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新甘宁考察记
4581400000014

第14章 十二月二十八日至民国八年一月六日(2)

今日住宁夏。早,俞肇康君来,相与出游。先登北门城楼,见其修理初竣,轮奂一新。有额刻《重修城楼记》,马护军使撰。凭楼俯览全城,东西两面,均无房屋,惟中间屋宇一簇,不过占全城三分之一。盖自同治兵燹[因战乱造成的破坏]后,至今犹未恢复旧观也。玉皇阁居城之中央,西塔峙其西,护军使署在其北。城分六门,日东、西、南、北、大南、大北。北门今闭,以同治之乱,回军曾由此门入,忌讳也。大南门无城楼,闻系当时回军所毁者。

下城出北门,三里许,至北塔,图志称海宝塔。为晋末赫连勃勃所建,距今一千四百余年矣。高十层,鼓勇而上,万象罗列眼底。壁问题句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谓善于形容矣。塔中遍觅碑记不可得,惟于墙脚见二断碣,一镌经文,其一不可辨。

进西门,往游西塔,巍壮不及北塔,然亦不失为北方伟大建筑物。其年代不可考,按图志为宋代西夏谅祚建承天寺,疑即指此。又俗有“三修西塔”一语,则其年代久远可知。其最后一次,谓系某道士以一人之力,募化经营,十年始成,伟大毅力,洵可钦已。

出西塔后,至师范学校,校址系贡院所改。赵惟熙官宁夏时,于后院建洋楼三间,以为讲堂。今有讲堂四,师范生二班,国民小学二班,学生皆在校寄宿。现值放假,无从窥见成绩。旋至修志局,设在文昌阁。系增修宁夏道志,明年可以完成。又至云仙照相馆,觅得贺兰山景片数幅归。

一月四日 晴 华氏十度

今日住宁夏。连日向各方调查,所得情形,逐条分载如下:

一、人口。宁夏全城,计二千三十户,共男女一万九千余口。回教徒约居三分之一,余均信仰佛教及多神教。大小商店共三百二十五家,晋商居十之六,秦商居十之二,余则为天津、湖南、河南、四川以及本地者。

二、进出口货品。宁夏八属,岁输出土产,甘草约五千担,每百斤价二三两;枸杞二千担,每百斤价二三十两至四五十两不等。以中卫、宁安堡[今宁夏中宁县驻地城关镇的旧称]所产为最佳,有聚元、魁元诸名称。羊毛皮张约千担,每担三百六十张,每张三钱,老羊皮、黑羊皮每张价约四五钱。牛皮每斤二钱。羊毛一千余万斤,每斤一钱一二分。驼毛、羊绒四十万斤,驼毛每斤三钱三四分,羊绒每斤二钱七八分。输入各货,约一万三四千担,以洋布、斜纹、海菜、糖、火柴、洋烛为大宗,其余爱国布及钜鹿县所出之白大布,暨本国各工厂所出零星货物则次之。通过货物,约七千余担,东来者以洋货为大宗,西来者以皮毛为大宗。

三、运费。由宁夏与包头往来,船价每百斤平均约七八钱,车、驼每百斤平均约二两。与兰州、凉州往来,车、驼每百斤约二三两之间。与石嘴子及定远营[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的旧名]往来,每百斤约五钱。黄河下水,每船可装甘草二万斤,盐三万斤,皮毛三万斤。上水载重半于下水,故价亦较少。每年由三月底起,至九月半止,往来货物均赖水运。河冻以后,始用车、驼。水、陆两方,为七与三之比。

四、货币。市面通用铜元、制钱、银两诸种。银元亦可用,惟不常见。银两换实钱一千八百文左右。银元通常八钱计算,兑换时以七钱五分计算。本地银钱机关,只有蔚丰银行一家。汇天津、北京、汉口,每千两贴水一百六七十两,西安二百二三十两,平遥、太谷(山西省属)一百六七十两,兰州二十两。民国以来,此间贸易状况,较之前清稍有进步。今年因汇水太大,市况又减色矣。

五、矿产。本地矿产,均未经测勘,无从断定其真相如何。惟煤为日用所必需,均经次第开采。计其种类有三:日碴子,出灵武属之石沟驿,距此间百八十里。太磁窑距此百三十里,亦出同种之煤。日干煤,产贺兰山,共有数处,距城百四五十里至百八九十里不等。日烟炭,产中卫县属南山,距城四百余里。煤价各处价格大略相同,每百斤三钱六七分。

六、工艺品。栽绒,为此间特产,小工厂共二十余家。所出物品如地毯、马褥、台布、椅垫、炕褥子等,绒长花美,胜于包头及新疆之所产。惜均零星织卖,无大宗输出。毯之价格,普通每方尺约七钱左右。其优劣视纬之多寡而分,最佳者每方尺百二十纬,次百纬,又次八十纬。

