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今日道路颇恶,坡陀上下,峰回路转,间多顽石。如行汽车,只须稍加修理,建铁道则颇费工程。计五十六里中,困难工程约在三分之二。欲避此险,只有行北道纸坊一路(详在六月十日道路)。
地势:自锅底山以东上坡,最高之点达七千六百九十呎。嗣后至芦草沟附近渐低,达七千四百呎。以东又渐高,至专金七千四百七十七呎。锅底山下至芦草沟现一平原,渐次又入山峡,直至专金而止。
气候:早六十度,午六十二度,晚五十八度。天气阴晴,午后大风,见虹。
杂记:沙漠有草,俗名芨芨、沙葱、骆驼刺、巴格连、白草、灰草、葱草、闹草、断肠草、麻黄、甘草等,木本则有梭梭、红柳、木连生(蒙语塔格那)、铁思蒿等。骆驼除闹草、断肠草外,余皆可食,马只喜食芨芨草及白草。
沙漠植物间有可食者为沙葱,生炒或以醋腌之,味皆可口。燃料以骆驼粪为大宗,驮夫见道旁有干粪,则持袋双手装入,如获至宝。然粪有数种,骆驼粪为贵,牛粪次之,羊粪又次之,马粪最下,盖火力不如也。
马王庙供各方神灵,又悬画像三,均为蒙古人所崇拜者。其一画一人足踏五蛇,旁有蒙古文,不知何物。其一系蓝缎,中缀一画像,极精致。旁又供二塑像,其一为千手千足之都亚和尔神,汉人称欢喜佛;其一为硕亦柔尔神,汉译古圣之意,均极狞恶可畏。
六月十六日 发专金,东行七十里,下白墩子[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博尔羌吉镇东南的东泉](亦名东泉,上白墩子在道南二十里山上)。
里数人口:发专金,东行,又向东北行。七十里,东泉。计行土里七十里,实测六十三里七分五。下午四时发,十一时半到。有土屋专销羊皮,兼卖草料与往来行客,岁入数千两。
沿途概况:沿途多戈壁,殊少农牧之场,惟东泉附近水草尚佳。
矿产:白墩子北四十里有煤窑二,土人呼日东窑、西窑[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博尔羌吉镇东的官炭窑],产烟煤,镇西全城皆赖之,冬令用大车转运。科布多属之蒙古人(距东六日)及通干淖尔(距东八日)之天津商人,亦多来运。岁产五百万斤左右,矿区周约五十余里。
山脉:自红柳峡以东,直至东泉,横过哈布塔克山脉。中间虽有石峡,横亘东西,而山脉大势则纵布南北。自专金东行三十里,见天山雪峰在南面。即镇西县治之南山也。
道路:今日道路平坦,多微斜之长坡,坡度在四十分之一。由芨芨湖分路行纸坊一路,到此乃会。又红柳峡东北八十里,段家地[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146里博尔羌吉镇驻地博尔羌吉],东南行八十里亦至此地。此道较行专金、锅底山平坦,将来汽车路线可采之。
地势:自专金以东,始则上高坡,最高达八千呎。嗣后逐渐下坡,至下白墩子七千六百五十叹。
气候:晴。早六十二度,午七十三度。昨晚终夜狂风。
杂记:自白墩子至天生川,七十里。天生川至三塘湖[今新疆巴里坤县东北148里的三塘湖驻地中湖],八十里。骆驼行此道不经镇西县城。
六月十七日 发下白墩子,九十里,五户[其地当在今新疆巴里坤县北30里的大河乡境]。
里数人口:发下白墩子,东南行二十里,鹰嘴山。二十里,蛇腰渠。十里,黑疙瘩,有地窑,冬令有人开店,以住运煤之人。二十里,烟墩山。二十里,五户,民居十余家。计行土里九十里,实测八十里。
沿途概况:沿途戈壁,不宜于农而宜於牧。惟五户附近巴尔库勒海[今新疆巴里坤县西的巴里坤湖]之旁多丰草大水,农牧咸宜。
山脉:自下白墩子至墩墩子塘[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大河乡西北的墩墩子塘],大道两旁低岑起伏,山势皆自南而北。过墩墩子塘,见天山主干横於南面。甲山界在西面,北山在东及东北两面,胥气象雄伟。独北面山势稍低,而地势则高,四山回抱,然皆发源于天山也。
水道:五户东南有泉水,自东而西,灌溉农田数十顷。
道路:今日道路平坦。惟黑疙瘩东南二十余里,中间有数里山道逼仄。墩墩子塘东南巴尔库勒海岸多硷地,土性松浮,约二十里,工程稍难。由五户西北八十里,上白墩子。又西北八十里,条湖。九十里,红柳峡。五户西北经甲山,九十里,石坂墩,亦至条湖。
地势:南北低,中间高。黑疙瘩东南最高之处达七千九百二十呎,五户七千七百五十呎,则与白墩子几相等。五户四围高,中间为低原,故潴为海。
