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4582100000044

第44章 坚持理论创新加强党的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洋溢着理论创新的精神,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面向21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推进理论的创新。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哗众取宠,创新的标志是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开拓实践的新领域,创造新的实践成果。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大方面。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动力、标准和目的,理论创新则是实践创新的指南。一切实践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与影响下进行的。回顾党的80年的光辉历史,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实践第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80年奋斗基本历史经验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历史充分表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坚持理论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坚持理论创新是党引导社会不断前进的需要。社会的前进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理论创新并指导实践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是实践的先导,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我们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遭受挫折。纵观一个半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部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而能动地指导、推动社会实践的历史。没有在资本主义传统理论羁绊中创新崛起,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秘密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形成和兴起;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探索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没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创造精神的邓小平理论,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开拓。伟大的变革需要伟大的理论,实践的发展又要求理论不断创新。我们所从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是前无古人的,我们既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运用,也没有别国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实践的探索中进行新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概括,得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的科学结论,才能指导伟大的社会实践。因此,面对新的实践,如果不进行理论创新,我们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经验和教训,事实和逻辑都在向人们大声呼吁:社会前进的动力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样也离不开理论创新的巨大推动。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引导社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

坚持理论创新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需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对人类以往的文明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正是理论本身的这一内在品质,才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拘泥于书本,不拘泥于经验,不拘泥于已有的认识,注重于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注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注重于对未来世界的理论探索,注重于回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此,毛泽东思想是如此,邓小平理论也是如此。今天,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必须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创新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由此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以创新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适合中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道路。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创新成果,其实质是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在不断战胜新困难、解决新问题中作出理论创新,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成熟的标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地把握世界大势和国内社会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高瞻远瞩,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阐述,包括江泽民同志提出并阐述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正确揭示,等等,都无不渗透着理论创新的精神,闪烁着理论创新的光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根本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宝库,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精神,根本就在于,它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体现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无论是时代变化还是实践发展,都迫切要求我们更加具有理论创新的品格,更加弘扬党的理论创新的精神。那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我们应如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呢?

首先,必须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理论创新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更说不上什么创新。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始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有新的发展。因此,进行理论创新决不是抛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起炉灶,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和前提,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态度。

其次,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理论创新是对实践创造的抽象和概括。因此,理论的创造性取决于实践的创造性。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领域,都是一条基本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这条路线,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有机统一,才能将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必须大力弘扬“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注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实践的发展相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发展。当前在理论研究中,一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对前人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作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的阐述和说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回答新的实际问题,探索新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并对当前的实践产生明显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