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路易·若克斯,法国艺术活动协会主席。1901年9月16日生于塞纳省布尔格·拉·雷恩市。曾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读书。1932年、1933年和1939年是国际联盟法国代表团成员。1933~1934年任空军部长秘书处副主任和裁军会议法国代表团成员。1933~1939年在国际联盟宣传处任职。1935~1939年任新闻社对外部检查员。1943~1944年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秘书长。1944~1946年任法国临时政府秘书长。1944年任国务顾问。1946~1952年在巴黎外交部负责文化联络工作。1952~1955年任驻苏联大使。1955~1956年任驻西德大使。1956~1959年任外交部秘书长。1959~1960年任总理府国务秘书。1960年7月~11月任国民教育部长。1960~1962年任负责阿尔及利亚事务的国务部长。1962~1967年任负责行政改革的国务部长。1967~1968年任掌玺、司法部长。1968~1973年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现为法国艺术活动协会主席。1978年3月率领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代表团访问中国。
佩利
(1901~)威廉·斯·佩利,美国哥伦比亚广插公司董事长。1901年9月28日生于芝加哥。父母是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192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1957年和1967年分别获阿德尔菲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2~1928年任国会卷烟公司秘书和副总经理。1928~1946年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经理。1966~1969年任未来资源委员会主席。1968年任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1972年起任董事长。1968~1971年任纽约市城市设计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国陆军服役,上校军衔。曾任欧洲战场美军心理作战部副部长。杜鲁门政府时任物资使用计划委员会主席和兰德研究公司主席。1973年4月访问中国。
绍斯
(1901~)欧仁·绍斯,卢森堡前副首相兼司法大臣、内政大臣和武装部队大臣。1901年5月11日生。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读书,获法学博士学位。1925年当律师,后任律师协会主席。1945~1951年任内政大臣、司法大臣和体育大臣。1951年起任欧洲委员会委员。1958年起任欧洲议会议员。1959~1966年任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和国防大臣。1969~1974年任副首相兼司法大臣、内政大臣和武装部队大臣。
泰勒,马克斯韦尔·达文波特
(1901~)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退役陆军上将。1901年8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基特斯维尔。1922年毕业于美国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22~1923年在工兵学校学习。1932~1935年先后在炮兵学校、指挥相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就读。1935~1939年在日本东京学日语。1927~1932年在美国军官学校任法语和西班牙语教员。1937年任驻中国北平助理武官(当时史迪威任武官)。1942年任第八十二空降师参谋长和炮兵司令。1913~1914年参加西西里和意大利本土战役。1944~1945年任在西线的第一○一空降师师长。1945~1949年任美国军官学校校长。1949年任驻欧洲美国陆军部队参谋长。1949~1951年任驻柏林美国军政府和陆军部队司令。1951~1953年任美国陆军负责作战和行政的副参谋长。1953年任驻南朝鲜第八军军长,同年升为陆军上将。1954年任远东美国陆军部队司令。1955年任驻远东美国和联合国军司令。
1955~1959年任陆军参谋长。1959年因战略思想与当局不合,辞职退役。1959~1960年任墨西哥电灯和电力公司董事、董事长和首席执行人。1961年任林肯艺术中心主任。1961~1962年任总统的军事代表,并赴南越,策划和部署“斯特利-泰勒计划”,进行“特种战争”。1962~1964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64~1965年任驻南越大使。1965~1969年任总统的特别顾问,并任国防分析研究所所长,还兼任总统的国外情报活动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主席。他是“当前危险委员会”成员。著作有《音调不定的号角》(1960年)、《灵活反应》(1967年)、《剑和犁头》(1972年)、《不稳定的安全》(1976年)等。
索拉诺·利马
