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4582100000005

第5章 实事求是地分析客观情况,正确规定党的任务和政策(1)

——学习《论联合政府》

1902年列宁在他所写的《怎么办?》这篇著作中指出:“全部政治生活就是由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一条无穷无尽的链条。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于找到并且紧紧掌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那个环节。”《论联合政府》就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体现政治家的全部艺术,找出历史链条中的特别环节,以解决中国之命运的伟大纲领,而最能保障掌握住这一特别环节的人,就是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也已经迫近,我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当时的中国仍然不团结,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是继续维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还是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根本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人民和我们党的面前。对这个问题,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的主意是早就定了的。1943年3月,蒋介石抛出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伪造、涂改中国历史,宣扬封建主义,鼓吹法西斯主义,诬蔑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割据”、“新式军阀”,扬言要在两年之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同年6月,蒋介石乘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又假借“民众团体”名义,致电延安,要求“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与此同时,他命令胡宗南调集五十万军队,准备“闪击”延安,企图把中国人民重新抛入内战的血海。1944年9月,我党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要求,并为此和国民党政府多次进行谈判,但都遭到拒绝。国民党不但不愿成立联合政府,废止一党专政,而且对任何一点民主改革也都不愿实行。他们在所谓“召开国民大会”和“政治解决”的烟幕之下,积极准备内战。国民党政府的这一反动方针,得到美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他们企图通过蒋介石取代日本在华的统治地位,变中国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美国这种扶蒋反共的政策,更加助长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气焰,增大了中国内战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坚持团结和民主的路线,坚决要求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我们党的这个主张,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曾多次提到,并在解放区加以贯彻执行。为了争取在全国实现这个主张,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详尽地论证了中国人民的这个基本要求。这个报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总结了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经验,特别是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充分地论证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必要性,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般纲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完成党的任务所应采取的十条具体纲领,强调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完成党所面I临的任务的伟大意义,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成为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政治纲领。

《论联合政府》是继《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之后,又一篇系统地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著作。它以系统的具体纲领和不同任务,补充、丰富了《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一般纲领,表明我们党不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上臻于完备,而且在具体的政策任务上也充分系统化了,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完成了迎接胜利的一切准备。这篇著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著作,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始终贯穿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于政治生活的光辉典范。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学习这篇著作,深刻领会毛泽东同志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进一步完善党在“四化”建设中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出发阐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客观依据

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这个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不是出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一相情愿,而是从分析当时国内外的形势,特别是从分析抗战中我党和国民党由于采取两条不同路线、出现两种不同结果、因而国内存在着不团结和内战危机的客观情况提出的,是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实现这种基本要求的条件的情况下提出的。

从国际形势看,希特勒残军很快就要被消灭,打败日本侵略者也为时不远。世界将走向进步,决不是走向反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估计到,历史可能出现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国际和平实现以后,反法西斯的人民大众和法西斯残余势力之争,民主和反民主之争,民族解放和民族压迫之争仍将充满世界的大部分地方,要获得最广泛的人民的胜利,还得进行艰巨的斗争。但是,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这一点对国际形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当时的形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形势是大不相同的。通过以上对国际形势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合乎世界潮流、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国际形势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从国内形势看,一方面,中国人民面前不但存在着强大的民族敌人,而且存在着强大的实际上是在帮助民族敌人的国内反动势力;另一方面,战争锻炼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悟和团结,中国有了强大的解放区,有了日益高涨的全国性的民主运动,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一切斗争没有一次能比得上的。为了进一步揭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客观依据,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国内形势时,特别着重对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国共两党在八年抗战中的矛盾斗争情况,作了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阶级分析。

