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新甘宁考察记
4581400000034

第34章 民国八年六月七日至十八日(1)

古城——镇西县

民国八年六月七日 发古城[即今新疆奇台县驻地老奇台镇],东偏南行,五十里,三马厂[今新疆奇台县东南坎尔孜乡东约二十里]。

里数人口:出古城东门,南行三十里,三十里墩[今新疆奇台县东南坎尔孜乡驻地三十里大墩],居民三家。东行二十里,三马厂。蒙古及哈萨克毡幕帐房十余顶。蒙古奉佛教,哈萨克则奉回教。计行土里五十里(即土人约计之里),实测三十七里。上午九时发,下午一时半到。

运费:由古城至绥远[指当时绥远特别行政区治所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市],骆驼车坐二人,脚价三百五十两,人骑驼百十两,货驼三十两至五十两。皆系新疆省币,每两只五钱余。驼车长约七尺许,宽约五尺,高七尺余,左右两轮。上架篷,如轿车,左右开窗,以二驼拖之。车乃客人自备,共需银二百余两。行时可代步,夜间可为卧具,白日则以为临时书室,其用处极广也。

沿途概况:沿途草场肥美,自古城至三十里墩犹有农地,后此均系牧畜。骆驼阵阵,恍如潮涌。三马厂有官马四千,系归蒙古人牧放。

习俗:自古城直至绥远之归化,均非驿道,沿途除游牧之民逐水草而居外,惟拖运货物之驮夫而已。驮夫支帐而居,货物环置四围,饲恶犬以守夜。犬梭巡[往来如穿梭般巡逻]甚严,如I}缶大敌。生人至必远远高声,待驮夫出始敢入,否则必被犬咬。既入,即请上坐,供茶饭,不少吝。

山脉:出东门则天山在南,积雪皑皑。由西趋东,与巴里坤天山相连,距大道约八十里。

水道:东门外有水磨河,系泉水。自东南而西北,灌溉田亩甚多,居民多取饮。

道路:今日道路平坦。出东门,往东北三十里,西地[今新疆奇台县东北28里西地乡驻地西地]。十五里,东地。四十里,罕沟。六十里芨芨湖[今新疆奇台县东北106里乔仁哈萨克族乡的芨芨湖]。八十五里,煤窑。九十里,四十里井子。九十里,元湖[在新疆奇台县东北266里五马厂哈萨克族乡的园湖],出奇台界,为趋科布多[今蒙古科布多省会吉尔格朗图]及阿尔泰[指当时承化寺县佐治所承化寺,即今新疆阿勒泰县]要路。今日所经之三十里墩,有大道向东南,为通哈密路。

地势:地势平坦。北面一望无垠,南面有天山,气象雄伟。三马厂高出海面四千四百叹。

气候:晴。早六十度[本卷所记温度,无论作者标明与否,均为华氏度],午八十度,晚七十度。

六月八日 发三马厂,东北行,四十八里,东成渠[当在新疆木垒县雀仁乡境内。

里数人口:东行十里,榆树窝,有颓墙数座,回事以前人家也,水草甚佳。十里,头工,水草佳。王里,五马厂西水,水草亦佳。五里,五马厂东水[即新疆奇台县东北五马场乡的东水]。五里,柳青疙瘩,有水草,有颓垣。十里,三角抓子,土屋二间,庙一座。过三角抓子即入东成渠界,有水草。计行土里四十八里,实测四十三里八分。下午四时发,晚十时到。

沿途概况:沿途草场繁茂,大好牧场,帐房历落,尽系牧民。东成渠旧日皆系垦地,旧日渠道,今尚隐约可辨。

矿产:煤窑在北面百余里,周围数百里,尽系矿苗。自明代失火,迄今二百余年,延烧不绝。土人于煤烟出口处置以石,久之则石之外部结一层脑砂,为药品中之一种。又在未烧处挖煤,岁产数十万斤。

