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60

第60章 十九世纪最有世界影响的大艺术家——罗丹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雷诺·罗丹(1840年~1917年),1840年11月12日出生在巴黎,1917年11月17日逝世于默东,法国著名雕塑家,20世纪浪漫主义雕刻大师,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学生布德尔、马约尔被誉为欧洲雕刻界的“三大支柱”。

1840年,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警务信使,母亲是平民妇女。幼年时,罗丹的功课很糟,但美术一直很好,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被父亲送到巴黎美术工艺学校进行学习。

1854年,罗丹14岁时跟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罗丹游历意大利,受到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1880年,罗丹开始着力于共186个形体的《地狱之门》的创作,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

1900年,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

1917年,罗丹逝世。

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最后一位雕刻家、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罗丹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偏重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缺中发掘力和美,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雕刻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伤鼻的男子》、《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吻》、《亚当》、《夏娃》、《地狱之门》等。这些作品体现出永久的魅力,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除此之外,罗丹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祖国;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在艺术观点上从不束缚学生,为此,他的学生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他齐名。

有志者事竟成

罗丹5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附近的耶酥教会学习宗教,但罗丹对所学的课程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喜欢画画。

一天,母亲捡出一堆垃圾。罗丹蹲在垃圾堆里找啊找,发现一张张废纸,高兴地把废纸取出来,然后在那些废纸上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子、动物的样子画画。

母亲奇怪,走过去问:“儿子,你怎么在废纸上画画?你画画有什么用吗?还不去读你的课本!”

罗丹镇静地说:“妈妈,我喜欢画画,我不喜欢宗教学科,我想长大当一名艺术家。”

母亲呵呵笑说:“傻孩子,别做梦了,画画没有用处!你还是好好读你的书,将来做牧师。”

罗丹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他一心想当一名画家。

一次,罗丹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

罗丹无意识地朝桌子底下瞧了瞧,发现父亲的脚边有一张纸。罗丹高兴极了,爬到桌子底下拿起那张纸,用画笔照着爸爸皮鞋的样子在纸上画画。

爸爸奇怪,忍不住大叫喊道:“你爬到桌子底下干什么,快起来吃饭!”

罗丹低声地说:“我在画画。”

父亲低头看见罗丹正趴在自己脚前,更生气了,说:“我叫你学习宗教,你倒不学好,画什么玩意。快起来,否则爸爸收拾你。”

罗丹只好慢腾腾地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望着父亲说:“爸爸,我不想再学习宗教了,那会耽误我好多时间,我想学习画画,当一个有作为的人。”

父亲一听,火冒三丈,指着罗丹的头说:“你脑子里灌水了,尽想一些臊主义!爸爸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罗丹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时,姐姐帮罗丹开口了:“爸爸,我觉得弟弟学习绘画合适,你就让他学习绘画吧!”

父亲哼哼地说:“学习绘画有什么用,能吃饭吗?那好,如果他能找到不用钱就上学的绘画学校,他自己去,我是不会送他。”

姐姐想了一会儿说:“爸爸,不远处不是有一所美术学校免费学习的吗?”

父亲忽然想起,停顿了一会儿说:“如果他能考上就让他去吧,他考不上还得学习他的宗教。”

然后,父亲转过头来问罗丹:“你明白吗?考不上就好好学习你的宗教!”

罗丹低着头说:“我会考上的,我喜欢绘画,我会为了我的志向努力奋斗。”

果然,罗丹顺利地考上了那所工艺美术学校。

不过,好景不长,父亲不愿提供罗丹的生活费了。

为了维持生计,罗丹只好一边学习,一边去当杂工、首饰匠。渐渐地,罗丹对雕塑产生了兴趣,打算将来成一名伟大的雕塑家。

由于罗丹不仅有了经济来源,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所以后来他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实现了梦想。

你也应该立志,找准正确可行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接近目标,你会最终做好你期盼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