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4
4584700000015

第15章 宗教哲学(3)

吉卜森

美国心理学家。1904年2月27日生于俄亥俄的麦库尼尔斯威尔。1925年就学于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1946年服役于美国空军(美国空军航空心理学研究部主任):从上尉晋升为中校。1932年与埃琳诺·吉利尔·杰克结婚;有两个孩子。1928~1949年在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史密斯学院任讲师,付教授;1949~1972年在纽约伊萨卡的康乃尔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61~1964年为系主任);1935~1936年在康涅狄特克的纽黑文为耶鲁大学研究员;1954~1955年,为伯克利的加川大学访问教授;1955~1956年为牛津大学老富布赖特研究学者;1958~1959为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1963~1964年为加州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73年为坎布里奇的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教授,1978年为戴维斯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教授。1959~1960年为美国东部心理学会主席。荣获:1952年霍华德·克罗斯比·沃伦奖;1961年,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4年与1972年全国健康职业发展协会奖。获如下大学名誉博士:1973年爱丁堡大学;1976年乌普拉萨大学。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全国科学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死于1979年11月11日。

著述

I.心理学

《视觉世界的知觉》(The Petecption of the Visual World)波士顿,豪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50年版。

《作为知觉系统的感觉》(The Senses Considered as Perceptual Systems)波士顿,豪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66年版;伦敦,艾伦与恩温出贩公司1968年版。

《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The Ecolcglcal Approach to Visual.Perception)波士顿,豪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79年版。

《现实主义的理性》(Reasons for Realism: Selected Essays Of James J. Gibson)爱德华·里德与莱宾卡·约尼斯编辑,新泽西,希尔斯代尔,劳伦斯·艾尔鲍姆协会,1982年版。

I.其他著作

《史密斯学院的心理学研究》(Studies in Psychology from Smith College)编辑,新泽西,苦林斯顿的“心理学评论”公司1935年版。

《运动图象测试与研究》(Motion Picture Testing and Research)编辑,华盛顿国家出版总局1947年版。

研究著作:

《纪念詹姆斯·J.吉卜森论文集》(Perception:Essays in Honor of James J.Gibson)纽约,伊萨卡,康乃尔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

詹姆斯·J.吉卜森是一个实验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导致了他的激进的认识论。他断言知觉是“直接的”,它不需要感觉分析与推理步骤,这对认识科学与哲学中的流行观点提出了严重挑战。

不象其他理论家,吉卜森对视觉的分析不是从眼睛视网膜的映象开始。他的起点是由来自物体表面及地面的光的反射所组成的有结构的“视觉排列”(opticorry)。视觉排列独立地存在于任何观察者中,而且它的结构精确地说明了表层自身的布局与性质。人与动物的视觉系统已进化到能获得那种结构,尤其是在运动中它不受任何一个观察点与任何瞬间的影响。当允许观察者以自然的方式去考察他们的环境时,他们能准确无误地觉察到它。在许多知觉理论中占有着显著地位的错觉只是出现在人工实验室的显示中或处于简化的观察的情形下。吉卜森认为,知觉研究必须以这些有关精神生态学的思想作指导。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是误入歧途:以单线条的图画或光线的反射来描述不动的观察者,这就取消了视觉通常要依赖的许多信息。

直到1961年,为了研究对行动着的有机体有着重要意义的视觉结构,吉卜森创造了“生态光学”(ecological optics)的术语。好几年来他都从事于那种研究,并且作出了一系列基本的贡献。他的研究证实了如下机能的重要性:①视觉微观结构,特别是结构变化率;②当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移动时出现的外表与结构的不通与畅通;⑧随观察者运动而产生的视觉移动和变化;④在这些变化中仍然不变的恒定的视觉结构。吉卜森对这些信息形式的最初分析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于美国空军时的经验为根据的,也体现在《视觉世界的知觉》一书中。他精心地挑选了“视觉世界”这个术语而与其他知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强调的“视野”形成对照。在他看来,转瞬即逝、变化不居、被错觉包围的视觉之“野”与知觉毫无关系。象我们注意余感或牙痛一样,我们只是偶然地注意到它,但正常的知觉依赖于更为高级的不变因素的获得,这种不变的东西更为直接与连贯地详细说明了我们的周围世界。

这些思想的系统的论述在吉卜森后期著作中得到详细说明。在后期著作《作为知觉系统的感觉》中,他把这些思想运用于感觉形态与知觉形式的分析中。在后来的《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中对视觉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在其死后出版的题为《现实主义的理性》的论文集中,他强调了他的思想的哲学意义。在吉卜森看来,知觉不依靠于为记忆所补充的感觉的加工,而是依靠于对不变事物与变化事物的直接获得。所获得的信息通常不仅仅是说明环境的实际的信息,而且也说明了由此实际信息“给予”行为的可能性。吉卜森给“给予”(Affordance)下的定义是:它是与特定有机体行为有关的事物所表现的性质:对人来说,地板是给人散步的,小物体是给人抓握的。给予不需要推理:像环境的其他客观方面一样,它们能直接地一眼被看出来。因为在光线中,环境与信息在结构上是无限丰富的,没有人能看到要看的事物的一切方面。经验能使人以更为全面与经济的方式越来越适当地理解事物,这样的学习反映了知觉系统与可客观地获得的信息之间的日益完善与协调的关系。

