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1988)阿努尔福·阿里亚斯·马德里,巴拿马总统,1941年1~10月、1949年11月~1951年5月、1968年10月1~12日在任。巴拿马主义党领袖。1901年8月15日生于巴拿马科克莱省省会佩诺诺梅,曾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首都第二医学院教授兼外科和妇科主任,历任国家医学防病委员会和全国卫生委员会委员、社会福利与卫生组织负责人、农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等职。曾出任驻英、法、瑞士和丹麦大使。1930年创建民族革命党,1939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后于1941年1月2日就任。任内提出“巴拿马主义”的理论,颁布新宪法中心口号是“为巴拿马人民的幸福建立巴拿马政府”。一方面强调发展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立社会保险、农牧业银行,宣布零售商业国有化以发展民族经济;另一方面排斥和迫害其他民族,主要是讲英语的安第斯人和中国人(多为零售商)。在对外政策方面,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情德、意等轴心国,反对美国在巴拿马建立防御设施的要求。1941年10月被一次军事政变推翻,流亡到中南美各国。1945年回国发动一次未遂政变。1949年迪亚斯总统逝世后,被推举为总统,同年11月开始执政。提出废除1946年宪法,恢复1941年宪法,解散国民议会和最高法院。后又一次被军事政变推翻,流亡到阿根廷。1960年恢复公民权。1963年将民族革命党改组为巴拿马主义党,1964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1968年5月再次参加竞选,获胜后于10月1日第三次就任共和国总统,11天后被托里霍斯将军发动的政变推翻,流亡到美国。1978年6月回国继续担任巴拿马主义党主席。1982年该党分裂,他所代表的一派改名真正巴拿马主义党,1984年作为民主联盟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再次失败。1988年病逝。
巴利维安
(1901~)乌戈·巴利维安·罗哈斯,玻利维亚军人委员会主席,1951年5月~1952年4月在任。出生于拉巴斯。曾任国防副国务秘书。1951年5月就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1952年4月9~12日,民族革命运动领导人民起义,推翻军人执政委员会政府,将其赶下台。
巴蒂斯塔
(1901~1973)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萨尔迪瓦尔,古巴总统,1940~1944年、1952~1954年、1954~1958年三次在任。1901年1月生于古巴奥连特省。1921年参加军队,在军队中担任速记员。1933年,率领一批军人发动军事政变,逮捕并撤换了大批高级军官,推翻了曼努埃尔政府,推举资产阶级左派格劳圣马丁为总统,本人则攫取了上校军衔,担任参谋长。1934年,又通过政变上升为军队的统帅,成为1934~1938年这一时期的国家实际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血腥镇压人民的抗议运动。1938年以后,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在当时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条件下,被迫做了某些政治上的让步。1940~1944年任共和国总统。1944年选举失败下台。1952年3月10日又发动军事政变,再度上台,建立了独裁统治,镇压人民,解散国会和政党。1954年选举连任总统,继续进行独裁统治。1956年11月~1957年2月,多次宣布停止宪法保证,杀害许多爱国民主人士,把国家的主权和资源出卖给美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抗。1959年1月,被卡斯特罗领导的起义军推翻。1959年1月1日逃往多米尼加。1973年8月死于西班牙。
乌鲁蒂亚
(1901~)曼努埃尔·乌鲁蒂亚,古巴总统,1959年1月5日~7月16日在任。1901年生于古巴亚瓜哈伊市,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律师和法官。1959年7月辞职后移居国外。主要著作有《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同伙》。
本杰明·哈里逊
(1833~1901)美国第二十三任总统,1889年3月~1893年3月在任。1833年8月20日生于俄亥俄州,毕业于迈阿密大学。1835年获律师资格。内战爆发后参军任少尉,并以将军军衔退役回到印第安那波利斯。两次竞选印第安州州长都告失败,但在1880年被选入美国参议院。1888年被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以著名的“前门廊”方式展开竞选,即站在他自己家的前门廊前,向那些来访问他的代表团发表简短的演说。实行高关税是他的主要政见,最后击败克利夫兰而当选总统。在任期间,曾通过了几项重要的立法,包括“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这一法案在后来的国内事务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用以保护美国企业利益的“麦金莱关税法”,和用以抚恤内战后退役军人的“退休法案”。在外交方面,于1889年促成了在华盛顿召开的“泛美会议”,加强了美国同美洲各国间的合作。还主张建立行驶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舰队和更有效的商船舰队,以作为外交政策的后盾。令他苦恼的是,始终未能兼并夏威夷。在1892年的大选中,克利夫兰东山再起击败了他。1901年3月13日死于印第安那波利斯。
