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61

第61章 画坛怪才——凡·高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

文森特·凡·高(1853年~1890年),出生于荷兰津德尔特的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曾经做过不成功的画商、传教士,后来成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与高更和塞尚齐名。

1853年3月30日,凡·高出生,年轻时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

24岁时,凡·高成为传教士,由于生性善良,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被开除。

1880年,凡·高到处求学,先后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求教,但最后,凡·高决定自学,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自己的世界,到1886年以前,画了诸如《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1886年,凡·高结识了高更、塞尚等印象主义画家,从而开阔了他的艺术眼界,并于1888年2月同高更结伴到法国南部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写生作画。期间画了《向日葵》,后《向日葵》在伦敦的拍卖会上,被一日本人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买走。

后来,凡·高和高更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割下左朵之后逐渐患了精神分裂症。

1890年,凡·高住院,病势好转后,回到巴黎,居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

由于精神异常,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凡·高开枪自杀。

凡·高是19世纪荷兰最著名的画家,他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献给了艺术,作品壮丽辉煌,线条跃动、色块凸起、个性张扬,展现了画家非凡的才华、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心灵感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及研究价值。

代表作:《向日葵》、《食土豆者》、《星夜》、《椅子和烟斗》、《红色的葡萄园》、《自画像》、《咖啡馆夜市》等。

找准自己的目标

凡·高小的时候心性善良,同情和关心穷苦的人,他的爸爸奥多鲁斯·梵高是一名牧师,发现儿子内心敏感丰富,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独特的兴趣时,高兴极了,他认为自己以后有了接班人——让梵高将来做个牧师。

但他父亲并没有注意到儿子天性善良的同时还醉心于画画。小凡·高常常在自家四周的田野里独自徘徊,观察风景。他还买了一些画笔,以自家的园子、房子的前门、集市等为对象画了不少写生。

有一天,他爸爸提奥多鲁斯找到梵高,问他:“儿子,你打算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凡·高翻了翻眼睛,没有理睬爸爸。

提奥多鲁斯深知儿子孤僻、木讷,如果这样发展,长大当一名牧师最合适不过了……

他高兴地说:“你不说,爸爸也知道了,你是想像我和你爷爷一样,当一名牧师吗?”

谁知,凡高的回答出乎提奥多鲁斯深的意料:“我什么时候想过当牧师呢?我只是打算当一名出色的画家!”

提奥多鲁斯惊呆了,说:“你一直不是挺喜欢牧师这个职业吗,怎么说换就换了?”

“我不是喜欢牧师,我是喜欢绘画。原来没有说,今天我说了,你可知道我喜欢绘画了吧。”

父亲又喜又气,喜的是儿子有了自己的打算,气的是儿子太木讷了,如果儿子今天不说出自己的心声,他原来一直因为儿子最喜欢当牧师呢。

父亲尊重儿子的选择,把他送到了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当遇到质疑、别人要求你改变目标时,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没有主见听从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