知觉是以信息结构为基础而不是以转瞬即逝的映入为基础,吉卜森的这一假设使他得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结论。视自觉:人们能够直接看到他们自己在环境中的运动,看到他们自己运动的路线,因为这些是被指定“在光线中”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说,也证实了在控制运动的协调中视自觉的重要。图象知觉:吉卜森对图象下的定义是,它是反映某些视觉信息的表层,而这些视觉信息也必定是对于物体的特殊的设计。因为视觉信息可能是抽象的图象,这些图象不只是对它们所反映的物体的简单复写,吉卜森坚决反对这种意见,即认为图象是以任意的“代码”或“语言”为根据的,他的这番见地对绘画及其他形式的缩写或抽象画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变中之不变者也许这些假设中最驰名的结论就是:知觉能够完全独立于感觉的性质之外。这是以信息结构为根据的。这种信息结构是为几个感觉系统同样地都具有的。一个事物看起来怎样,听起来怎样以及感觉怎样可能有共同之处。同样的结构在每一种情形下能一再出现。物质的形状、硬度、表层的结构及运动方式,这些都是物体的客观特性,而它们都可以用多种感觉形态来作详细说明。最近的婴儿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知觉形式的存在。同时也证实了吉卜森对知觉的理解,即它是以抽象的、变中之不变因素为基础的。吉卜森坚持认为那些不变因素使直接有效地而且准确无误地获得知觉知识成为可能。

——Wlic Neisscr

希尔加德

美国心理学家。1904年7月25日生于伊利诺斯的贝尔维尔。1924年就学于厄巴纳的伊利诺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0年就学于康涅狄克特的纽黑文,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1944年为战争情报与战争生产部职员。1931年与约瑟芬·罗尔斯结婚;有二个孩子。1928~1933年为耶鲁大学心理学讲师;1933~1969年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及教授;1969年后为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1951~1955年为研究生院院长)。1932~1956年为全国精神健康协会会员。1956~1957年为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48~1949年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74~1977年为国际催眠术学会会长。1940年获实验心理学家协会瓦伦奖;196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71年获得耶鲁大学威尔伯特十字勋章。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学会会员。

著述

I.心理学

《学生指导》(Student Counseling),与理查德·H.爱德华合著,纽约伊萨卡,开由加出版社1928年版。

《受光刺激的眼睑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 Eyelid Reactions to a Light Stumulus),新泽西普林斯顿,心理学出版公司1931年版。

《条件反射与学习》(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与堂纳德·G.马奎斯合著,纽约,艾普利顿“世纪”出版社1940年版。

《学习理论》(Theories of Learning),纽约,艾普利顿“世纪”出版社1948年版;伦敦,麦森出版社,1959年版。

《作为科学的精神分析》(Psychcanalysis as Science:The Hixon Lecturcs on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Psychoanalysis),与他人合著。加利福尼亚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

《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sycholcgy),纽约,哈科特布雷斯出版社1953年版。

《无意识过程与人的理性》(Unconscious Processes and Man"s Rationality),厄巴纳,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斯坦福催眠暗示感受仪》(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Forms A and B),与阿德勒·威茨恩霍夫尔合著,加利福尼亚,帕罗阿图,“心理学家导师”出版社1959年版。

《在学生中催眠暗示感受性的区分》(The Distribution of Suggestibility to Hypnosis in a Student Population),与人合著华盛顿,美国心理学协会出版社1961年版。

《催眠暗示感受性》(Hypnotic Susccptibility),纽约,哈科特布雷斯出版社1965年版。

《学习理论的基本参考书》(A Basic Reference Shelf on Learning Theory),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交往研究所教育设施与技术“ERIC”光明书屋1967年版。

《催眠的经验》(The Experience of Hypnosis),与约瑟芬·R.希尔加德合著。纽约,哈科特布雷斯出版社1968年版。

《解除痛苦的催眠》(Hypnosis in the Relief of Pain),与约瑟芬·R.希尔加德合著,加利福尼亚,洛萨托斯,考夫曼出版公司1975年版。

《分裂的意识》(Divided Consciousness:Multiple Controls in Human Thought and Action),纽约,威利出版公司1977年版。

Ⅱ.其他

《学习理论与教育》(Theorie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编辑)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

《美国心理学展望》(American Psychology in Perspective:Addresse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892~1977)编辑,华盛顿,美国心理学协会出版社1978年版。

恩斯特·希尔加德作为研究科学家与理论家的一生可粗略地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希尔加德所倾心的是分析与综合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对选择性强化效果的有意与无意反应之间的不同的实验研究。第二个时期,开始于1940年代后期,希尔加德逐渐地抛弃了行为主义把人格看作是一整套“习惯”或“条件反射”的模式的观点,而转向了对人的本质的更为现象学的、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在《作为科学的精神分析》一书他评论说:“心理动力学的课题对心理学来说并不是枝节问题,它们正是心理学主题的中心。因为只有我们理解了心理动力学问题,才能理解动机、学习与遗忘、知觉、人格成长或社会行为。当代心理学对自我概念一再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自于为理解自我认知的作用及理解自我欺骗而对精神分析的关注。心理动力学的任务不只是留给那些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领域的专家与他们所关心的是诊治精神或情感上的错乱,它们更是属于全部心理学科学的任务。”在这里,触及到成为希尔加德后来全部研究的中心特征,即这样一种观念:心理学必须使心理学实验室与精神病门诊结合起来,且朝着重建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方向前进。换言之,如果心理学要像科学那样地发展并且对人类行为作出深刻的理解的话,那么就一定要使极尽实验操作与测定之能事的学术研究科学家与运用人格动力学知识及独特技巧的门诊工作人员得到更大程度的合作。

希尔加德追求实验与门诊范例之间的携手并进,这可为这样的事实证实:他长期致力于催眠课题的研究,而这种研究是实验与门诊相结合的不同寻常地丰富与复杂的范例。

希尔加德主要是与他的妻子约瑟芬·R.希尔加德(精神分析学家)进行合作研究,他创办了斯坦福催眠研究实验室,由此对催眠现象的本质作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细致而广泛地将统计学与心理测验学的评估和病人的自我描述与医生同精神病患者的交谈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