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16

第16章

企者不立,踮脚望首的人不能久站,

跨者不行。跨步前进的人不善于远行。

自见者不明,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不聪明,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正确的人其不不通达,

自伐者无功,自我夸张的人其实没有功绩,

自矜者不长。自我抬高的人其实不长久。

其在道也,这从道的方面来讲呢,

曰:叫做:

馀食赘行。剩饭残汤和猥琐畸形。

物或恶之,万物都讨厌它,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真正有道德的人决不如此。

注解:

(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此句之义指行为过极,则失得其反。

(二)自见……不长

此四句说明拔苗助长和虚假不实、不实事求是、不顺应自然等所起到的相反结果。

(三)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物”:不一定就指鬼神,不宜以鬼神解;老子这里讲的是行为的自然法则,与鬼神无必然联系;乃指自然万物,如畜与山川等,系譬比。

章析:

此章列举了一些行为的自然法则,说明了过极行为和虚假不实都会适得其反,真正有道德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样就为听者提供了鉴别真假道德者的方法和做真道德者的原则。

此章是自然法则(道)和行为修养(德)的综论。

道与德本不可分,为了理解的方便乃勉强而分之。这章主要讲无道、无德者的特征,以便让人们辨别什么是有道德的人,什么是无道德的人,同时也作为对于人们的一种警醒。

无道德者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之类。

从另一种角度论,这也可以看成是对于伪善者的一种揭露。而对于伪善者或无道德者的揭露,并不仅限于此章,它散见于其他篇章。

有一点我们必须搞清楚,所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等等,不等于贬抑自己和否定自己。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时候,便会因为我们的曲解而使自己走向另一种极端,从而自我戴上脚镣手铐,使自己走人阴柔的、胆怯的、懦弱的甚至是自私的邪恶深渊。在社会大众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味谦虚、躲藏、逃避,这难道是“孔德”的表现吗?孟子曰:“当仁不让”——当社会大众真正需要你“仁”的时候,你偏偏不“仁”,这恰恰是真正的不仁。

不自见的目的,是为了“明”;不自是的目的,是为了“彰”。今舍“明”而执着于不自见,舍“彰”而执着于不自是,这不仅是本末倒置的精神疾患,它其实还是一种自我的精神阉割,不利于人性自我的真正强大,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真正强大,不利于全人类的真正强大。

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今舍无不为而专事无为,岂不正是鲁迅《故事新编》中描写的“恰如一段呆木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