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风暴(上)
4582200000014

第14章 不可分割的政治与经济(1)

皇位之争

经历了七月革命剧烈风潮的涤荡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而且企业的规模和信誉都有了稳固的发展。他们不停地在为积累下的巨大财富寻找值得投资的地方。当他那几个在法国和奥地利的兄弟都忙于承揽政府的铁路项目时,内森正在四处拓展他的贷款业务——并且谨慎地与英国的对外政策保持一致。在各个需要经济支持的国家里,西班牙是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并且当时它还陷入了极其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

1823年时,处于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还曾干预西班牙的事务,帮助在革命中失势的费迪南德七世(King Ferdinand Ⅶ)恢复对西班牙的绝对控制。然而,随后两国的关系就彻底改变、今非昔比了。七月革命后,查理七世(Charles ⅹ)被流放,路易斯·菲利普被拥立为法国国王。从那以后,费迪南德七世就非常沮丧地发现自己再也得不到法国的支持了。然而,对西班牙而言,更要命的是内忧而非外患;国王去世后,皇室对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引起了长期的内讧。

费迪南德七世的前三个妻子都没有给他带来一男半女;第四个妻子是玛利亚·克里斯蒂娜(Marie Christine),这个来自那不勒斯的美丽女子给他生了两个女儿。然而,在西班牙,女性向来都没有继承权,于是这样一来,费迪南德七世的弟弟卡洛斯(Don Carlos)——这个像梅特涅(Metternich)一样顽固的保守派——便成了王位合法的继承人。

皇后劝服国王颁布了一项法案,规定公主也有权继承皇位,使得她自己的女儿能够名正言顺地登基。然而,卡洛斯却不买这个账,于是一场漫长而激烈的皇位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卡洛斯是旧体制的拥护者;于是自从1833年9月国王去世后,皇后便开始向改革派寻求支持。渐渐地,整个欧洲都卷入了这场争斗之中。

历来以自由开放著称的西欧各国在这件事上保持了一贯的开明政策,都站到了皇后的一边。支持皇后的这一派被称为克里斯蒂娜派。他们的态度比较含蓄,基本上不直接干预。而相对保守的东欧国家——尤其是在梅特涅掌控下的奥地利——则毅然决然地选择支持卡洛斯。1835年初,局势看起来对克里斯蒂娜皇后略为不利。卡洛斯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1月份时还策划发动了一场革命。革命还波及到了邻近的各国。在奥地利,公众对政府在西班牙的政策非常不满,民愤不断高涨,以致于4月11日弗朗西斯(Emperor of Francis)国王去世时,宫廷里都无暇进行哀悼;并且,政府走马观花似的倒台、重组,纷争一直都没有平息过。

两派都需要大量的军力和资金作为后盾。至于资金,许多强国都慷慨解囊,但是这些钱由于使用不善、过度挥霍,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了。为了筹集经费,到1823年,西班牙政府就已经发行了近30亿里亚尔(real,旧时西班牙的货币单位)的债券。然而,仅靠官方资源实在难以维系巨额的开支,最后不得不请私人银行给予援助。同时,双方都竭力阻挠银行向自己敌对的党派提供贷款。

两派都向罗斯柴尔德家族请求援助,这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左右为难,因为他们的商业活动涉及到东欧和西欧的各个国家,他们麾下的银行遍布两个阵营——哪一方也不能冒犯啊。我们都知道,罗斯柴尔德几兄弟虽然分别驻守在欧洲几大相隔遥远的城市,但是,一旦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其中一个就会通知其他的几个,所以在任何事上他们总是能够协调一致。这一传统使得他们在信息获取方面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其家族崛起的秘诀之一。事实上,罗斯柴尔德企业凭借替达官显贵们打理财产的机会,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关系网,因此,他们无需行贿,就能得到最新最可靠的消息。

然而,这种“国际化”有时也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对于西班牙王室的皇位之争一事,由于种种原因,五兄弟就没能取得一致。尤其为难的是内森;英国政府倾向于积极干预,而兄弟们又希望不涉足西班牙事务。他感到很无所适从。法国尽管加入了所谓的“三国联盟”(于1834年4月22日签署协议,至此成员国有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奥地利驻巴黎大使从詹姆斯·罗斯柴尔德(James Rothschild)那里得到了第一手消息;为此,内森专门派了信使去通知詹姆斯——但路易斯·菲利普可不愿火中取栗,去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尽管他的前任路易斯十八(LouisⅩⅧ)曾倾力支持费迪南德七世,路易斯·菲利普却并不想继承这种“光荣传统”,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一点要帮助克里斯蒂娜皇后的意思。

