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63

第63章

知者弗言,知者不言,

言者弗知。言者不知。

塞其兑,堵塞其感官感觉,

闭其门;封闭其情欲之门;

挫其锐,挫磨其棱角锐气,

解其纷;消解其纷争;

和其光,看穿其色彩表象,

同其尘,把一切看作是尘埃无区别,

是谓玄同。这就叫万物全体的同一。

故不可得而亲,所以不应该由于获得而产生亲情,

亦不可得而疏;也不应该由于获得而产生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应该由于获得而认为是有利,

亦不可得而害;也不应该由于获得而认为是有害;

不可得而贵,不应该由于获得而认为自己高贵,

亦不可得而贱;也不应该由于获得而认为自己卑贱;

故为天下贵。所以这才是天下最可贵的品德。

注解:

(一)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有智慧的人所知道的、所看到的事物真相,他不说出来,是因为其他人无智慧,是对牛弹琴,是因为“言”是有为的东西。没有智慧的人所知道的、所看到的事物现象,他把它讲出来,是因为其他人无智慧,有共同语言,是因为他不知道这是“有为”。此句与“道,可道,非常道”意义相通。

“知”、“智”虽然有别,但在这里知作智解。不可解为“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若是这样,人类的语言就消失了。

(二)是谓玄同

“玄”:这里有大的意义。此句指上面的认识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是通过一切繁杂的现象,看到一个共同的本质。“塞”、“闭”、“挫”、“解”、“和”、“同”,都是认识方法和认识要求。

(三)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

“得”:获得,没有谓语,泛指。因为一切都是一的无区别,因此自我对待“得”的态度也该一样。

(四)故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利害”:指自己的价值判断。此句讲应该无利害的价值观。(五)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此句的道理同上,指认识、概念要以同一为准绳。

章析:

此章以“知者弗言”作为开口,揭示出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穿事物本质的方法和所看到的结果,原来纷繁复杂的自身和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假象,外在事物的最终本质和所谓自我的最终本质,原来是同一无区别的本质,这个本质叫做“玄同”,即完全一致。正因为如此,对待得与失、利与害、贵与贱,就应该用“玄同”的态度来对待。这实质上也是无为的另一种方式的说明,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此种境界与“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是一样的。

“得”,泛指人的各种遭遇。不因为由于各种不同的遭遇而有亲疏、利害、贵贱等心理和情感,这种境界就是“玄同”的境界、道的境界、无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