疆域:五马厂[今新疆奇台县东北46里五马场乡驻地五马场]以西属奇台县界,以东属木垒河分县[旧县名,治所在今新疆木垒县木垒镇]界。

山脉:天山仍在南面,由西而东,复渐趋东北,与大路并趋,相距约百二十里。

地势:平坦。东成渠高海面四千五百二十叹。

气候:早六十度,午八十六度,晚六十度,下午风雨。

杂记:到榆树窝,大风雨,旋息。昨日出城时,车用马拖,尚稳。今日改用骆驼,驾驭未熟,殊为颠摆。南望一片黑影,约三四十里,为旧奇台[今新疆奇台县东南72里的老奇台]。本站有井二。

六月九日 发东成渠,东行七十里,红柳井[今新疆奇台县东北约50里]。

里数人口:发东成渠交界处。东北行,五里,东成渠,有颓垣数座。渐向东行,三十五里,木垒渠拜申。拜申,蒙语屋也,言其地有土屋也。五里,耶索鄂博。二十五里,红柳井,有驼帐数座。计行土里七十里,实测六十里。下午三时发,晚十一时到。

沿途概况:沿途但见骆驼遍野,旧时有垦地。近已荒废。

山脉:天山相距百余里,渐由西南趋东北,与大道渐近,山势亦渐低。至红柳井,木垒河分县之照壁山,即在目前,相距不过四十里,亦天山支脉也。北面白塔山[属阿尔泰山,在新疆奇台县东北与蒙古的边界上],即拜克达山,西由阿尔泰而东趋,为新疆奇台县与科布多界山。再东北直趋科布多、唐努乌梁海,是为杭爱、唐努二山派。

水道:木垒渠拜申系木垒河之下流。木垒河之水由天山南流,灌溉田地,至此只秋令有余沈而已。

道路:今日道路仍平坦,惟中间有小石戈壁数里。由东成渠以东,则上微斜之坡路,至木垒渠拜申为最高点。是地有车道通木垒河分县。又四十余里,红柳井。东南四十里,为头畦[即今新疆奇台县东北12里新户乡的头畦]、二畦庄地,亦通木垒河。平原之地,头头是道,固不可以轨辙限之也。

地势:南高而北稍低,至木垒渠拜申为最高点,达五千余呎。现一大高原,较昨日之地高七百余呎,成一阶级状。红柳井高出海面五千二百七十呎。

气候:今日早晴,午雨。华氏早六十度,午六十二度,晚低至四十九度。虽白日行,亦着羊裘以备暴风之袭。

杂记:红柳井有井六。草地之井或由蒙古人挖开,或系驼夫出资雇工开挖。大约出新疆界,即多开自蒙人。

六月十日 发红柳井,北微偏东行,五十里,芨芨湖[今新疆奇台县东北约100里的小芨芨湖]。

里数人口:发红柳井,北行。二十三里,大梁头。二十七里,芨芨湖,营盘一座,已改为小店,以备木垒河至沙窝采柴者住息。计行土里五十里,实测三十三里二分。下午七时发,晚十一时到。

沿途概况:沿途多斥卤,惟芨芨湖一带多芨芨,宜牧。

山脉:天山在南,相距约八十里,东北趋。白塔山在北,相距约二百余里。东南行,为哈拉腮斯克山及哈布塔克山,为科布多南、新疆北之界山。

道路:平坦。惟远望大梁头,有石梁一道,以倾斜甚微,不觉升降。其地东南通木垒河,为木垒河取柴之路。由芨芨湖东北,八十里,沙门子。经煤窑,八十里,胡桐窝。东行,八十里,纸坊[即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266里大红柳峡乡的纸房],有卡,镇西县派兵驻扎,以防哈萨克。又东行八十里,段家地。东南行八十里,下白墩子。此道夏令无水,然地较平。冬令行归化城者,因他道阻雪,多取之。余等则采取红柳峡[即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240里大红柳峡乡驻地大红柳峡卜一道也。按:芨芨湖至白墩子有三道:卧龙居一道最近,行红柳峡一道多一站,行胡桐窝一道又多一站。