气候:晴。早七十度,午九十度,晚六十度。雨。
杂记:沿途尽系沙葱,可以供馔。晚住五户杜玉龙家(大同人),款待甚佳。夜饭以油饼及炒菜相飨。以塞外老农家,而竟有此享用,不得不叹为异数矣。大道本不经镇西,余以该地有考察之必要,故令骆驼前进,偕陈雪峰骑马绕道往游,又在白墩子雇硝皮匠(大同人)领路。
六月十八日 发五户,南偏东行,五十里,镇西县治(俗称巴里坤,盖即蒙语巴尔库勒之转音。巴尔库勒即海名也)。
里数人口:发五户,五十里,至县城,人口二百余家,全县男女九千余口。昔日商业繁盛,人口达数万。及数经兵燹后,差徭繁重,乃相率迁徙。益以商务凋敝,生计日艰,遂更无安土重迁之念矣。是日实测计行五十里。
商业:镇西当清道、咸间,为新疆北路商务荟萃之区,犹今之古城。迨七个井之道开,东路之货均不取道于此。古城道开,草地之货又不取道於此。况满城旗民数千,均移居古城,人口愈觉稀少。加以同、光之际,数用兵力,故商况一落千丈。今城内只存小商十余家,统计一年贸易额不过一二万耳。其有自养骆驼由京、津运货者,亦均趋古城,在此不过留其少数,以资销售而已。
货币:市面流通省票、白银、铜元、红钱四种。省票百五十两合白银百两,红线四百合省票一两,铜元一枚合红钱十文。省票缺乏,商家一次不能兑换数十两。
农牧森林:地气寒冷,农事不宜,所产惟青稞及麦而已。牧则地处天山之麓,草场肥美,最为适宜。故巴里坤之马,与伊犁、焉耆同有声于世。产额,马不下十万,羊五十万,牛五万。天山正干,即俗称东山及北山诸山之阴,遍生红松。按:天山自伊犁始,至哈密止,三千余里。山阴均产松树,独镇西产红松,质坚干伟,有大数抱者,诚枕木之最好材料也。西以务涂水、肋巴泉,东以松树塘及北山一带,民间可以自由斫伐烧火。余若黑沟及城附近,均以水源所在,禁止采伐。而以松树塘所产为最大。
矿产:镇西地居天山之墟,山脉分布,蕴蓄宏富,惜多未发现。其已发现者,则东北百二十里五度沟金矿,昔开采,今已停止。小柳沟金矿在东北百里,今有人开采,然亦不过十数人。三塘湖产干板炭,全境居民赖以御冬。小柳沟产烟煤,白墩子北四十里官炭窑亦产烟煤,居民皆以为爨。其北百里双岔山产铜矿,今已停采。城西二站务涂水产铁。镇西矿产虽多,除煤矿外,皆已停采。非所产不旺也,因人工既贵,又无专门人材,故屡举屡废耳。烟煤每百斤价三两,烧为烂炭则高一两。干板炭每百斤价八两,每两合白银五钱余。
教育:镇西多汉人,开化较早,故文化甲於各县。近以地方萧条,经费支绌,教育因之废弛,转不若伊犁,然又驾於他县也。城内高小一处,小学三处,合并为一校,计学生百八十余人。城外小学校一处,在天时庄。
习俗:镇西之民,多来自秦、陇,故其俗羯羠不均[种族血统混杂]。然厚重多君子,人文之盛,为新疆其他各县所不及。
建置沿革:汉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地。东汉属伊吾卢,常为战地。三国属鲜卑。北魏属蠕蠕。隋属伊吾郡,后入突厥。唐属伊州伊吾郡。景龙四年,于伊州西北三百里置伊吾军。宋伊州。元为别失八里东境,属亦都护。明为卫拉特,属和硕特部。明末固始汗迁西海,此为准噶尔台吉游牧。康熙五十四年内属,置提督,设宜禾县,置府,旋改厅。民国改县。
山脉:南山即天山山脉。由奇台分县之木垒河入境,东趋经芨芨台、务涂水、下肋巴水、硷泉子、苏吉至城南,再东经奎素、松树塘出镇西境趋哈密,为镇西与鄯善、哈密二县南北之界山。由芨芨台及大石头之间,分支趋东北及北者,即为城西之甲山,及红柳峡一带之锅底山、卧龙居山等。绕巴尔库勒海之西,直与拜克达山相连,为镇西与木垒河分县之东西界山,土人称日西山。又由西山分支绕海子之西北及北,再趋东南,成半月形,至松树塘以西,直与南山相连,为墩墩子塘及红墩峡、沙沟、木城达坂、小红柳沟诸山。土人称西北及东北面者日北山,称东南面者日东山。南山距城最近,不过数里,北山数十里。东山相去较远,约二百余里,西山约百余里。是镇西直居四山之中矣。南山、东山四时有雪,北山亦多雪,故又日雪山。然北山之北又有北山,即自阿尔泰来之拜克达山,经古城北入镇西境,绕镇西之东北面,趋科布多是也。此山即为镇西与科布多及扎隆克图汗部分界,图志称为沙雷努鲁山。
水道:昭木多河在城东百余里,源南山雪水,北流数十里,灌溉田地而没。大河之分歧日二道河,人海处又合为一。大河流长百五十里,会水磨河、头道河,入巴尔库勒海。相传巴尔库勒海之水,伏流南至鄯善县七个井子,又出地面,殊无确证。
