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1
4584400000003

第3章 世界历程(3)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杨开慧。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做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赵世炎21岁当少共领袖

龙华洒血说世炎

自古英雄出少年,组党建团夸世炎。为求学北上万里,觅真理飘洋天边。弱冠负笈志,济匡时篇。临刑豪语壮,今诵犹凛然。昔日师友吴玉章,曾赋一首缅怀牵: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长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提起共青团组织,现在的人们很熟悉,作为其前身之一的“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则似乎是很久远的历史。这个革命青年组织的创始者之一赵世炎牺牲时只有26岁,但他绚丽的青春却始终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生平

青少年时英语突出,追随李大钊走上革命之路

被法国警察抓捕后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23岁成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李大钊称赞他“脑子快”

赵世炎,号国富,1901年生于四川酉阳(今属重庆)一个有较多田产的工商业主家庭。少时因父亲不惜重金为儿女聘请名师,在家读书。他的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给少年赵世炎以很大影响。1912年他入高级小学,1914年随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师范附中,学业优秀,英语尤其突出。他在校内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19年,他由李大钊等介绍加入提倡新思想的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并在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1920年春,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曾组织华工斗争并参加学生运动。他被旧中国驻法使馆勾结法国警察抓捕,但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因护照已被没收,他来到原为战地的法国北方,住到华工们中间。此间,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当选为书记。这一组织的成员,回国后大都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赵世炎赴莫斯科人东方大学。翌年回国,应李大钊的要求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并主办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张家口等地十分活跃,除在知识分子中活动,还大力做工人和蒙古族的工作。李大钊称赞身边这位主要助手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春,奉系军阀控制了京津一带。赵世炎因长期出头露面难以立足,被调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此后,他组织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同年7月,赵世炎被捕牺牲。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形容赵世炎的性格像一团火,总在燃烧并照耀着他人。在他的影响下,妹妹赵君陶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并与著名革命先烈李硕勋结婚,他们夫妇的儿子便是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背景

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

到了法国他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赵世炎那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在以革命与战争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上半叶,残酷无情的环境使那些有良知和正义感的青年选择了到外国寻求真理,奋起与国际垄断资本抗争,再回过头来挽救中国的道路。

赵世炎求学之际,正是国际垄断资本残酷剥削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时为争夺殖民地相互进行大战的时代。资本主义虽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形态,但是它的自身矛盾和造就的社会弊病也在当时暴露无遗。赵世炎过去身处封建长夜难明的赤县,憧憬资本主义的法国,并想到那里寻求真理以改造中国,无疑是进步的要求。待到他身处于西方社会之中,一面看到大亨们灯红酒绿的奢靡享受,一面目睹穷苦工人特别是外来劳工的非人待遇,自然从心底唤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吼声。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到了那里,他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由仰慕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变为向往十月革命的红旗。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出身的知识分子,赵世炎献身于工人解放和青年进步的事业,显得更为可贵。他从小钦佩中国古代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青年时又以少年中国学会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自勉。为这一理想,他献出了全部青春和热血。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意义上讲,赵世炎等先烈的理想追求,仍应作为接力火炬,传给那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青年人!

故事

战后法国曾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中国劳工,

赵世炎帮助华工们争取人身自由,回到祖国怀抱

去法国之前,赵世炎曾认为那里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发祥地。赴法后,他到铁工厂打工并参加清扫战场,发现了许多中国劳工——据了解其在法总数竟有20万人。这些人衣衫褴褛,干最累最危险的活,更可悲的是人身还要受军方和资本家支配,等同于奴隶。

原来,法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缺乏人力,只用很少的钱就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到大量中国劳工。按合同这些人终身要受法国陆军支配,伤病死亡均不管,日后只有再缴纳600法郎并找5个保人,才能恢复人身自由。当时华工们年积蓄不过几十法郎,根本付不起“赎身费”。看到如此蛮横的条件和无耻的剥削,赵世炎和李立三等约定,首先要争取华工的人身自由。

在国内,赵世炎原是出身富家的“少爷”,此时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战后法国物质条件很差,华工们往往要住破房和帐篷,吃黑面包,在原战地干活还有踩上残存地雷的危险。赵世炎却不顾这些,同华工们一起工作,并启发这些没有文化的同胞认识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他还组织同学深入到法国各地的华工中,召开大会,建立组织并发行《华工周报》,终于掀起了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争取人身自由的浪潮,并得到了法国进步舆论的同情。

经过斗争,这些吃尽苦头的华工最后基本得到自由,随后差不多都回到了虽然苦难却毕竟有亲人的祖国。因他们多来自华北,日后赵世炎长期在北方工作时,有的人遇到他便如同见到亲人。

省委秘书长叛变,敌人在赵世炎家中蹲守。妻子、岳母从窗台推下花盆,但风雨太大,赵世炎没有发现,结果被捕

据说赵世炎的头颅被砍下后,身躯久久不倒,吓坏了刽子手

1926年,北京发生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率北方区委机关避人苏联使馆,赵世炎也奉命转移到上海。随后,赵世炎以“施英”为化名,发动了一系列工人罢工,并秘密组织武装起义。因他在莫斯科受过军训,此时就在秘密训练点亲自教授如何射击和组织战斗队形。

1927年3月,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后,他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只有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向着3000直鲁军发起冲击。由于工人们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经历战阵,赵世炎便亲临火线,纠察队员见带头人如此无畏,也都勇敢地冲锋向前。