七、农业。宁夏饶水利,有大渠四:日唐渠,亦名唐徕渠,长二百四十里;日汉渠,长二百五十余里;日清渠,长五十余里;日皇渠,又名惠农渠,长三百余里。每渠由道署派委管理修渠事宜,每渠岁收水租约二三百吊不等。俗谚云“天下黄河富宁夏”,又云“南京、北京都不收,黄河两岸报春秋”。盖河白兰州北流至此,水势已缓,离岸甚近,不涨不落,故农事之利能甲于各处也。惟近年渠道不修,管渠者复从中舞弊,地方长官恒以此为利薮,流弊所届,影响于农事,殊不浅也。此间田地有原隰之分,原地宜种麦、胡麻、豌豆、谷、糜等,每亩价十两至三十两。隰地宜种稻,每亩价五两至十五两。甘肃全省产米之区有三,日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的旧称]、洛门[今甘肃武山县东的洛门镇]、宁夏。米质以宁夏为最劣,而产量最多,行销亦最广,北至包头,南至西宁,东至固原,西至镇番等处,均取给于此。惜农民无科学知识,籽种既不知选择,播种又不得法,以致品质日见低下。是亦有心人所当注意者也。

八、军队。此间军队,回教徒居多,其内容与内地不同之点甚多:(1)为拔门兵,即于召募时,各长官于自己教派下征召子弟入伍,颇类征兵制度。此惟回教长官对于回教徒行之。(2)官长不论学术如何,于召募时,其能在自己教派下召募一营者,即授以营长;召募一连者,即授以连长。此种军队,除直辖长官外,他人指挥之甚难,所谓子弟兵是也。(3)各营兵士额数至为不齐。平时大部分散至各处,为农,或为商,或为猎,有事始随时召集。(4)兵士训练,极不重视。盖因穆民天性强悍,骑马放枪,本为素习,捕盗御匪,差足应付,对外作战,本谈不到。故一般官兵心理,皆不欲再求上进。至于官长士兵之间,非亲即故,平日均系感情之结合,一旦欲严加部勒,于势亦有不能。此皆与内地正式陆军特异之点也。现宁夏八属,计有甘肃新军七营(马三、步四),统领为马护军使侄鸿宾。宁夏新军六营(步三、马三),统领为护军使长子鸿逵。昭武军五营(马二、步三)统领为护军使之兄福寿。卫队一营,巡防三连,共二十营。甘肃之新军七营,其军费由中央发给十万,由甘肃省库发给三十万。步兵月饷三两六钱,骑兵七两二钱。马匹由官发,亦有由兵士自备者。官马每月扣价,扣完则归于本人。其有半途出营者,由第二人承顶,续缴马价。军装年发二套。粮草由各县采买,发给官价(低于民价约三分之一)。

九、风俗。婚礼,媒妁既通,必取男女年庚对合,无忌克乃定,世家多不拘。定礼用彩币镯锁之属,贫者棱布簪珥,女家以冠佩相合。婚期已定,必备礼盒酒果倩宾送期于女家,日通信,盖古请期之遗意也。先期一日,女家以妆奁送至男家,日铺床。至日,男家又以大蒸饼并果盘随彩舆赴女家,日催妆。倩女宾为新妇插花冠笄,日冠带。女家亦请女宾随舆至男家,日送亲。娶,多彩舆鼓吹,贫者以车。世族之家,间亦有奠雁亲迎者。新妇三日拜见舅姑,贽以针工。同族长幼各拜见,日分大小。新妇入门,三日不下炕,不饮食(偶食红枣、鸡蛋充饥),不排泄,恐污神明也。丧礼最重缞经[丧服],冠履多依古制。三年孝服,虽已葬,麻巾缞衣,必大祥后始易。期功以下,近多就简便,不尽如古礼。七日行大殓礼,亲戚多会吊。将葬,先知亲友,前一日各以酒盒奠仪往祭,丧家备酒食相酹,多至数百人。赙奠之仪,不足以核所费。每进饮食,孝子必出稽颡[屈膝叩头,以额至地]。谢礼尤烦,身弱者恒不能支。中卫、灵州各县,俗尤尚送葬,多或百人,丧家因须备酒食,恒数十年不得举丧。相传明季近边各堡,黠虏尝乘丧出劫,故丧者皆请姻戚为之备,相沿至今,习而未改,转成弊俗矣。

一月五日 晴 华氏四十度

今日住宁夏。贺兰山在城西八十里,山口颇多古刹,相传均西夏时所建。春末夏初,附近善男信女,前往朝拜者络绎不绝。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形如笔架,古树奇石,错落其间,风景清幽,足资游览。附近产明矾矿,无人开采。又产紫石,可为砚。市上有售者,亦西北名贵产品也。

宁夏遍地多硷,地土松动,屋宇墙垣,最易塌圮。居民为预防起见,先以方砖砌墙脚,高尺许,其上敷芦秆一层,约二寸,然后用土块或砖再砌于芦秆上,谓可以隔断硷气,无虞侵蚀,不致倾毁云。

一月六日 睛 华氏四十度

今日住宁夏。昨今两日,天气意外温暖。上午王作宾君来,谓此间土地肥沃,而荒废独多。汉民之惰,殊为他处所罕见,推其原因,完全系深中鸦片之毒。若欲在此间举办实业,劳工方面非雇用回民不可。王君又云,距此西数里有废渠,及荒地数万亩。若向公家承领,每亩不及一元,其地价之贱可知矣。

明日拟向兰州发,下午往向各界辞行。至马护军使处,见其方自外驰马归,与谈甚畅,诵其得意之句云:“有本水能流至海,半开花不坠于云。”盖以自勉并勉人也。同行邵君文彪欲购马,马使谓其侄方自河州[今甘肃临夏市的旧称]携二马来,因同趋观。虽非良骥,亦在中乘,邵君以二百金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