毛泽东同志说,抗日战争中有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觉悟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这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两条不同路线的指导,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出现了解放区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两种不同的情况,出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种不同的情况。从两个战场的情况看,1938年3月武汉失守以前,日寇的主力是向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但在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变了政策,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主要的军事力量转向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场,而国民党战场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战争了。从这时候起到1943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国民党战场所担负的不过日军的百分之三十六和伪军的百分之五而已。国民党政府那时把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采取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自己则“坐山观虎斗”。不仅如此,从1939年起至1943年秋,他们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分裂国内的团结,造成严重的内战危险。同时,他们还大搞所谓“曲线救国”,指使或支持大批国民党军官投敌叛变,组织伪军,配合日寇进攻革命根据地。从1942年春开始,国民党投敌将领就有六十七人之多,数达八十万以上的伪军大部分是由这些将领所部的投敌部队组成的。从两个区域的情况看,在我党的领导下,在将近八年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十九个包括九千九百五十万人口的解放区,组建了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在解放区内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使解放区成为民主中国的模范,成为配合同盟国作战、驱逐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的主要力量。在国民党统治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实行消极的抗日政策和反人民的国内政策,不仅它的军队缩小了一半以上,大部分丧失了战斗力,造成从黑龙江到武汉、贵州等大片国土沦为敌手,而且在国统区出现了政治腐败、贪污成风、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民变蜂起的严重危机,国民党政府实际上成了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的障碍物。国民党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的主要统治集团所代表的利益是中国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利益。他们把保全自己少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抗日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惧怕人民起来,惧怕民主运动,惧怕认真地动员全民的抗日战争。这就是他们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对内的反人民、反民主、反共的反动政策的总根源。

毛泽东同志在进行了上述的分析、比较后,明确指出,两条不同的抗日路线,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国民党尽管是处在国民党统治区这种极端有利和取得外国接济的地位,但得到的却是失败的结果;我党虽处在中国解放区这种环境恶劣和毫无外援的地位,得到的却是胜利的结果。八年抗战的两种结果证明,没有一个不是形式的而是实际的,不是法西斯独裁的而是民主的联合政府,并实行必要的民主改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不能取得胜利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这是八年抗战的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中国人民正是从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两种结果的比较中,看到了关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所在,因而才刻不容缓地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实行民主改革提供前提条件的这一基本要求。

毛泽东同志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以后,又从整个形势出发,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要看到在中国人民面前仍然存在着好坏两个可能性和好坏两个前途。一方面,国民党内的反人民集团和帝国主义反动分子妄图发动内战,继续坚持其独裁统治,反对民主改革,将中国拖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状态里去。这种可能性和前途,并不因为国际形势好,国内人民觉悟程度的增高和人民力量的发展而自然消失。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又强调指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壮大人民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国际国内形势的主要方面是有利于我们的。正是这种实际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就是竭尽全力地去反对第一个可能性,争取第二个可能性,反对第一个前途,争取第二个前途。

通过以上毛泽东同志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中两条路线、两种结果、两个前途的分析,我们看到,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要求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关键问题。实现这个要求,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及时提出这一切合实际的基本要求,又是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分不开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观察问题时,总是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对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对国民党和解放区两个战场的情况,对国统区和解放区两个方面的情况,都了解得非常具体,占有大量的材料,做到了知己知彼,因此对国际国内形势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结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又总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无论是对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的分析,总是既看到矛盾的这一面,又看到矛盾的另一面;既看到共产党一方,又看到国民党一方;既看到有利条件,又看到不利因素;既估计到好的可能性和光明的前途,又估计到坏的可能性和黑暗的前途等等。列宁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又说:“现实的各个环节的全部总和的展开(注意)=辩证认识的本质。”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形势的分析,完全地体现了这个辩证法的实质和辩证认识的本质,因而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还坚持了重点论,善于把握形势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不管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帝国主义分子多么猖狂,但这毕竟是一股逆流,而人民民主革命的主流、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人民当时已经具备了实现自己的基本要求的充分有利条件。这种分析,充分揭露了事物的本质,使我们在可能出现的任何曲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致迷失前进的方向。总之,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这就保证了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在科学的可靠的基础之上。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正确地认识形势,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争取革命事业的新胜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抗战末期的具体情况。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纲领和不同任务

毛泽东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不仅正确地提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而且还正确地提出了我们党的一般纲领、具体纲领和不同地区的不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