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新甘宁考察记
4581400000020

第20章 二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1)

兰州——凉州

二月十八日 晴 华氏三十二度 朱家井地高五千九百眠

早发兰州,晚宿朱家井[今兰州皋兰县中心乡南的朱家井村],计行四十里。早三时发,出西门,过铁桥,北偏西,经北塔山之麓。道左右多梨、枣、柿诸树,倘在花时,当极可观。二里,出金城关[在今兰州中山桥西侧],循明代边墙行。八里,十里店子,即保安堡[今兰州安宁区十里店],有小商店,居民数十家,又有枣林及大烽墩一座,景色古幽。前进不见黄河,边墙亦趋西北。八里,石家湾[今兰州安宁区安宁乡桃园村北的施家湾],有支路(附后)。二里,沙沟口,由此下坡入沟,方向纡回[原文作“纡纲”,无从索解。疑当作“纡细”,亦即纡回]无定。十五里,下井,有居名数家。五里,至朱家井,已二更矣。居民二十余家,有井四,水味微咸。

出兰州,即陇山支脉在南,北塔山脉在北,并向西行。黄河贯其中,流甚急。北塔山倾斜甚急,故多台地,逼近河岸。陇山则稍缓,下有平原。遥见村树稠密,均赖黄河灌溉之利也。民五余赴新疆,经沙沟口时,见两旁峭壁,殷红如朱,崩塌之处,若重楼叠阁,极呈奇观。惜此次为时已晚,不及一见。胜境会离,亦有缘耶。

石家湾支路:西偏北行,十八里,关帝庙。四十里,苦水驿[今永登县城苦水乡的苦水街]。北行,五十里,红沙井驿[今永登县红城镇驻地红城子],会今日余等所行大道。此道自苦水以前多山径,以后循庄浪河行,多顽石,均不良于行。惟旧日本为大道,及朱家井道开,始行废止。土人名为前山路,余等今日所行者为后山路。又自兰州西行。七十里,新城[今兰州西固区新城乡新城街]。由新城渡黄河,四十里,至河口堡[今兰州西固区河口乡驻地河口村]。又二十里,亦归苦水驿一路,此道徒手之人多取之。

二月十九日 睛 早华氏三十二度 咸水河地高六千呎

早发朱家井,晚宿咸水河[当在今永登县树屏乡西北咸水河边],计行七十里。今日北偏西行。经上井,十五里,至白石头。又十五里,经俞家湾、小涝池[今皋兰县中心乡驻地小涝池村]、树崖塘、甘家嘴。又十五里,过通远桥。桥南有卞房,桥下流水发于琵琶台之南,北流经哈家嘴,更向西流,合他水而入黄河。五里,哈家嘴[今永登县树屏乡驻地哈家嘴],产盐,有盐局,岁产七八万担。在此午尖。

午尖后复行,十里,狄家寨[今永登树屏乡东北的狄家铺]。又十里,咸水河,宿焉。今日沿途坡坂上下甚多,泥岩峭立,奇象毕呈,殊为奇观。山间见土盐及石膏甚多,土人取石膏运至兰州,为造水烟之原料。

二月二十日 晴 早华氏十六度,晚华氏二十五度平番县地高七千一百呎

早发咸水河,晚宿平番县[今甘肃永登县的旧称],计行一百零五里。兰州至此,计行二百十五里。丰镇至此,共行二千九百九十九里。自北京至此,共行三千八百零七里。早六时发,仍北偏西行。经张家庄、观音寺等处。二十里,经山峡,坡甚陡,即泉沟岭也。复见边墙遗址。十二里,至红城堡[即今永登县红城乡驻地红城子]。见庄浪河横流其间,成长隘地。附近居民千余家,店铺二十余家,出产以麻为大宗。有支路,通凉州及中卫。庄浪河东南流入黄河,两岸村庄稠密,亦西路富庶之区也。今日以路站长,出发特早,至此始行早餐。

早饭后,复循河行。经郑家墩、龙泉寺[今永登县龙泉寺乡龙泉寺],二十里,至青寺堡,小铺十余家,车店七八家。在此午尖。十里,高家营。又十里,南大通驿[今永登县大同乡驻地大同村],居民百余家,城外多尖店(西北沿途村庄稀落,一日之程,有尖站,有宿站。尖站多面店,宿站多车店。行旅者早间发咸水或红城,恒一日至平番城,故多于此打尖也)。经黑城子,二十八里,庄浪满城。

