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4
4584700000021

第21章 表演艺术(3)

布朗,约翰尼·麦克

(1904~197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亚拉巴马州多桑市。在亚拉巴马大学读书时,是美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1926年获得“玫瑰杯”奖。求学时期他爱好表演艺术,毕业后拒绝当专业足球运动员而去了好莱坞。1927年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签订了合同,他的第一部影片是《小号兵》(1927),同年还演了两部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影片:《大学姑娘》和《美丽的女大学生》。1930年,这位有着棕黑色头发和眼睛的高大壮健青年在金·维多导演的影片《义士艳史》中扮演主角获得成功。他先后为派拉蒙、共和、环球、魔诺格拉姆等许多影片公司出聘去主演西部片。1942至1950年,他每年都被列入最卖座的西部片明星1953年他退出影坛,当了—家餐馆的老板和经理,此后只是偶尔参加拍片。

他一共演出近二百部影片,主要的影片还有:《脂粉罪人》(1928)、《非凡的女人》(1928)、《克服女性》(1928)、《情动》(1928)、《开情女子》(1929)、《再恋》(1929)、《情侣仙乐》(1929)、《视死如归》(1929)、《飓风》(1930)、《草野情侣》(1930)、《荆棘》(1931)、《最后的飞行》(1931)、《青春之火》(1932)、《万目昭彰》(1932)、《情盗》(1932)、《和基特·卡森一起战斗》(1933,连集片)《女性》(1933)、《九十多岁的美女》(1934)、《沙漠妖怪》(1936)、《荒芜的西部时代》(1937,连集片)、《生于西部》(1937)、《燃烧的边境》(1938,连集片)、《俄勒冈足迹》(1939,连集片)、《俄克拉何马边境》(1939)、《卡森城之西》(1940)、《牧童乔之歌》(1940)、《蒙大拿州人》(1941)、《戴面具的骑士》(1941)、《银子弹》(1942)、《得克萨斯州少年》(1943)、《区域性法律》(1944)、《纳瓦霍的足迹》(1945)、《在亚利桑那州天空下》(1946)、《恐惧谷》(1947)、《边境特务》(1948)、《刺客》(1948)、《大溃退》(1949)、《越过边境》(1950)、《索诺拉人》(1951)、《俄克拉何马歹徒》(1951)、《得克萨斯城》(1952)、《峡谷的伏击》(1953)、《领赏金的杀手》(1965)、《土著人起义》(1966)等。

克朗贾格尔,爱德华

(1904~1960)美国电影摄影师。他在二十年代初就在好莱坞当助理摄影。1925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玩弄女人》。1926年担任名演员拉斯基影片公司的正式摄影师,其后转派拉蒙影片公司工作。1930至1936年转入雷电华影片公司。他拍摄的《壮志千秋》曾获得1930~1931年奥斯卡最佳摄影金像奖的提名。

1936至1945年担任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主摄影师。这期间,他以《琼瑶仙境》(1941)和《花衣吹笛人》(1942)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黑白片摄影金像奖的提名,并以其优秀的彩色摄影艺术技巧拍摄了《七海雄风》(1942)、《天堂可以等待》(1943,旧泽《摩登天堂》和《青春恋》(1944),连续三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彩色摄影金像奖的提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5至1954年,他只拍摄了十几部影片,几乎全是彩色片。1951年又重返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1953年以《海底十二里暗礁》获奥斯卡最佳彩色摄影金像奖的提名,该片是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继《圣衣》后拍摄的第二部“星涅马斯科甫”式宽银幕电影。1954年宣告引退。