尽管法国奉行自由开放的政策,但这种政策是强加在路易斯·菲利普身上的;他在信念上绝不是一个立宪主义者。并且,他心里明白:不能与东欧诸国的意愿相违背,如果没有这些保守国的支持,他的皇位也就摇摇欲坠了。另外,他还酝酿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计划,那就是让王位继承人奥尔良公爵娶一位奥地利皇室公主.作为国王的密友和心腹谋士,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深知这位君主的想法,因此他觉得如果不想惹怒国王的话,自己最好不要理会西班牙那一团难缠的乱麻。远在维也纳、法兰克福和那不勒斯的几个兄弟受梅特涅的影响,也不想牵扯进去。那时,这五个兄弟还属于同一公司,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内森心中的算盘

尽管考虑到了各方的阻力,内森还是力排众议,坚持接受西班牙的贷款请求。对于这一决定,他自认为有两个相当充分的理由。首先,如果答应借款给西班牙(实际上也就是借钱给克里斯蒂娜皇后),他将与英国政府的积极干预态度保持了一致,并且还将有利于他的那一项正在策划之中的事业——一项前景非常乐观的事业。那时,汞(quicksilver)还非常稀有,海外的产量非常微不足道,而欧洲大陆上仅有两处产地。一处是奥地利的伊德里亚(idria),已经被罗斯柴尔德买下来并开采多年了;另一处是阿尔马登(almaden),该矿的产出构成了西班牙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是哪个公司能将这两个矿场都纳入囊中的话,就完全可以形成垄断了,能够随心所欲地左右这种金属的价格。

这就是内森心里打的小算盘。他想以经济援助为砝码,取得阿尔马登汞矿的经营权。16世纪时,该矿处于富格尔(Fuggers)家族(15至19世纪德意志著名的工商业和高利贷家族)控制之下,这一点对于内森很有诱惑力——富格尔家族当初也是权倾朝野、富甲天下的,这与他们多么相似啊。内森派儿子莱昂内尔(Lionel)去马德里(Madrid,西班牙首都)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西班牙政府根据摄政皇后的意思,决定拍卖阿尔马登汞矿的开采权,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提高汞矿的产出。政府将与中标企业签订期限为五年的合同。那时,该矿的年产量仅为16000到18000英担(hundredweight,衡量名;在英国等于112磅),每英担价格为37比索(peseta,西班牙货币单位100分)。财政部收到了一大批投标书,一一地进行对比。

罗斯柴尔德家族采用了一贯的伎俩,他们的报价比其他公司只高出5里亚尔——他们预计其他公司的报价不会超过54里亚尔。西班牙政府非常倾向于把矿租给罗斯柴尔德公司;其实不只是报价高的原因,早在招标之前,内森就让莱昂内尔捎话给财政部高层,说愿意向其提供1500万的低息贷款,对于深陷窘境的西班牙政府而言,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再说,政府更愿意与实力雄厚的像罗斯柴尔德公司这样的国际性大企业进行交易,而不愿跟国内财力薄弱的小银行打交道。

内森对其他企业报价的预测实在准得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最高报价恰好是54里亚尔;而他企业的报价正好比这个价格高出了“区区”的5里亚尔。于是,罗斯柴尔德企业无可争议地取得了这个项目。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与西班牙财政大臣约瑟·托雷诺伯爵(Count Jose Maria Toreno)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后来,合同还由皇后亲自签署批准。为了显示这一合作的成功,西班牙政府还特地任命莱昂内尔为天主教伊萨贝拉团体(Order of Isabella the Catholic)的一员。

贿赂皇后和财政大臣

财政大臣托雷诺(Toreno)一生经历过许多惊涛骇浪。在1808年的拿破仑一世时期,他牵头建立起了英西联盟来专门针对这个来自科西嘉(Corsican,拿破仑出生地)的军事奇才。他思想比较开明,倡导出版自由,主张废除宗教异端裁判所,消除禁锢整个西班牙的宗教等级制度。因此,当守旧、反动的费迪南德七世复辟时,他被迫离开西班牙,在巴黎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认识了詹姆斯·罗斯柴尔德。也许是因为詹姆斯拒绝借给他钱,所以后来两人闹翻了。然而,世事难料,费迪南德七世一去世,克里斯蒂娜皇后就将他召回,并于1834年6月15日任命他为财政大臣。现在,这个人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非常重要了——尽管他们只是通过内森所在的伦敦分支干预西班牙事务。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这个隐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因为作为财政大臣,托雷诺需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金援助来维持政府的正常周转。按照家族历来的做法,5月27日(合同签订后不久),莱昂内尔就请求政府对合同做几项改进——都是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其中最重要的改动就是,西班牙政府宣布放弃在三年后可以选择终止合同的权力。而相应地,罗斯柴尔德家族答应适度上调租金。议定结果是,他们将支付55比索/英担。到1835年6月4日,所有的改动都定下来了。在谈判过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设法对有关的重要人物施压,包括皇后本人——他们送给她相当大的一笔钱,据说有50万法郎之多。当时,西班牙财政亏空,皇后的日子也捉襟见肘,所以对于这个“小礼物”,她自然分外喜欢。