麦金莱
(1843~1901)威廉·麦金莱,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1897年3月~1901年9月在任。1843年1月29日生于俄亥俄州的奈尔斯。是一个铸铁匠的儿子,上过阿勒格尼学院。内战爆发后,参加了联邦军队,并以少校军衔退伍。34岁时进入众议院,不久就担当了赋税委员会的主席。在众议院的14年期间,成为共和党主要的关税专家。1890年所制定的一项法案被称为《麦金莱法案》。后来被选为俄亥俄州州长,并任满两届。1896年,坚决主张金本位制度的麦金莱,在选举中击败对手而当选为总统。在任期间,召开国会特别会议,批准了《丁利关税法案》,这在当时是历史上最高的关税率,并使作为工业联合企业的托拉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国外,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菲律宾这个热带国家,从而把当时已经是强国的美国,推到了世界事务的舞台上。1900年,以坚持共和党大得人心的“吃饱吃好”的主张,顺利地赢得了第二届任期。但是,第二届任期未及一年,就遭到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枪击,于1901年9月14日身亡。
埃乔伦
(1850~1901)费德里科·埃拉苏里斯·埃乔伦,智利总统,1896年9月~1901年在任。生于圣地亚哥。其父是前总统埃拉苏里斯·萨尼亚图。曾就读律师专业,1873年获律师资格。但从未操过律师工作,喜欢过清闲文雅的田园生活,为人谨慎。1890年任陆军部长,积极参与推翻曼努埃尔·巴尔马塞达政府的活动。但主张对他们采取宽容政策。曾多次任众议员。1894年当选为参议员。1896年投身竞选总统活动,耗费大量资财才以两票之差的微弱多数战胜对手。在议会裁决总统人选时,他赢得保守党、国民党和民主自由党组成的自由——保守党联盟及反对党的支持。1896年9月就任总统。实行议会制,但实权实际上落入轮流执政的各党领袖手中。在他任职期间最大政绩在于处理同阿根廷的边界纠纷问题。1901年在任期届满前几个星期在瓦尔巴莱索逝世。
里奥斯·巴尔迪维亚
(1901~)亚历山德罗·里奥斯·巴尔迪维亚,智利前内政部长。1901年9月29日生于瓦尔帕莱索。1923年获得历史和地理教授的头衔。曾任全国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席、智利教育工作者联合会总书记和拉美教师联合会财政委员会秘书等职。1935年加入激进党。1945年和1949年当选为圣地亚哥众议员。曾任众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一直任军事院校的教授,是军事制图方面的专家。积极参加过创建国立工程大学的工作。1946年任教育部长。1970年10月任阿连德总统政府的国防部长。1972年1月任内政部长,不久又改任教育部长。1973年9月发生推翻阿连德总统的军事政变后去职。
佐佐木更三
(1901~)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日本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国民大会全国实行委员会委员长、日柬友协会长。1901年2月5日生,宫城县仙台市人。1928年日本大学专门部政治系毕业后,参加农民运动及工人运动。1931年以来历任全国农民组合宫城县联合会书记长、宫城县一般工会委员长、日本社会党宫城县联合会常任委员、亚炭矿业会监事。曾加入右翼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全国大众党、全国劳农大众党和社会大众党。1937年当选为仙台市议会议员。战后加入社会党。1949~1976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十一次。1949年4月任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后任左派社会党总务局长、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统制(监察)委员会委员长。1955年左右两派社会党统一时任统一筹备委员长;统一后,历任选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党务局长等职。1964年任社会党副委员长,1965~1967年任委员长。1973年11月当选为日柬友协会长。1978年10月当选为日本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国民大会全国实行委员会委员长。为社会党佐佐木派(属反社会主义协会派)领袖。1954年以来多次访问中国。
库兹涅茨
(1901~)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01年4月30日生于俄国哈尔科夫。192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4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1927年在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任职。1927~1961年任纽约全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0~1954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统计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42~1944年任华盛顿战时生产局计划统计处副处长。1946年任中国资源委员会经济顾问。1950~1951年任印度全国收入委员会顾问。1949年任美国统计学会会长。