地势:较昨日为低,高五千零五十呎。

气候:晴。早五十度,午六十度,晚六十度。

杂记:芨芨湖有井三,有小营盘一座,旧日驻兵一棚,今日改开小店。

六月十一日 发芨芨湖,东行,九十里,黑山头[在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大红柳峡乡北]。

里数:发芨芨湖,九十里,至黑山头。计行土里九十里,实测六十七里五分。下午五时发,晚二时到。

沿途概况:沿途惟生骆驼刺,无水,垦牧均不宜。

山脉:天山在南,东北趋。拜克达山在北,东面即哈布塔克山,系拜克达山分支。纵列南北,为奇台与镇西界山。

道路:平坦,多沙砾。

地势:东高而西低。黑山头高出海面五千四百六十呎。

气候:晴,早七十度,午九十度,晚四十度。

杂记:黑山头四围皆低,中间隆起如覆釜,无水,俗称为干站。饮料须从芨芨湖携来,吾人饮料均赖骆驼驮运,则余所携马二匹亦赖骆驼负水以供用。至於骆驼之本身,则不饮不食,闻可支持至二三日之久。天下之最可贵者,莫若牺牲自己以救他人。骆驼虽未尝如人类存行仁行义之心,而其行为则类于是。饮水思源,不能无感焉。

连日吾等早起食粥,午食面片。晚间至子夜始到,人已困倦,急欲安睡,多不食。驮夫则早晨饮茶一次,午食面片,晚以干馍馍泡开水充饥。干馍馍系以馒头晒干敲碎为之,行此地者每人至少须携带五六十斤,以备沿途数十日充饥之用。以北方气候干燥,能经久不霉,且轻松易带,食法简便,又能经饿也。

六月十二日 发黑山头,东微偏北行,百里,红沙泉。

里数人口:发黑山头,东行二十里,路南有独山子。三十五里,小黑山头。二十里,抓子山(东经卧龙居,再东微偏北行至白墩子,即于此分路)。二十五里,红沙泉,水草甚茂。计行土里百里,实测八十六里二分五。下午四时行,次早三时到。

沿途概况:红沙泉有泉一泓。由南至北,四围草甚佳,宜于牧畜。

山脉:天山东北趋,渐近大道。拜克达山,即白塔山[在新疆奇台、木垒二县与蒙古交界处],在北,亦东北趋,与大道渐远。东面横在眼前最高者,即锅底山,在镇西县[新疆巴里坤县的旧称]境内。黑山头东二十里道南十里有独山子,系卧龙居一带小山脉。

道路:由抓子山东行。二十里,卧龙居。又东行五十里,地窑铺。三十里,菜子地,有坝甚高,可望新疆省城博克达峰。又东行五十里,双泉。三十里,锅底山,会大道,骆驼多取道于此,车不可行。菜子地有沟,日火烧沟。双泉子有坡,甚陡。今日道路平坦,如天然马路。至红沙泉始有少许石头当道。

地势:由黑山头东行,地较低,以后渐高。距海面六千一百九十呎。

气候:晴。早六十度,午八十度,晚六十度。六月十三日 发红沙泉,东北又东行,九十里,红柳峡[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240里大红柳峡乡驻地大红柳峡]。

里数人口:发红柳泉,东北行三十五里,拐坝泉。又十里,转东行,四十五里,红柳峡庄,居民七八家。十里,红柳峡泉脑,住,水草甚佳,蒙古毡幕二顶。计行土里九十里,实测八十四里。午四时行,晚二时半到。

