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46

第46章

唯之与阿,唯唯诺诺与厉然呵斥,

相去几何?相隔有多大?

美之与恶,美好与丑恶,

相去何若?其界限又是多么难以划分?

人之所畏,大家所畏惧的东西,

不可不畏。常人也不能不畏惧。

荒兮,荒谬呵,

其未央哉!这些都没有秩序和标准!

众人熙熙:众人都熙熙忙忙:

如享太牢,如同去赶盛大庙会,

如登春台。如同去登上春台游玩。

我独泊兮,我独自却淡泊无为呵,

其未兆,我这个未尚开放的状态,

屯沌兮,混屯纯朴,

如婴儿之未孩;如同婴儿还没有长成小孩一样;

儽儽兮,疲倦萎靡的样子呵,

若无所归。又像找不到归靠。

众人皆有馀,众人都富馀,

而我独若遗。而我一个人恰像把什么都弃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的心是愚人的心呵!

众人昭昭,众人清醒明白,

我独昏昏,我独昏昏愕愕,

众人察察,众人机巧灵敏,

我独闷闷。我独滞顿木纳。

惚兮其若海,我微妙的心境有时好像大海深沉,

恍兮其若无所止。有时它又像在辽阔空灵之中没有定处。

众人皆有以,众人都有所作为,

而我独顽似鄙。而我独愚顽得像个低能人。

我欲独异于人,我的心愿独特与常人不同,

而贵食母。只注重修身养性把握生命的真谛。

注解:

(一)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唯唯诺诺,指顺从,应从。“阿”:呵斥,厉然之象。“去”:隔、距。

(二)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何若”:本为何其相似,解为界限混淆不明。

(三)荒兮,其未央哉

“荒”:不是荒野、荒郊,指上述唯之与阿、美之与恶的界限和关系。“未央”:没有中央、没有中心,指没有秩序和统一的标准。

(四)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熙熙”:指人多忙碌状。“享太牢”:开盛大庙会,不是去吃供奉神灵的全猪全羊全牛。

(五)我独泊兮,其未兆

“泊”:指淡泊。“未兆”:还没有征兆;这里指还未“染尘埃”。

(六)屯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儽儽”:疲倦萎靡的样子。“未孩”:还未长成为小孩。一旦长成为小孩,便开始懂事,便开始了思想欲念的扩展。“无所归”:无所归依、无所归靠。如果有了所归,于是便有执着,便会有为。

(七)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此句讲“我”与常人的行为和态度区别。“昭昭”:光明之义,指对事物认识。“昏昏”:昏昏愕愕。“察察”:事事都能知道,指机巧灵敏。“闷闷”:滞顿木纳。

(八)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

此句指“我”的心境感受。“惚”与“恍”,本指精神空灵的无我物之分状态,这里指不同的心境幻象。

(九)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有以”:即有所作为、有所归靠的意思。“顽似鄙”:愚顽得像无能的人。何以我独顽似鄙?因为众人都知道谋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我”却不去做,不知道要去做。

(十)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欲”:志向、心愿。“食母”:修身养性,把握本真。

章析:

此章首先以事物的界限和标准难以区别和划分,进而呈述了常人和“我”(合于道者)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方式,表达了对于真理的把握的信念,塑造了追求大道的人的形象。

前面说过,所谓相互了解,就是程度相等。不要说合于道者,就是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其行为表现也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其思想行为有时不被人理解是正常的事情。

所谓曲高和寡,真正站在高处的智者,他不仅要自己承受超常的孤独,还要负载众生的痛苦;不仅要负载众生现在的痛苦,而且还要未雨绸缪,为众生的未来担忧。

有一种说法,似乎智者就是没有烦恼的,这完全是一种脑控术、麻醉剂——智者不是没有烦恼,智者由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承担得愈大,其忧患就愈深,其烦恼就愈重。许多不明事理的人,急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跻身于得道者、开悟者的行列,以自欺欺人、自我催眠、自我脑控的方式,让自己沉醉于虚幻的幸福快乐之中——境由心造——我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说明我心境很好,我的修养很高,我几乎得道;甚至强迫自己随时随地肌肉抽搐面带嘻笑——这简直就是脑残和精神分裂。

所不同者,智者的烦恼,更多、更大地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自我。

你愿做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