1954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54~1960年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60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71年退休。因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方面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主要著作有《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1926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1930年)、《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1933年)、《商品流量与资本形成》(1938年)、《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941年)、《1869年以来的国民产值》(1946年)、《国民收入:研究的总结》(1946年)、《高收入阶层在收入和临蓄中所占的份额》(1953年)、《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1959年)、《美国经济中的资本》(1961年)、《现代经济增长》(1966年)、《各国经济增长》(1971年)、《人口、资本和增长》(1974年)等。
库兹涅佐夫
(190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第一副主席。1901年2月13日生于科斯特罗马县索菲洛夫卡村的农民家庭,俄罗斯人。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7~1931年在马克耶夫卡冶金工厂任工程师。1931~1933年同现任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一起,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和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留学、实习和研究特种钢。1933~1937年在苏联黑色冶金工业部所属诺金斯克电炉炼钢厂任车间副主任、实验室副主任和主任。1937~1940年在莫斯科特种钢生产总局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1940~1943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41~1945年同乌斯季诺夫一道任国家国防委员会负责冶金工业的副委员。1943~1944年任黑色冶金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1944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主席。1944年11月~1953年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1945~1953年任世界工联副主席和执行委员会总务委员会理事。1946年起连续当选为第二至叫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50~1953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52年10月苏共十九大起当选为中央委员。1952~1953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53年4月~1953年12月任驻中国大使。1953~1955年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1955年3月~1977年10月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77年10月起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0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第一副主席。曾多次参加国际谈判和国际会议,一再担任出席联合国大会和裁军会议的苏联代表团团长。1958年7月随同赫鲁晓夫访问中国。1962年加勒比海危机期间,派往美国就古巴问题同美国会谈。1968年苏联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两次作为苏联全权代表与捷当局会谈。1969年10月~1970年6月任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
阿布斯(1901~)赫尔曼·约瑟夫·阿布斯,西德德意志银行名誉董事长,大资本家。1901年10月15日生于波恩。曾在波恩大学和科隆大学读书。1923年在国外学银行业务,回国后在一些公司任董事或董事长。1929年参加柏林的著名银行德布吕克-希克勒公司,1935年为该公司的五个股东之一。1937年任德意志银行董事。1942年兼任国内外四十个公司的职务。1945年在英国占领区任财政顾问时曾被缺席判处劳役,1946年解除。1948年任负责运用马歇尔计划援款以重建德国的复兴信贷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1959年任董事长。他是阿登纳的密友和经济顾问,经常列席内阁会议。1951~1953年任波思出席关于德国债务的伦敦会议的代表团团长。1952~1967年任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后任董事长,现任名誉董事长。1954年他的重要兼职达三十六项,主要有:多特蒙德-霍德联合钢铁公司董事长、南德制糖公司(西德最大的制糖企业)董事长、德国壳牌石油公司总经理等。1962年起任国际金融公司咨询委员会委员。
若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