(1901~)维森特·索拉诺·利马,阿根廷前副总统。1901年9月21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拉马约城。192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开业当律师。青年时代参加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保守党。1923~1930年任省的众议员。1932~1935年任国民议会议员。1938年再度任省众议员。在庇隆执政时他是个积极的反对派。1947年主办《北方报》时,以“藐视长官罪”下狱,报纸被封。1955年庇隆被推翻后,他提出必须让庇隆参加国内的政治生活。1951年、1958年及1963年三次作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都未能取胜。他领导的人民保守党是1958年从传统的保守党中分裂出来的。1973年3月当选副总统,5~7月任职。同年10月任总统府秘书长。1974年7月任庇隆夫人的私人政治顾问兼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长。
梭发那·富马
(1901~)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顾问、原万象政府和联合政府首相、亲王。1901年10月7日生于琅勃拉邦。汶孔亲王之子,苏发努冯亲王的同父异母哥哥。早年在河内上学,后在法国获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衔。1930年回老挝,任工程师。1944年任老挝技术团团长。1945年日本投降时,参加抗法组织“寮国自由民族统一战线”(“伊沙拉”),在抗战政府中任公共工程大臣。“寮国自由民族统一战线”遭挫折时,一度流亡泰国。1949年回老挝。1950~1951年在培·萨纳尼空内阁中任公共工程、邮电和计划大臣。1951~1954年任首相。1954年下台,在卡代内阁中任副首相。1956~1957年任首相兼外交、国防和宣传大臣。1957年11~1958年7月任第一次联合政府首相兼邮电和宣传大臣。此后,历任驻法国、以色列、阿联、比利时等国大使。1960年贡勒“八·九”政变后,两次组阁,同年底,美国支持富米·诺萨万右派集团攻占万象,他流亡金边,后返川圹与寮方合作反对富米集团。1962年第二次联合政府成立,再次出任首相。1964年库帕拉西等发动军事政变,他与寮方公开分裂,在十年内战中一直任万象政府首相。1974年任第三次联合政府首相。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任政府顾问。多次访问中国。
维沃尔德(1901~1966)亨德里克·弗伦斯奇·维沃尔德,南非前总理、国民党前主席,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积极推行者。1901年9月8日生。荷兰移民后裔。1927年从德国留学回南非后,长期担任大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1937~1918年任国民党机关报《德兰士瓦人报》主编,该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采取亲纳粹立场。1918~1958年任参议员,不久成为参议院国民党党团领袖。1950~1958年任土著人事务部长。1958年起连续当选众议员,同年任国民党主席并任南非联邦总理。为了拒绝英联邦中第三世界国家对他的政府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批评,在他建议下,南非在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由他继续担任总理。1966年9月6日被刺身死。
维克勒马辛哈,斯·阿
(1901~)斯里兰卡共产党主席。早年在英国学医。1930年回国。1935年参加创立平等社会党,后该党为托洛茨基派把持,被开除出党。1910年创立统一社会党,翌年被政府取缔,他被捕入狱。获释后,于1913年参加创建锡兰共产党,1950~1955年任总书记,1956年任主席。1956年起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64年锡共分裂,以维克勒马辛哈、克尼曼为首的一派和以桑穆加塔桑为首的一派都用锡兰共产党的名称(后来前者改称斯里兰卡共产党)。1972年该党八大时当选总书记至1973年9月。1975年9月九大时,当选为主席至今。1956年9月率锡共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中共八大。
赛明顿(1901~)斯图尔特·赛明顿,美国参议员、前国防部空军部长,民主党人。1901年6月26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1923年耶鲁大学毕业。1925~1927年任东方陶瓷生产公司总经理。1927~1930年任峡谷器械公司总经理。1930~1935年任殖民地无线电公司总经理。1935~1937年任拉斯特利斯钢铁公司总经理。1938~1945年任爱默生电气制造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1945~1964年在华盛顿的剩余物资局任职。1946~1947年任负责空军的助理陆军部长。1947~1950年任国防部空军部长。1950~1951年任国家安全资源委员会主席。1951~1952年任金融复兴公司总裁。1952年起任现职。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文明开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启蒙者之一。
