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58个细节
4491900000008

第8章 性格篇(3)

记者来采访他,他用有些冷漠的眼神和平静的让人感到悲哀的口气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家里条件不算差,父母给他提供的吃穿在同学当中都算不错的。在他刚上学的时候,因为贪玩,成绩不好。父亲认定他不是读书的料,就想让他辍学,因为老师的劝阻才勉强让他继续上学。后来他偷偷拿了同学一块精美的橡皮,同学知道后找到他家里来要,他父亲认为他将来有可能会做贼,就把他暴打一顿。后来别人再丢什么东西,他父母也都会认为是他偷的,并因此而把他打骂一顿。他的性格因此大变。真的开始有意识的偷别人的东西了,还与别人打架。他的父母认为他无可救药,就不再管他了。他去哪里父母都不管,他离家出走了好几次,最后都是他自己回来的,父母都没有去找过他。他对记者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很没意思,心灵很难受。没有人会关心我。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我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管我心里好受不好受。他们最多问我吃得饱不饱,身上冷不冷……我曾经故意放纵自己做点坏事,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心收不回来了,我管不住自己了……”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说:“我想对自己的心好一点。”

记者又采访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提起他都很反感和冷漠。父亲说;“他天生就是那样不争气的人,我管不了他。我试了很多方法,但都没用。我拿他真没办法,只好不管他了。”他母亲说:“该做的我们都做了,给他吃喝都不比任何人差。可是我们管不了他,真的是没办法。”

记者离开两天后,小江再次离家出走了,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21.你是不是喜欢轻易承诺他人、答应他人?学会说“不”。

有个著名的商人曾经告诉他儿子两句自己多年来总结的两条箴言,第一条是承诺别人的事,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做到;第二条是千万不要轻易向别人承诺什么。这的确是价值千金的黄金格言。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的,相反,你若承诺,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机会,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一旦你给他的希望落空,就会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并且使他延误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相信你了。“轻诺者必寡信”, 不能兑现承诺,会给别人留下非常恶劣的印象的。

细节故事:

某高校有一个姓黄的系主任,喜欢夸大口,经常对自己未必能做到的事乱承诺。

一次,要评职称了,在本系召开的会议上,一位青年教师顺便问他了一下,他们中有几个人有希望能评上中级职称,黄主任豪迈地对大家许诺说:“凭我的能力,我可以让你们至少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大家热烈地给他鼓掌。

黄主任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称赞非常得意,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因为学校名额有限,要兼顾各个系的教师,不可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几乎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甚至与学校领导发生激烈的争执,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本系的教师们问他情况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告诉他们实情,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大家都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有的年轻教师把喜讯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和恋人,有的教师已经开始提前按自己将来的工资来消费了。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他们系被评上职称的教师还不到三分之一,众人大失所望。很多教师都有被欺骗甚至玩弄的感觉。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种没有料到的局面。有的人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及恋人解释自己之前说的肯定会被评上职称的话,有的人不知道该怎样应付接下来的经济危机。

他们都对黄主任的言而无信深感恼火,背后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责他说:“黄大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信誓旦旦地答应过的呀!”黄主任只好低着头,假装没听见,灰溜溜地离开了。而校领导也认为他是“本位主义”,对他的表现进行了严肃地批评。从此,他既在系里信誉扫地,也在校领导跟前失去了好感。本来他还有希望成为副校长,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抱希望了。

细节感言:

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不一定能办到。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很难办到或者办了会损害我们的利益时,就勇敢而委婉地说“不”。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明明想对他说“不”,却活生生地把这个字吞到肚子里,答应了下来。回家后又越想越后悔:“当时应该拒绝他的。”我们自责不已、悔不当初,最后陷入不安与沮丧中,久久无法释怀。当你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时,他们未必会以同等的好意回报你,甚至已习惯“利用”你。久而久之,你就开始牢骚满腹、抱怨连连,这不只对不起自己,也连累了周围的人,因为你的不快会让他们觉得备受压力。

细节延伸:

梅单红的儿子小军今年13岁了,身体长得很壮实,个子也已经长得跟妈妈一般高了,他的脾气也很好,亲朋好友都夸他很乖。不管谁让他干什么,他都会说答应,而后便认认真真地去做。他很好说话,遇到需要征求他意见的事,他总是说“随便,你看着办。”杨单红觉得自己能有这样的孩子真好。她也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感到骄傲。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大呼小叫地冲到她的家嚷道:“你的那个宝贝儿子,毁了我的菜园!”“笑话,我的儿子,多乖呀!哪能干那种事?”梅单红根本就不信。那个妇女见她这样袒护他的儿子,气呼呼地离开了。梅单红以为她是看错了人,理亏了才走的。

儿子回来后,梅单红偶尔想起这件“无中生有”的事,随口问儿子:“有人说,你毁了人家的菜园?”她以为儿子一定会说没有的事。谁知小军的脸立刻变红了。他低着头嗫嚅着说:“我,我知道那样不好。可郭向前他们喊我去……“他的回答让梅单红十分吃惊。杨单红问他:“你既然知道不好,那你不会不去吗?”儿子可怜兮兮地小声对她解释说:“我是想说,可就是开不了口。”

杨单红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儿子一味听话并不是好事情。一味事事依从别人,以至于连原则和是非观念也没有了!很多人就是因为和坏孩子经常在一起渐渐走向犯罪道路的。她决定要改变儿子的观念。她还没有来得及理顺她的思路,又有家长告状了。

一位男家长找上门,十分生气地说他和几个孩子一起欺负他的女儿。儿子承认了,可还是那句话:“我知道不好,可他们硬是拉我去……”杨单红忍不住打儿子了一巴掌。她确实感到无法忍受了!如果别人拉他去抢劫,难道他也要去吗?她既生气又害怕。她一定要教会儿子说“不”,让他学会拒绝!否则他再这样一味无是非观念的迁就下去,那后果真不堪设想。

22.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做任何辩解。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苏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强烈愿望。我国先哲孔夫子也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没有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细节故事:

有一位学问高深的老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去各地旅行,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来没听到他卖弄过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假称通晓,他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作思考。老教授的这种诚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细节感言:

有些人让为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惩罚。与这些想像恰恰相反,勇于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的。

细节延伸:

乔治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任职期间,曾犯了一个错误,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职员为纽约某公司生产5万部高档相机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被“猎头”公司挖走了,那批货如果一到纽约,就会无影无踪,货款自然也会打水漂。

乔治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非常难看,就想质问乔治怎么回事。还没等老板开口,乔治就立刻坦诚地向他讲述了一切,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失误,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老板被乔治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到纽约去考察一番。经过努力,乔治联系好了另一家客户。一个月后,这批照相机以比那个职员在报告上写的还高的价格转让了出去。乔治的努力最后得到了老板的嘉奖。

23.说“是”,不说“好”,把“我的”变为“我们的”。

说话看似小事,但却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有些下级跟上级说话却大大咧咧,仿佛是跟下属说话似的。有很多人说话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对象。和上司谈话时,对上司的看法要说“是”而不要说“好”,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说“我们的”而不要说“我的”,这样显得自己谦虚,也容易让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