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59

第59章 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集大成者——柴科夫斯基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

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借口情绪不佳而束手坐待。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出生于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1840年4月25日,柴科夫斯基出生,父亲是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且会弹琴,为此,柴科夫斯基幼年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十岁时进入彼得堡法律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柴科夫斯基加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1862年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应鲁宾斯坦的邀请,柴科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历时11年之久,因富孀梅克夫人的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在这一段时期,柴科夫斯基创作了诸如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1878年,柴科夫斯基开始了与梅克夫人的友谊,在梅克夫人的精神支持和慷慨资助下,他的创作进入极盛时期,创作了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等。

1878~1891年,柴科夫斯到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893年6月,柴科夫斯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893年,柴科夫斯在彼得堡指挥《第六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于10月25日逝世。

柴科夫斯基在西洋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主张音乐的美,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风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在歌剧、芭蕾舞剧、交响曲、管弦乐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经典著作,代表作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g小调第一交响曲》、《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管弦乐《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意大利随想曲》、《哈姆雷特幻想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柴科夫斯基继承了自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发展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为音乐殿堂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不怨天尤人

柴可夫斯基过着清贫淡泊、饥寒交迫的日子,但他仍没有改掉对音乐的执著,他相信,会有友情,会有爱情,日子会好起来的。

一天,柴可夫斯基独自出门散步去了。他一边散步,一边为生活烦忧。

可巧美丽、温柔的梅克夫人来拜访他。梅克夫人发现门开着,她就走进了柴可夫斯基的家里。令她非常吃惊的是,他一直崇拜的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活竟是如此的清苦,房屋是那么简陋,有几缕阳光穿过陈旧的瓦砾射了进来,屋子里除了一架旧钢琴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了,梅克夫人心头一酸,泪水模糊了视线。

柴可夫斯基回来的时候,梅克夫人已经回去了。

从此,柴可夫斯基定期地收到一位陌生人寄给他的信,随之还有一定的生活费,柴可夫斯基惊呆了,他不知道是谁那么了解他的处境,给无法维持生活的自己带来了及时的帮助。

这样,柴可夫斯基就不必成日为生计烦忧了,他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作曲。

从陌生人的来信中,柴可夫斯基了解到是一位夫人帮助了他,而且那位夫人除了崇拜自己的曲子之外对自己还有一定的爱恋。

柴可夫斯基收到了友情、爱情,日后他有了更好的创作灵感,生活上也得到了一点安慰,而在柴可夫斯基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一切会好转起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你不必为未来渺茫而叹息,只需努力奋斗,一切会好起来,天无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