克朗贾格尔拍摄的影片有一百多部,其中重要的影片还有:《让我们结婚》(1926)、《单鞭情侠》(1927)、《悖入悖出》(1928)、《钗光球影》(1929)、《牧地情花》(1929,与人合拍)、《人生轮回》(1929)、《洗心革面》(1930)、《护世英雄》(1931)、《密探队》(1931)、《英雄造时势》(1932)、《为谁辛苦为谁忙》(1933)、《柔肠烈情》(1934)、《性命交关》(1934)、《春华露浓》(1935)、《边塞英雄》(1936)、《糊涂侦探》(1937)、《怪猩猩》(1939)、《风尘艳姬》(1940)、《青春时代》(1940)、《逃生》(1940)、《血染山河》(1940)、《美目盼兮》(1944)、《歌楼风月》(1945)、《埃芬厄姆上校的袭击》(1945)、《你爱我吗·》(1946)、《沙漠情焰》(1947,与人合拍)、《蜜月》(1947)、《绝虎岭》(1948)、《捕获》(1950)、《我攀上最高山峰》(1951)、《荒野的魅力》(1952)、《金鹰宝藏》(1953)、《红河围攻战》(1954)等。

法罗,约翰·维利尔斯

(1904~1963)美国电影导演。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曾先后在澳大利亚的纽因顿学院和英园的温切斯特学院、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受教育。在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专科研究人员时,便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和话剧。在海军服役4年中,一直未停止写作。20年代后期,他以海上事务技术顾问的身份来到好莱坞,之后成为电影剧作家留了下来。他写的电影剧本有:《水手的情人》(1927)、《金星号遇难记》(1927)、《脂粉大盗》(1928)、《初吻》(1928)、《莫斯科来的女人》(1928)、《玉人仙音》(1928)、《危险的女人》(1929)、《人生轮回》(1929)、《法网》(1930)、《七天假期》(1930)、《有见识的女人》(1930)、《蓬鸟乐园》(1935)和《泰山出险》(1936)等。

1937年起,他开始从事导演工作。从1936至1940年,先后在米高梅,华纳兄弟和雷电华影片公司工作;战后,担任派拉蒙影片公司导演,50年代又为其他公司执导。1942年他执导了描写太平洋岛屿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业绩的影片《威克岛》,获得纽约电影评论会最佳导演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的提名。1956年,他因参加影片《环游世界八十天》编剧工作而获得第29届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金像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罗因负伤而退役。他自此改信罗马天主教,写了托马斯·摩尔的传记和研究罗马教皇制度的书籍,罗马教皇授予他圣墓奖章。

法罗可以说是位很有吸引力、有事业心、但往往忽略了趣味的导演,他执导的影片凭着他的机智、才华和清新风格,能使一般化题材得到不同程度提高。1948年导演的惊险片《大钟》,富有深刻的内涵。1953年导演的西部片《红多》着重于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法罗在选择,指导演员方面,也有他独到之处。他在《上海西部》(1937)和《孤岛怪人》(1938)两片中,曾聘用波里新·卡洛夫,演出十分卓越。后来起用安·秀丽丹在《她爱上消防队员》(1938)和《都会三女性》(1938)中扮演角色,演技发挥出色,因而出名。他曾挑选薇萝尼卡·兰克在影片《妇女大厦》(1939)中初次演出,几年后她一跃而成为明星。

法罗导演的其他主要影片还有:《流放中的人》(1937)、《贤慧寡妇》(1938)、《群莺乱飞》(1938)、《圣侠拯美》(1939)、《风流孽报》(1939)、《九死—生》(1939)、《忏罪录》(1939)、《弃夫》(1940)、《拂晓攻击》(1943)、《中国》(1943)、《希特勒匪帮》(1944)、《叛舰争雄记》(1946)、《金锁记》(1947)、《来得易去得快》(1947)、《五虎征空》(1947)、《走私美人》(1947)、《夜有千只眼》(1948)、《化名尼克·比尔》(1949)、《红热和蓝》(1949,兼编、制)、《铜峡谷》(1950)、《他的意中人》(1951)、《太阳掳掠者》(1953)、《子弹上膛》(1954)、《海上追逐》(1955,兼制片人)、《归自永恒》(1956,兼制片人)、《可怕的妻子》(1957,兼制片人)、《约翰·保罗·琼斯传》(1959,即《七海英雄》)等。

