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1
4584400000002

第2章 世界历程(2)

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将琉球纳入其版图之下,并于1879年对抗清廷争夺统治权时,以武力强迫琉球改制为冲绳县,派遣陆军400余人,宪警人员100余人及内务大臣松田道之驻扎当地。同年3月13日,尚泰国王被迫放弃王宫,逃匿至儿子尚典的官邸,2个月后又被强制移居东京,谒见明治天皇,受封为日本侯爵,直到死后才被运回故里安葬。

德英两国君主会商结盟事宜

8月23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参加弗里德里希(1888年去世)遗孀的丧礼,在卡塞尔附近的威廉高地宫殿会晤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提及德国与英国联盟的可能性。

德皇强硬要求英国国会通过与三国同盟(指1882年德国、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秘密签署的联合防御协定)结盟时,不可含糊其词。

北京条约结束义和团起义

9月7日。中国同12个国家签署条约,正式结束了义和团运动。以一个秘密团体为先锋,并由成千上万名农民支持的起义终因缺少武器和训练不良而失败。中国必须赔偿7·39亿美元,并允许外国列强屯兵北京和一些主要港口,必须接受经常对西方国家有利的一系列贸易协定。这一条约削弱了皇太后慈禧的控制权。慈禧曾支持这一起义,并把起义看成是全国性保守运动的一部分。马京利遇刺身亡

9月14日。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马京利因伤重不治,在纽约水牛城的朋友家中逝世。8天前,他在音乐圣堂的泛美展览会中举行欢迎会时,被一名28岁的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刺客柯罗哥兹当场被捕,第二天便伏首认罪。而继任总统职位的是现任副总统萧道尔·罗斯福,他曾于1899~1900年出任纽约州州长。在宣誓就职典礼之前,罗斯福莅临前任领袖的停柩处,默哀致敬,并在宣誓词中严肃地表示“我希望说明,我的目标是继续发扬马京利总统为我们挚爱的国家之和平、繁荣与荣耀所定下的政策”。

西非阿善提王国覆亡成为英国殖民地

9月26日。西非阿善提王国因抵抗英军失败,结束了300年的王国历史,成为英国殖民地。

15世纪以后,黄金海岸(在1957年独立,即今加纳海岸)先后有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至此争夺黄金与奴隶贸易的主导权。最后,在英国赢得这场贸易战争的胜利后,又开始实施它的殖民政策,对远自17世纪末即统治加纳森林地带的阿善提王国进行武力压迫。现在,这片森林仍落入英国手中。

英殖民大臣张伯伦为波耳战争辩解

10月25日。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在爱丁堡的一次演说中表示,英国政府为避免与波耳人作战,已作到仁至义尽的地步。他认为英国对波耳人提出的条件比任何国家对敌方提出的条件都要优惠,但由于波耳人一味坚持作战,迫使英国不得不采取最强硬的措施;并声明,凡是认为英国今日之举是野蛮残酷行为的国家,英国政府也可以在其历史中找到同样的例证。

屡遭失败的布尔人游击队继续抵抗英军

11月30日。布尔战争已持续了两年多,目前仍没有停火迹象。英国人控制了南非的一些城市。但基钦纳勋爵未能抓到所有游击战士,也无法摧毁他们的决心。

布尔人将领博塔·迪·韦特和斯穆茨似乎在全国各地频繁活动,他们的军队突袭英军后便消失在草原里。为了保卫铁路及通讯线路的安全,基钦纳企图沿路修筑碉堡,但却失败了。布尔人的游击队穿过这种不严密的防御工事,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外围的英军驻地捣毁他们的通讯站。他们进行突袭后,英国人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英国人靠手中的地图,永远也不会像布尔人那样熟悉农村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早些时候,基钦纳表示他的唯一心愿就是将国内的布尔人扫荡干净。他的军队开进布尔人居住区,把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布尔人都赶到集中营。数以千计的家庭披看管起来。据报道,大批的妇女、儿童已饿死。与此同时,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声称布尔人拒绝了合理的投降条件。他警告说,基钦纳可能会运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打败布尔人。还会有比集中营更加严厉的手段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英国同意将运河权交给美国

11月18日。通过今天签订的第二个海约翰—庞斯福特条约,英国同意美国在中美洲修建并管理运河的权利。但是,这项条约规定,运河必须保持中立,必须在同等条件下对两国的船只开放。如果不是美国参议院对第一个海约翰——庞斯福特条约提出修正案,美国早就得到条约中提到的大多数权利了。1899年,国务卿海约翰同英国大使庞斯福特勋爵就苏伊士运河有关规则达成了第一个条约。第一个条约中最重要一条就是不可在运河地区设防。美国参议院坚决主张在中美洲地区的运河设防,因此对这一条约提出修正案。英国拒绝接受修改过的条约。今天签订的这一条约,没有明确地禁止沿运河设立军事设施。但据报道,双方觉得满意的是,双方都不赞成提出这个问题。

李鸿章病逝于北京

11月7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县人,24岁中进士,自此步入官宦之途。太平天国起义时担任曾国藩的幕僚,奉命编练淮军,后因率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擢升为江苏巡抚。此后仕途平顺,于1870年升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但因在甲午战争中奉行避战求和的方针,导致北洋海军的失败,结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遭到罢黜。直到1900年义和团事变爆发,才再度奉命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人臣,并以“议和全权大臣”的身分与庆亲王奕代表清廷签订辛丑条约。此时,行将就木的李鸿章则因忙于卖国而一病不起。