道路:东一站奎素[在新疆巴里坤县东68里奎苏乡驻地奎苏],又一站松树塘[在新疆巴里坤县奎苏乡东南110里,属伊吾军马场]。东南过天山顶一站南山口,又一站至哈密县。旧日大石头[即今新疆木垒乡东大石头乡的大石头]之道未开,此为大道,由省城赴哈密所必经也。西一站苏吉[今新疆巴里坤县西66里萨尔乔克乡驻地苏吉],又一站硷泉子[今新疆巴里坤县西萨尔乔克乡西北的硷泉子],又一站下肋巴泉,又一站务涂水,又一站芨芨台[今新疆巴里坤县西下涝坝乡东],又一站色必口[在新疆木垒县东176里,博格达山东端山隘],入木垒河界,会哈密至古城大道。此亦旧日大道。又苏吉西南行,一站上肋巴泉,又一站陶赖井子,又一站七个井子[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东24里的七个井子],入鄯善界,亦会哈密至古城大道。由上肋巴泉南行,一站橙槽沟,又一站嘹墩[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238里],入哈密界,亦会哈密至古城大道。以上皆旧日大道。若由城西经骨拐泉、骆驼井子、草厂、三道泉、下务涂水,则于芨芨台会大道,又西南经讨来沟往鄯善(只宜行马,不宜行车)。此外支路繁多,均宜马行,不宜车行。
地势:四面皆山,中间为洼地,故潴为海。东南及南、西北、西南均高,惟西及东北稍低。高海面七千八百呎。
险要:巴里坤为新疆东北之咽喉。故清康、乾之际,回蒙有事,数驻大兵。进可以战,有居高临下之势;退可以守,有山谷牧场之利,较之哈密、奇台,均属优胜。故北守白塔山之险,则科布多、阿尔泰无忧;西南守色必口、芨芨台,东南守松树塘,西守卧龙居、红柳峡诸险,则管束天山南北二路矣。
气候:气候寒冷,较各县为甚,近来气候稍变温和。冬令常在零下二十五度,夏令最高至八十度,然为时甚短。夏令夜间亦常在四五十度之间。雨以四、五、六、七、八数月为多,余皆下雪期也。
军队:马、步各一营。
胜迹:石人子[在新疆巴里坤县东40里石人子乡的石人子]在城东五十里,雍正七年,岳威信公钟琪于此获汉碑,移之幕府。十三年撤兵,移置城北关神武祠西阶下,建小亭覆之。即今所谓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俗称镇海碑是也。碑高八尺,系天然石笋刻成,质坚如玉,远望之宛如人形,石人子之名殆以此。坊间有赝鼎[假货],改原文“立海祠以表万世”之“海”字为“德”。不知者几疑“德”比“海”为通,殊不知巴里坤即蒙语巴尔库勒之转音,巴尔库勒又系巴尔库淖尔之促音。蒙语海谓淖尔,巴里坤因以海得名。因海立祠,世所恒有。今人呼海旁之龙王庙,即日海祠,则裴碑所云益可证明。而作伪者改“海”为“德”,徒见其拙也。此碑因石质坚润如玉,虽经二千余年,全文丝毫无阙,字体尤为完整,为汉隶之最佳者。惟以镇西气候寒冷,且无拓工,故所拓均不能工。余所拓虽多,亦鲜佳者(裴岑之诛呼衍王在顺帝十二年事,史不详载。前镇西县知事李晋年考,孝武帝永兴元年[永兴为东汉桓帝之年号,故“孝武”应作“孝桓”]载,后部复降,则可知当时曾经反汉,因裴岑之讨始降耳)。
距城东七十里,奎苏。东八十里,松树塘。松树塘之东南十余里,即俗称天山顶。有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碑,即俗称天山碑。又南数十里,焕彩沟,亦有裴岑书迹。至於“焕彩沟”三字,则后人所书也。
杂记:镇西在康、雍之际,两驻大兵。康熙五十四年,准噶尔袭哈密,被防兵击退。秋将复袭,告,诏遣大兵驻巴里坤自此始。五十六年。以富宁安为靖逆将军驻巴里坤。雍正三年,策妄阿拉布坦乞降,辟展、吐鲁番回子内徙,撤大兵还。雍正七年,复驻大兵,宁远大将军岳锺琪镇之。八年,岳入觐,纪成斌护理大将军。其后查郎阿、张广泗继之。十三年,撤兵还。
沙山子,在城东一百十里,与哈密之塔勒纳沁界,其南为昭木多。康熙三十五年,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征噶尔丹,兵至昭木多。探知噶尔丹在特勒克济,相距二十里,追及,大败之,降二千人即此。
《西域释地》云:蒲类海[即今新疆巴里坤县西的巴里坤湖],一名婆悉海,在城北沙山之下。东西一百余里,对岸广数十里。行人早行过此,往往见有楼台殿阁、城垣街衢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