科瓦,维克托·德国

(1904~1973)德意志联邦共和旧戏剧和电影演员、导演。生于德国戈尔利茨附近的霍赫基尔希。原名维克多·科瓦尔契克。先在军事学校学习,1918年起在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学绘画,后在德累斯顿国家剧院接受戏剧表演训练。曾在德累斯顿、吕贝克、法兰克福、汉堡、柏林等地演出。1943至1944年在柏林库尔斯膝丹姆剧院任总导演,被宣布为“国家演员”。1915至1916年主管西柏林的《论坛报》。1929年初次在银幕上演出,经常扮演花花公子和情人等角色,但也善于扮演严肃的人物和喜剧角色。他也导演过几部影片,如《裁缝维伯尔》(1939)、《约翰内斯》(1941)等。他作为戏剧演员和导演也曾几次到民主德国演出。此外,他还是较出名的剧作家和作家,著有《当我是阿卡狄亚王子的时候》等书。

他演出的影片有:《卡杰琳娜·克尼》(1929)、《沙皇的钻石》(1932)、《大小世界》(1936)、《一个幸福的人》(1943)、《返老还童》(1943)、《在昨天与明天之间》(1947,任主角)、《一个爱情故事》(1954)、《魔鬼的将军》(1955)、《维内陶和他的朋友老弗勒汉得》(1966)等。

麦莱约·迪达

(1904~)阿根廷电影女演员。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早年从事舞台剧演出。有声电影问世后进入影坛,成为阿根廷有影响的演员之一。代表作有:《探戈》(1933)、《逃走》(1937)、《女人的五个面孔》(1947)、《小岛居民》(1951)、《从我区经过》(1952)、《为圣徒们打扮》(1955)等。

费里莫诺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洛维奇

(1904~)苏联电影剧作家。1922至1926年在国立高等美工学院建筑系学习,1926至1928年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学习,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至1928年在苏维埃电影制片厂剧本处任编辑,头几年主要为儿童和青年写电影剧本,有《工厂里的骗子》(1928,与U·巴萨里戈合写)、《大与小》(1928,与U·巴萨里戈合写)、《轰炸手》(1932,与H·扎尔赫依合写),还有科学幻想片《宇宙的航程》(1936),体育题材的喜剧片《第五大洋》(1940,与A·斯别什涅夫合写)、《第一副手套》(1947)、《珍贵的礼品》(1956)、《青春的旅行》(1957)等。他把话剧《金子》改编为影片《深山青年》(1941,与B·吉斯特列尔合写),1952年又根据Bc·维什涅夫斯基的同名话剧改编了《难忘的1919年》,还根据话剧《胡狼》改编成影片《银灰色的粉末》(1953)。六十年代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有:《飞机没有着陆》(1964,与п·阿尔卡吉耶夫及r·奥西皮夫合写)、《光荣之环》(1962,与r·沙金尼扬及R·科查良合写)、《元帅与雏菊》(1964,与H·什帕诺夫合写)。

索洛夫佐夫,瓦列里·米哈依洛维奇

(1904~)苏联电影演员、导演,功勋艺术家。1939年加入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银幕艺术学院。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纸苹果卡契卡》(1926)、《巴黎一鞋匠》(1928)、《守门员》(1936)。他导演的影片有《在船长的祖国》(1938)。他还参加创作了一些纪录片《马涅海姆线》(1940)、《斗争中的列宁格勒》(1942)、《列宁格勒的功勋》(1959)、《九百个难忘的日子》(1965)。1965年起,他担任列宁格勒新闻电影制片厂厂长。

苏捷耶夫,维亚切斯拉夫·格利高里耶维奇

(1904~)苏联电影导演。1927年毕业于国立电影学校表演部,后从事表演工作,1932年成为科普电影导演,拍摄了国防片《在敌人后方》(1935)和运动片《滑雪运动》(193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了《看不见的战士》、《前线上的工厂》等军事教学片,战后主要拍摄体育片,有:《莫斯科冬季运动》(1947)、《滑雪技术》(1963)、《花样滑冰艺术》(1964)、《摔跤》(1967)等。这些影片以及他拍摄的其他几部影片均曾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66年以后,他在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广告片创作组担任艺术指导。