19世纪开始,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已觊觎东方,当时最大目标是中国,日本也在其中。因此,一些有识之士从19世纪初叶起,就提出购买西方军备,以强固国防,抵御外国势力侵入。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使之沦为列强割据的对象。中国的遭遇唤醒了这些有识之士。他们认为,救日本的根本之计,惟有改革,吸收西方新的知识。可是,他们的要求遭到镇压。福泽谕吉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于1835年1月10日(日天保5年12月12日)生在当时已成为商业城市的大阪。两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和兄姐回到九州故乡。在当地藩塾中接受儒学教育。尊王攘夷是当时儒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他们也要求改革,但首先要维持原体制。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青年福泽,因此他想上长崎学习;1854年2月由奥平资助到了长崎。不久离开长崎,在长兄的帮助下,进了大阪绪方洪庵的适塾(适适塾)学习,继续钻研兰学。
绪方洪庵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教育家,在日本文明开化史上占有很高地位。在适塾受教育的时间虽不长,但对以后福泽思想的影响却很大。他的思想从儒学转到西洋的实利主义,后来又从怀疑和敌视“汉方医”,鄙视中国、朝鲜而主张“脱亚论”,其思想根源,部分就在这里。1858年(日安政5年)中津藩命令他到江户,担任藩属兰学塾(庆应义塾的前身)的教员。他在江户结交一批兰学者,下决心要学英语。1860年(日万廷元年)福泽得知幕府将派遣一个使团前往美国,交换日美友好条约批准书,他就设法当上军舰奉行木村摄津守的从仆得以随行。
福泽这次出国,时间虽不长,获益却匪浅。回国后,幕府命他在主管对西洋交涉事务的外国方中工作,专门翻译外交文书。1861年(日文久元年)结婚,担任遣欧使团随员,于12月出国一年,较详细地考察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两次出国,使他有机会亲睹、直接吸收西欧的一些先进文明;进一步地激发了他的反封建意识。1866年(日庆应2年)秋,福泽毅然放弃佩刀的权利(佩刀是士族的特权,平民不许佩刀),反对尊攘派等等,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
回国后,福泽致力于介绍西洋文明。从1866~1872年(庆应2年到明治3年),他撰写、出版不少这类书刊,如《西洋事情》、《西洋旅案内(西洋旅行指南)》、《条约十一国记》、《掌中万国一览》、《英国议事院谈》、《世界国尽》等等,介绍欧洲的政治制度、美国的独立宣言,以及阐述自由、法治是文明的主要条件等。他指出当时中国的顽固保守派,在鸦片战败后,仍然不顾国家面临的危机,一味盲目排外,使国家濒于垂危;日本的尊攘派,在他心目中同样是不顾国家安危的顽固派,只知高唱排外,而不问国家的前途。他说:“日本国人而有真正报国之心,则不应喋喋于开锁之利害,而当谋富强之开国”。他反对当时尊攘派那种不务实际而唱高调的做法,和他以后讲求实利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1868年上半年,福泽又随遣美使团到了美国。他买了大量有关经济、法律、史地和物理方面的书籍,准备回国后深入研究欧美社会的构成原理和产生这种文化的基础。他这种行为受到幕府的谴责和处分。1868年(日明治元年)8月,他辞去政府职务,专心从事庆应义塾的教育,次年,又分余力从事出版,致力于文明开化的启蒙普及工作。
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特别重视人才的培育。早在1862年(文久2年),他就一再提及“当今之急务固属富国强兵,然富国强兵之本,唯在专心培育人才。”他对庆应义垫付出极大心血;除规定塾则,注重纪律外,还在生活健康各方面注意学生的成长,如设立医务室,提倡运动。在塾中采取不分师生,一律平等的做法,以贯彻他“不培养统治者,也不培育被统治者”的教育目的。他这种教育目的和方法,在明治初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当时不但庆应的学生人满,就在日本各地,也纷纷仿效成立不少类似的学塾。福泽本人也在京都、大阪和德岛等地设立过分校,并向公私立学校输送过师资。无怪以后他在《福翁自传》中说;“(洋学)由我形成了西洋方式的独家专卖”。这样做当然会使毁誉并来,尤其是1872年《劝学篇》(有译作《学问之道》的)出版后风行一时,非难责怪之声也日见增多。
《劝学篇》中,福泽主张人和人之间,应平等和独立,只有每个人能独立之后,国家才能独立。人身的独立,必须反对以当时卑屈的封建道德观来学习西洋文明。这种提法,显然是针对日本在开国以后,一切屈从于欧美的情况而发的,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当头棒喝。从中也可以看出,他虽主张文明开化,可是怎样去达到目的,却和当时在朝的想法并不一致。
1875年,福泽出版《文明论概略》一书,批判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只在生活上、风俗上洋化的做法。他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野蛮、半开化和文明三类,日本则列于半开化国家之中。说:“仿效西洋文明为日本今后之急务,然其顺序应为;人心→政法→衣、食、住。”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以身作则,例如他不穿西装是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