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4月12日开始了反共屠杀,赵世炎等人转入地下。当时不断有人牺牲,也有意志不坚定者脱党和叛变,赵世炎每次主持江苏省委的会议时见来人越来越少,就一再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有的同志报告说路遇叛徒敲诈勒索,威胁不给钱就要去告密。赵世炎听后愤然表示:“绝不能给钱!以后遇到叛徒就要想法甩掉他,摆脱不了就找组织想法干掉他!”他提议建立工人秘密武装“红队”,以对付叛徒特务。在他牺牲不久后这一组织由周恩来组织起来,成为令叛徒敌特丧胆的“伍豪之剑”。

1927年7月2日那天风雨交加,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闯进赵世炎的住所。此时,他外出未归,敌人在屋里蹲守。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焦急万分,在窗口见他走进院门时便奋力把报警的花盆从窗台上推下去,可惜因风雨太大,赵世炎未看见仍走了进来,结果被捕。在提审中,赵世炎坚定地表示:“志士不辞牺牲。”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

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重臣,被誉为清朝末期的“中兴元老”,中国洋务运动的主将之一。1823年2月15日生于合肥一个耕读之家。1847年中进士,曾师从曾国藩。1865年任两江总督。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朝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1896年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创办江南制造局等一系列洋务举措、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然因其主持外交中多有丧权辱国之举,留有污名。

弗雷德里希

(1901·6·5~1984)德裔美国政治学家和法学家。生于德国莱比锡。先后就学于马尔堡、法兰克福、维也纳、海德尔堡等大学。1925年在海德尔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旋往美国,1926~1971年在哈佛大学讲授政治学和政体论,并任海德尔堡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曾为美国政治和法哲学学会创始人之一。1946~1949年任德国政府顾问。50年代去波多黎谷。专门研究宪政民主和极权主义,倡导从历史观点研究现代政治学,指明每一历史关键处的超验正义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对立宪政府的理论与实践作了深刻剖析。著述甚丰,主要有:《立宪政府和民主:欧洲和美洲的理论与实践》(1937、1941)、《普通人的新信念》(1941)、《注定和平》(1948)、《康德哲学》(1949)、《极权主义专政和独裁政府》(与I·K·布热津斯基合著,1956)、《国家的构成理由》(1957)、《法哲学的历史考察》(1958)、《人类及其政府》(1963)、《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三维》、《政治理论导论》(1967)等著作及200多篇论文。

吴庭艳

(1901·1·3~1963·11·2)南越伪政权“越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55~1963)。生于王都顺化一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入修道院学习。1921年在顺化国子监后补学堂毕业。后历任县长、省长等职。1933年任阮氏王朝末代在王保大的内政大臣。1940~1945年在日军侵越期间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1946~1954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时期,与法国勾结,组织“国家革命主义者团结运动”和“天主教协会”等组织,破坏抗战事业。1950~1954年再次去美国,回国后任保大政府总理。1955年在美国指使下废黜保大,改称“共和”,自任总统兼总理和国防部长。任内成立伪国会,制订伪宪法;根据“消灭越共绝不手软”的方针,颁布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建立集中营的《第六号法令》,允许伪军警、特务以“卫国和公安”为名随时逮捕可疑者的《第四十七号法令》,以及《第十号法令》,规定在南越全境设立“特别军事法庭”,凡是“损害或企图损害国家安全者”,处以死刑或终身苦役,不予减刑,并不准申诉,判决后立即按“军法”就地执行;还颁布修改国籍法的《第四十八号法令》,规定“凡在越南出生的儿童,其父母均为中国人者,均一律为越南人”,从而剥夺了几十万在当地出生的华侨的中国国籍。期间,大批杀害爱国人士,遭到越南南方人民强烈反抗。1963年11月,美国策划军事政变,吴庭艳及其弟吴庭儒被击毙。

苏加诺

(1901·6·6~1970·6·21)印度尼西亚总统(1945~1967)。生于东爪哇泗水。其父为爪哇贵族后裔。中学时代开始政治活动,加入三义社(后改名青年爪哇)和伊斯兰教联盟。1925年从万隆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在此前后逐步形成社会民族主义理论,即玛尔哈恩主义(贫民主义)。1926年创办研究俱乐部,次年改组为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后又改称印度尼西亚民族党。1929年12月被捕,次年8月被判处4年徒刑,在法庭上发表著名的辩护词《印度尼西亚的控诉》,强烈谴责殖民主义的罪恶,表达了印尼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坚定意志。1931年12月提前获释。加人印度尼西亚党,任主席。1933年再次被捕,1942年初日军入侵印尼后,被释放。日本占领时期,历任民众总力结集运动委员长、爪哇奉公会中央本部长、中央参议会议长、印度尼西亚独立准备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企图依靠日本取得独立。1945年6月首次提出“建国五原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或民主;社会繁荣;信仰神道。同年领导八月革命,8月17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次日以潘查希拉为基础的宪法通过后,就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任总统。荷兰殖民势力卷土重来后,1948年12月首都日惹被攻占,他被俘。翌年7月获释。荷兰被迫承认印尼独立后,于12月任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总统。1950年8月17日任印度尼西亚统一共和国总统。1955年为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发起人之一。1957年2月21日公布《苏加诺总统方案》,宣布西方式的民主制不适合印尼,主张建立“有领导的民主”,引起激烈反对和叛乱。1959年7月解散制宪议会,宣布恢复1945年的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同年8月17日颁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治宣言》,作为国家基本政治方针,1965年九三○事件后,总统权力逐渐被苏哈托军人集团削弱。1966年7月“终身总统”职务被取消,次年3月被剥夺总统权力。后被软禁,病逝于雅加达。著有:《在革命的旗帜下》(2卷)、《沙丽娜》、《苏加诺自传》等。

沙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