丘利科夫,尼古拉·费多罗维奇

(1904~)苏联电影导演。1959年加入共产党。1932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导演系爱森斯坦教研室。1935年从影,主要拍摄表现农业科技的影片,作品有:《入队的战士》(1944)、《105马力》(1945)、《乌拉尔的灯光》(1947)、《把砖瓦支援祖国新的建设工地》(1951)、《在伊万·杰尼先科的队里》(1954)、《农业中的电》(1955)、《在处女地上》(1956)、《用新的方法》(1950)、《莫斯科市郊集体农庄》(1958)、《牛奶的故事》(1959)、《先进生产者的竞赛》(1960)、《……加上电气化》(1961,获罗蒙诺索夫奖金)、《神奇的火焰》(1962)、《全体人民的事业》(1964)、《普里亚尼什尼科夫院士》(1965)、《效益高的动脉》(1966)、《大地的声音》(1968)等。

别尔特采夫,塔吉扬娜·伊凡诺芙娜

(1904~)苏联电影、戏剧女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56年加入共产党。是伊凡·别尔特采尔的女儿。1920年开始在外省各剧院演出,1925至1940年任莫斯科市工会理事会剧院演员,1940至1947年任莫斯科小型剧院演员,1947年莫斯科讽刺剧院演员。她扮演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影片《普通人》(1946)中的普拉克西娜,以后扮演的角色有:《带着嫁妆结婚》(1953,舞台艺术片)中的п·波赫寥勃金娜,《驯虎女郎》(1955)中的沃隆佐娃,《伊凡从军记》(1955)与《伊凡垦荒记》(1959)中的E·勃罗夫金娜。她是个性格演员,表演既含蓄幽默又泼辣果决。她参加演出的影片还有:《船长和大尉》(1956)、《蜜月》(1956)、《心爱的歌曲》(1959)、《新婚夫妇的故事》(1960)、《乡村密探)(1969)等。1951年她因在戏剧方面的成就获斯大林奖金。

彼得罗夫,巴维尔·巴南洛维奇

(1904~)苏联摄影师。1924年任电影实验员。1929至1934年在苏联电影业联合公司任职。1934年起任莫斯科技术电影制片厂(后为中央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影。1957年他拍摄的影片《为了命定死亡的人的生命》,获莫斯科国际科学电影协会第十二次大会奖状和乌拉圭国际电影节奖状,以及罗蒙诺索夫奖金。1964年他拍摄的影片《过去一年的秘密》获曼海姆国际电影节金质奖。他拍摄的其他影片还有:《柴可夫斯基》(1958)、《艺术家尼古拉·列里赫》(1958)、《雕刻家H·安德列耶夫塑造的列宁形象》(1960)、《列纳托·古杜佐》(1961)、《雕刻家伊凡·沙德尔》(1961)、《波罗金诺》(1962)、《面对大自然》(1963)、《与疼痛作斗争》(1965)等。彼得罗夫曾获斯大林奖金。

索伯列夫斯基,彼得·斯坦尼斯拉沃维奇

(1904~)苏联电影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演员。1924年进入列宁格勒艺术学院,同时加入п·诺拉乌别尔格和r·柯静采夫领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1931年又毕业于舞台艺术学校电影表演部。他几乎参加了奇异演员养成所拍摄的所有影片,从1926年的《鬼轮》到1929年的《新巴比伦》。在有声片时期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米宁与波扎尔斯基》(1939)、《海军上将纳西莫夫》(1947)、《马克西姆卡》(1953)、《两个大洋的秘密》(1957),《福尔卡特》(1960)等。他和自己的同行们一起为苏联电影表演学派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