双方对这一交易都很满意。罗斯柴尔德家族由此建立起了对汞矿的垄断,可以将成本仅为55比索/英担的汞以76比索甚至更高的价格在伦敦市场上出售。显然,获利非常丰厚。并且,他们还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出——西班牙政府也从中受益,一再地要求提高税赋。

然而,由于政府积弊和连绵不断的内战,西班牙的财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矿场的收入和不久前刚借的1500万法郎远远不能填补这个无底洞。现在,托雷诺也不计较上次的冷遇,又向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就是向詹姆斯——请求贷款。然而对于詹姆斯而言,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要借钱给他——政治上跟西班牙没有什么关联,并且汞矿合同也早已签好了。于是,詹姆斯毫不迟疑地拒绝了。托雷诺愤愤地离开了,从此,他不仅对詹姆斯,而且对整个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怀恨在心。费尽周折后,托雷诺终于与另一个银行家阿杜安(Ardouin)签订了贷款协议;虽然钱借到了,但条件相当苛刻。西班牙政府如此忙不迭地借钱,简直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这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警觉起来,意识到这个政府的财政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其他的四兄弟一开始就不赞成借钱给西班牙,现在更是忧心万分,担心那1500万收不回来。大家都责备内森不该一意孤行。不过到最后,几兄弟还是达成了一致,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迫使西班牙还款。

他们的这一举措更是激起了托雷诺的敌意,他开始千方百计地阻碍政府还款。最终,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罗斯柴尔德家族收回了一大部分贷款的现金,其余的部分政府实在无力支付了,不得已只好用那个不靠谱的阿杜安债券来抵债。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说起来,他们的手段也很简单——贿赂这个难对付的财政大臣;这个人的胃口实在是不小,最初,给了他130万法郎,后来,在还款的谈判过程中,又给了30万法郎,一共160万法郎。

让内森惊惶失措的消息

收回贷款后,几兄弟在巴黎会晤,都表示对西班牙政府的态度非常愤怒,尤其是对恩将仇报、卑劣无耻的托雷诺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决定要狠狠报复他一下。实际上,他们只是稍稍利用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使股市陷入熊市,就足以让可怜的托雷诺苦不堪言了;这个我们将在后面细说。

总之,现在,这笔交易使得几兄弟心里都不痛快。为了摆平这桩危机四伏的生意,詹姆斯赶赴伦敦与内森会面;同时也顺便处理其他事情,要与商界的一个朋友唐·胡安·阿尔瓦雷斯·门迪萨瓦尔(Don Juan Alvarez Mendizabal)谈谈有关葡萄牙公共财政的事。就在此时,传来消息说:由于对英法的干涉无能为力,马丁尼·德拉·罗沙(Martinez della Rosa)内阁被迫辞职,而接任的居然是臭名昭著的托雷诺。听到这一消息后,内森惊骇万分,尽管有一条随之而来的好消息——托雷诺想要任命门迪萨瓦尔(此人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向来交好)为他的财政大臣。

对手托雷诺的升迁、财政状况的窘境,以及军事方面相对于卡洛斯的劣势,使得内森对自己在西班牙付出的一切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昔日引以为傲的汞矿也让他心绪难平了。作为摄政皇后的支持者,如果卡洛斯得势的话,那么内森在西班牙的利益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因此,他竭尽全力鼓动英、法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在法国这边,他劝服法国政府让外国联军(Foreign Legion)完全听从皇后的差遣;在英国这边,尽管受到保守派(Tories)的强烈反对,他还是支持建立起了一支志愿军,积极协助这支军队的招募、组建。如果没有他的资金支持,这件事是绝对办不成的。

奥地利驻伦敦大使馆的理事冯·胡梅劳尔(Von Hummelauer)一向对内森颇有微词。他从内森手下的一个职员那里听说了内森的这些支持西班牙皇后的活动,于是更加断定内森没有安安分分地尽到作为奥地利顾问的职责。从此,这个人就经常向梅特涅报告内森的活动,并受到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