庄浪满城,建于乾隆元年,周四里。设副都统一人,后改城守尉,旗丁七百人。民国以来,官裁兵撤,生计顿绝。民五余经此间,尚见居民,寥落数家,兹则杳无人居。城上雉堞,以及房屋庙宇,砖墙均被拆毁变卖,凄凉万状。民国以来,旗人之生活,到处有一共通之点,即始而坐食,坐食尽,则典卖动产;典卖尽,则鬻妇女为妾为娼;鬻尽,则售住宅,渐及公共场所,或整售,或零卖。及其最后,壮者乃降为隶,或充军警。弱者则过其非人生活,听天然之淘汰,甚或自寻死路,以了残生者。

噫!昔何盛而今何衰!论者谓,昔日之盛,即召今日之衰,然今日之衰,焉知不召他日之盛耶?循环起伏,盈虚消涨之理,虽有圣智,似无术足以打破之者。所异者,盛时之幸福,决非牺牲者所享受,衰时之劫难,身受者亦决非造孽之人。是故苟不以团体或民族之整个生命而立论,则地下人间,不知郁积几许冤愤矣。无怪乎国人抱个人私利者,目睹国家之倾危,曾无所动于中。是殆看透盛衰得失利害之理,而未尝为团体着想也。其应受时代之谴责,吾无间言。惟人类演进,原无了期,人类观念,亦无定形。吾人不欲达其共存共荣之目的则已,否则个人之才能,似亦不必为一族一姓一国造势力,而为世界大同之障碍。总之,人与自然界之争,虽百世而莫之易,而人与人之争,终有避免之一日也。

自庄浪西北行。五里,即入平番县,住西关。城内居民千余家,均汉人。本县出产,以煤为最。窑街旧有铜矿,开办时费资数十万,后以经营不得其法失败。近实业厅将机器移至兰州,其厂址则变卖于商人。本县又产牦牛,体大于羊,毛细而长,以茜草染红,取为缨络,岁出口颇多。民国以来,服制变更,销路遂减。县城东北去一百二十里之松山驿,有土司所属土民,旧设茶马同知以理其事,专收赋税,及管理茶马交易诉讼等事,民国以后改为委员。

《辛卯侍行记》云:“平番土司多鲁姓,连城为大。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迤南至皋兰张家湾、河州思家台、碾伯之川口等处,长一百五十余里。迤西至西宁冰沟口,宽十里。迤北至镇羌喜鹊岭,长一百四十里。有洛洛城等十三村堡,十旗土民。雍正元年,迁青海上马尔等番民八族于此,归土司管辖。别有纳粮番民华藏、上托等十一族,贡马番民罗家等八族。其头目均经官长为改汉姓,属番千户约束。”f以上为引文,均依《辛卯侍行记》原书文字为准。下面引文同此]至鲁土司之沿革,《辛卯侍行记》又云:

“元平章政事脱欢,明初率部属降,安置连城。二世巩卜世杰为庄浪卫百户,永乐初殉阿鲁台之难。三世什加授都督同知。永乐十二年,从征漠北有功,赐姓名日鲁贤。四世鲁鉴擢延绥左都督,以功世袭掌印指挥使。国初归附,仍其世职。十五世鲁纪勋娶额驸阿拉善亲王之女,缘此习尚豪奢,盛极而衰矣。”

竞按:土司之制,南方惟云、贵、川、桂,北方惟甘肃有之。其在甘省者,大都为元后,归顺授封,改姓袭职。其名称大致为指挥使佥事,或都督同知等职。有土地,有人民,并有司法、行政之权。人民以土民为多,汉人亦有租其地以耕种者,均为土司充当奴隶。一岁劳苦,不能一饱,而土司则衣锦食肥,颐指气使,又复任意暴虐人民。近年,土民渐有起而反抗者,然国家未将制度根本取消,于事仍属无济。至于土司之中,亦有强弱贫富之分,苦乐至为不均。近年来,大都名存实亡,宛如北京旗人之拥有王公、贝子、贝勒虚衔者,既无实惠可沾,复须支持门面,痛苦不堪言状。故为土司本身计,为土民解放计,此种制度,亟应根本裁撤者也。《辛卯侍行记》亦云:

“洮州杨土司始祖些的,明永乐初授指挥佥事。玄孙望秀改姓名杨洪。十五世杨元,同治间剿匪有功,制府奏请赏给头品顶戴。光绪三年,其子作霖袭职,亦以军功得头品顶戴,日益夸大。河州、洮、岷、西宁之间,前明土司甚多,其小弱者,辄割地以鬻强者。承报袭职,向有部费,贫不能筹,遂不请袭,日渐式微,大半无可稽考。最著者平番鲁土司贵而贫,洮州杨土司富而强。杨所居在卓尼堡,并有众土司,兼及四川松潘境,隐然千里之国。土民或欲读书应试,必多方阻遏之。鱼肉其民,莫敢控告,地僻官远,驾驭甚艰。盖旧章待土司宽厚,而不料土民之困于水火也。”

平番有支路二条:(1)东北七十里,平城驿[今永登县坪城乡驻地坪城堡]。五十里,松山驿[今天祝县松山乡驻地松山城]。五十里,宽沟[今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五十里,三眼井驿[今景泰县八道泉乡三眼井村]。一百二十里,营盘水(会宁夏至兰州大道)。(2)西南四十里,通远驿[今永登县通远乡驻地牌楼]。六十里,塘坊[今永登县通远乡西南的塘坊村]。二十里,西大通[今永登县河桥镇河桥驿的旧称]。渡浩斖河[今大通河],西行五十里,冰沟驿[今青海乐都县东北的冰沟堡]。四十里,老鸦堡驿[今青海乐都县高庙镇的老鸦城]。五十里,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县的旧称]。六十里,平戎驿[今青海平安县驻地平安镇]。七十里,西宁县[旧县名,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

二月二十一日 晴 岔口驿地高八千一百呎

早发平番县,晚宿岔口驿[今天祝县城西北14里的岔口驿],计行七十五里。早出平番西门,仍西北循庄浪河行(即金羌河),有大道通西宁,其旁有北灵观。过石嘴子、松树营、达义湾,三十五里,至三十五里铺。又五里,过永济桥,即为武胜驿[今永登县武胜乡驻地武胜驿]。有堡,居民数家,凄凉殊甚(大车绕道,不经其地,而在三十五里铺打尖)。北出依边墙行,出入于边墙之间。十里,过金羌河,仍会武胜驿来之大道。过河时,河水甚急,滩石散乱,两旁石山逼仄,颜色黝黑,风吹奇冷。山上多土屋,乃居民筑以避雹者。

西北大陆,气候最易剧变。夏秋之际,往往天际清明,忽焉阴云四起,现紫黄色,雷声殷殷,冰雹随降。大者如拳如卵,小则如豆如杏,蔽空而来,恍若天崩。顷刻之间,厚可数尺,少亦数寸。生物当者,鲜能存活,鸟兽奔避不及,死亡盈野。其情状之惨,决非南方各省所能见。故农民每于山间筑室,以为遁避之所。

过金羌河后,未几,至伏羌堡[今永登县武胜驿镇的富强堡],山上有乌龙庙。经小马营、鸾窝山,二十五里,至岔口驿,住。是地居民百余家,车店七八,较前数年为盛。每岁二月二日有赛马会,远近汉、番,骑骏马来集。男女聚观,漫山遍谷,盛极一时。其比赛优胜者,豪客富商,常以数百金易之。

二月二十二日 晴 早华氏二十度。晚华氏二十五度龙沟堡地高八千四百呎

早发岔口驿,晚宿龙沟堡[今天祝县黑松驿乡龙沟堡],计行九十五里。早七时发,北行。经折腰沟、王家铺,二十七里,打柴沟[今天祝县打柴沟镇驻地打柴沟],早饭。十八里,至镇羌堡[今天祝县打柴沟镇金强驿],用午尖。居民四十余家,车店三家。有四川人开设饭铺,米饭肥肉,味尚可口,为一路来所罕见者。饭后过金羌河,边墙至此,亦渡河北岸。五里,镇羌营,有居民数家,旧驻游击,今废。由此登乌稍岭[即今天祝县中部的乌鞘岭,为丝路要冲](洪文卿《中俄界图》作“无事岭”。《辛卯侍行记》疑为“乌松”之转音。余以此二字,疑系蒙语“鸟苏”之转。鸟苏,水也。盖此岭为金羌河及古浪河之分水岭也),岭高一万零四百尺(日人日野仅云七千三百尺,英人斯坦[即斯坦因]则云八千三百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