沿途概况:红柳泉以东多沙砾地,惟生沙葱、骆驼刺,农牧不宜。至红柳峡口则水草丰茂,牛羊嗥于山,麦稷秀于野。

疆域:红柳峡以西属木垒河分县,以东属镇西县界。

山脉:北面为拜克达山之东哈拉腮斯克山余脉。渐趋东南,是为哈布塔克山。南面为天山脉,渐趋东北。二山支脉纵布东面,最高者在东为锅底山,偏东南为卧龙居诸山。今日所经拐坝泉、红柳峡诸山,亦皆二山之支脉。

水道:红柳峡泉脑水自东而西,直抵红柳峡庄,灌溉田亩数十顷。

道路:红沙泉东北行,低阜起伏,小坡上下,约行四十里始尽。惟道路仍平坦,毫无阻碍。此外一望戈壁。四十里,始入红柳峡口,两山相距约一里至二里之间,道仍平坦。至红柳峡庄以东,始越一坡,上下约二里,由东北而东南,两山相距三十叭,稍有阻碍。后此即下微斜之坡,直至泉脑。

险要:红柳峡绵长十余里,为镇西、木垒河交界,形势颇险。

地势:红沙泉东北至拐坝泉十里,多低阜起伏,为波状地,后此为低原。至红柳峡,乃为长隘地。至泉脑,又现一平原,四围石山,高约六百呎。红柳峡距海面六千四百九十叹,拐坝泉六千三百二十叹。

气候:晴。早六十二度,午七十五度,晚六十五度。是日晴。红柳峡以在山谷之间,地气较寒。

杂记:此间汉人,因冬令每有哈萨克游牧之民偷盗牲畜,无力防范,只得于草场上烧纸宰羊以祀土地山神,祈其保佑平安,亦可笑也。

六月十四日 发红柳峡,南又东行,八十里,锅底山[其地当在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北高地山南]。

里数人口:发红柳峡,南行三十里,红柳湾,土屋颓垣一座。二十里,梭梭湾。东行三十里,锅底山,蒙古二家,有泉水。计行土里八十里,实测七十一里。午四时发,晚十二时半到。

沿途概况:沿途多野苜蓿草及芨芨草,宜於牧畜。惟中间有草一种,土人名日闹草,牲畜食之易病。一路土质均为黏沙土,惜少水,故不能耕种。

山脉:自红柳峡南行。两旁皆石山脉,相距约半里,皆南北趋,至梭梭湾乃东行。其西又别有东西趋之山脉,至锅底山即入高原,山之主峰在北十余里。

道路:自红柳峡出至峡口,中间有石块当道,颇碍车行。此外虽有上坡之路,道仍平坦。由抓子山行卧龙居之歧路至此地会。

地势:红柳峡行三十里出峡,渐行渐高。至锅底山现一大高原,出海面七千二百二十呎。

气候:晴。早六十五度,午八十五度,晚五十度。

杂记:东面里许有马王庙一座,旁有泉一泓。凡行远道,牲畜最易发热,必须随时灌以清凉散或大黄之类始佳,今日所有骆驼均行灌药。余今日试骑骆驼十余里,不觉甚苦,惟腰摇头点,非久练必感痛酸耳。

六月十五日 发锅底山,东行,六十里,专金。

里数人口:发锅底山,东行五里,马王庙。三十里,芦草沟,有蒙古包数顶。二十五里,专金。计行土里六十里,实测五十六里。午间三时五分发,晚十时五十分到。

沿途概况:出锅底山,行山峡,山间水草丰茂,宜牧畜。有闹草及断肠草二种,牲畜忌食。至芦草沟,山沟内遍生芨芨,亦宜于牧畜。至专金附近,亦有水草,惟不甚佳。

山脉:昨今两日均行乱山中,四面围抱,然均哈布塔克山脉。其南端即与天山主干连接,北端即与拜克达山之哈拉腮斯克山相连。行至芦草沟,见天山主干在南面。

水道:专金东面有小河,长不过数里,自南向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