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45

第45章

太上,太古时代的执政者,

下知有之;百姓仅是知道有这个人;

其次,随后一些时代的执政者,

亲之;百姓开始爱戴他;

其次,再随后一些时代的执政者,

誉之;百姓开始颂扬他;

其次,又再随后一些时代的执政者,

畏之;百姓开始畏惧他;

其次,最后的执政者,

侮之。百姓开始侮骂他。

故信不足,所以只有统治者给百姓的信誉不足,

焉有不信。哪里有老百姓无信义之心可言。

犹兮其贵言哉!所以统治者应该少说虚言而多做实事啊!

功成事遂,要做到功绩成就事业完成以后,

百姓皆曰:老百姓都说:

我自然。我们自然就是这样的。

注解:

(一)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指太古之世、太古时代。“下”:下面,指人民百姓。“之”:他,执行者、王者。

(二)其次,亲之

“其次”:指上述世代之后。“亲”:喜欢他、拥戴他、爱护他。

(三)其次,誉之

“誉”:名誉、赞美、歌颂。从“亲”到“誉”,道德下降了一步。

(四)其次,畏之

“畏”:畏惧、惧怕。从“誉”到“畏”,统治者的道德又下降一步。

(五)其次,侮之

“侮”:侮骂、指责。这时,统治者和百姓的关系已经不融洽,出现了矛盾,百姓开始说统治者的不是了。

(六)犹兮其贵言哉

“贵言”:指珍视、珍贵自己的语言,转义为少说虚言,多做实事,使自己信誉提高。

(七)百姓皆曰:我自然

此意是主张功成于不见、事成于无形,对百姓做的好事,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要在自然而然中完成,使百姓觉得一切都没有变呀!一切变化都是应该的呀!有什么奇怪呢!

章析:

此章的“太上”、“其次”之类,既可以作为时间序列,又可作为天下有道的程度序列;二者是相通的。以百姓对于王者的态度变化,反映了统治者道德下降的各种状态,并把这种下降的责任归结为统治者,要他们务实不务虚,用无为之道来治理天下,使政治与百姓重新得到和谐融洽;老百姓说:“我们自然就是这样的”,正是对此以最高的道德境界治国的万物自化的写照。

从“下知有之”到“亲之”、“誉之”、“畏之”、“侮之”,与无极而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的层次序列是相同的。由于宇宙由无极而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而万物,或由大统一场而正反虚实场而正反基本粒子而正反原子而正反分子而正反宏观物质世界的演变是由轻清而重浊、由简而繁,由无形式到有形式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对于大道本质的远离,因此,王侯们道德的下降也是由这种宇宙法则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