。子莫②主张中道。主张中道便差不多了,但是主张中道如果没有灵活性,不懂得变通的办法,便是固执与拘泥。为什么要厌恶固执呢?因为它损害仁义之道,容易只抓取一点而废弃其余。
能够办事中道,不偏颇,不过激,而又能机动灵活,便会少犯错误,少结怨于臣僚。
……
公孙丑不知夫子正在会客,与桃应争执着闯进孟子的居室,从他们面红耳赤的表情可以看出,二人正争论得难分难解,大约是来请孟子评判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