证券行情暴跌引起恐慌

5月9日。今天是1803年以来华尔街证券日跌价最猛烈的一天。那些以往有理智的人们,拳脚相加,竞相抛售价格猛跌的证券。

行情大约在下午一点钟开始下跌。收盘时,一些证券价格已经下跌了整整20点。形势紧迫,银行家们一直商讨到夜晚,寻找办法以防止整个金融界的大灾难。虽然对这一下跌已有所预料,但还是使许多人大大地吃了一惊。人们都注视着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股票非凡的上升趋势。他们在3天以内便上涨了70点,并仍保持不衰的势头。就在这灾难性的一天结束时,他们还净增16·5点。

无尾晚礼服的创始人洛里亚尔去世

7月7日。第四代皮埃尔·洛里亚尔是靠生产烟草发财的,他用这些钱来享受一种高雅的生活。他住无意之中把一个不平常的词“无尾晚礼服”介绍给了千百万美国人。今天他与世长辞了。

1886年他在纽约附近为他的有钱的朋友们修建了一所四周环墙的豪华的花园,名叫塔克西多公园。同年,詹姆士·博特·布朗夫妇应邀与威尔士亲王(即现在的英王爱德华七世)共进晚餐。出人意外的是,亲王那天穿了一什黑色的短外套,而不穿燕尾服。布朗把这种式样带回塔克西多,于是那里的纨绔子弟便纷纷把燕尾服改成了无燕尾的式样,叫做“塔克西多”。洛里亚尔本人是否穿过这种无尾晚礼服却无据可查。

杨开慧无愧于骄杨之称

杨开慧赋诗“念兹远行人”

有革命老人曾道是:杨开慧亦愿赋诗作词,惜岁月动荡,以难留存,隐蔽于板仓老家时,一九二八年十月曾写《偶感》诗一首,五十多年后修缮故居时才得发现。诗中虽有别字漏字(特用括号标出),对丈夫的思念却凝聚纸上: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杨开慧这位出身湖南著名学者之家的闺秀,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也是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的伴侣,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牺牲之壮烈更为人们传颂。

生平

13岁时结识了“板仓杨”宅中的得意门生;

17岁时与毛泽东在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漫步;

19岁时以不举行婚礼的新方式与毛泽东结合

以党龄而论,她在女性中仅次于北京的缪伯英,

被军阀何键杀害时只有29岁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因父亲思想先进,她虽女儿身也能从小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人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翌年杨开慧便结识了毛泽东。

杨开慧之父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10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他那在门上用隶书镌刻着“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总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年少的杨开慧当时常听家长称赞润之,但只视他为兄长。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于9月间也到了那里,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据毛泽东在陕北对斯诺所述,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杨家。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湘福女中。同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取消了坐轿、婚礼,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返湘后,杨开慧便于秋季入了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京的缪伯英(何盂雄之妻)。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1923年,毛泽东赴沪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不久,她随毛泽东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毛泽东早期的一些著作也凝集着杨开慧的心血。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郊外的老家。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孩子和母亲。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牵挂。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派人搜捕到。她带着毛岸英坐牢,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

背景

据一些老前辈回忆,杨开慧从外表看文静、贤惠,

却是一位思想非常解放的女性,在湘福女中,她是唯一剪短发的学生。

据当年到过毛泽东家的一些老前辈回忆,杨开慧从外表看是位很文静、贤惠的女子,见到外人言语也不多。但从她留下的信稿和表现看,其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意志也异常坚强。

在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堪称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这不仅体现为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更重要的在于她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在共产党正式建立的几个月后便加入。她不惜牺牲,也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主要体现为信仰坚定。

在社会传统观念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户人家不让女孩抛头露面的环境中,杨开慧所走的道路,与其家庭和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她父亲杨昌济在国外留学时,就来信嘱咐一定要送开慧上学,使她成为“新政”后长沙创办的初级小学中的第一批女生。

杨开慧到北京时,又遇到“五四”运动的开展,父亲的教诲和环境影响,使杨开慧有了许多新思想。她到长沙上教会办的湘福女中时,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其三个月内蓄起发来,杨开慧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

思想如此解放的女子,同毛泽东交往才有许多共同语言。从政治角度上讲,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女性,确实无愧于“骄杨”之称!

故事

两人返湘后,毛泽东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杨开慧非常不安。毛泽东向她的嫂子表明:心爱的人只有“霞姑”

杨开慧生性要强,本想独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儿,丈夫又忙于事业。在夫妻间产生“误会”时,毛泽东写下“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杨开慧选择爱人是非常认真的。据她说,看到毛泽东的许多信“表示他的爱意”,才表示同意。1920年两人返湘后,毛泽东对杨开慧仍一往情深。不过,“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杨开慧非常不安。她当时的嫂子、杨开智的妻子李一纯(后又嫁过李立三、蔡和森),直接去向毛泽东挑明杨开慧的心思。毛泽东则说明心爱的人只有“霞姑”。据李淑一回忆,杨开慧随即收到毛泽东一首抒情的(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不久,二人结婚。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翌年,毛泽东离湘到上海工作,把已经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杨开慧生性要强,本想独立工作,但家中有幼儿,丈夫又忙于事业,一时不大好受,夫妻间也产生了毛泽东所讲的“误会”。在婚后第一次离别时,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致妻子的词《贺新郎》,说明“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并期待“重比翼,和云翥”。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时,先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杨开慧陪伴下潜入长沙,住进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挂着“板仓杨”匾额的房子。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医生)。这次话别,就成为这对夫妇的永诀!

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30年夏,军阀何键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杨开慧于10月间不幸被捕。她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回到牢房,和年仅8岁的毛岸英抱在一起,告诉他父亲一定回来打“坏人”。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