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4
4584700000022

第22章 表演艺术(4)

萨那米扬,戈沃尔克·米纳索维奇

(1904~)苏联摄影师,亚美尼亚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34年毕业于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摄影系。1933至1936年任“新闻电影联合会”中亚基地摄影师,拍摄了《中亚运动会》等短片。1936年以后任埃里温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了《亚美尼亚的铜》(1937)、《亚美尼亚之子》(1944,与瓦尔坦尼安台拍)、《亚美尼亚葡萄种植业》(1952,与别克一纳扎洛夫合作)、《哈恰突尔·阿伯维扬》(1955,与阿斯拉尼安、奥加涅合拍)、《斯捷潘·邵武勉》(1964)、《关于亚美尼亚的七支歌》(1967)等。

艾依司蒙特,维克多·弗拉基斯拉沃维奇

(1904~1964)苏联电影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45年加入共产竟。193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舞台艺术学院。1931年任导演助理。1938年任影片《朋友们》的第二导演。1939年导演了影片《第四潜望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导演了几部表现卫国战争的影片:《前线女友》(1941,1942年获斯大林奖金)、《女友们,走上前线!》(1941)、《有一个小姑娘》(1944,1946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1954至1956年他导演了几部儿童片:《河上灯火》(1954)、《两个朋友》(1955)、《少年鼓手的命运》(1956)、《祝你健康!》(1956)等。他导演的其他影片还有:《瓦良格巡洋舰》(1947)、《亚历山大·波波夫》(1949)、《小朋友》(1958)、《老白桦树的末日》(1961)、《不平常的城市》(1963)、《托利·克留克文历险记》(1964)等。

齐尔斯科夫,鲍里斯:费多罗维奇

(1904~1966)苏联电影剧作家。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写了电影剧本《浮着的草地》。根据他创作的剧本拍成影片的有:《英雄的错误》(1933)、《留在共和国的皇太子》(1934)、《达尔尼亚村》(1940)、《归来》(1940)、《瓦列里·契卡洛夫》(1941)、《卓娅》(1944)、《伟大的转折》(1946,获斯大林奖金)等,剧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他在电影改编方面还作了大量工作,作品有:《侵略》(1945,据列昂尼德的话剧改编)、《金星英雄)(1951据巴巴耶夫斯基小说改编)、据A·托尔斯泰三部曲《苦难的历程》改编的《两姐妹》(1957),《1918年》(1958)、《阴暗的早晨》(1959)以及《如果同志在召唤》(1962,据科涅茨基作品改编)等。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是与拉多夫斯基及阿尔拉佐洛夫合写的《无名的障碍》(1962)。

尤特凯维奇,谢尔盖·约瑟夫维奇

(1904~1985)苏联电影导演、美工师、理论家,苏联人民艺术家,艺术学博士,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1939年加入共产党。1921至1923年在B·梅耶荷德领导的高等导演班和国家高等美工班学习,初在H·弗列格尔戏剧工作室任美工师,后成为导演。1921年与柯静采夫及塔拉乌别尔格一同参加建立先锋派的团体“奇异演员养成所”,在此期间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1925年开始任导演,第一部影片是《无线电收音机》,此后还导演了影片:《花边》(1928)、《黑帆》(1929)、《金山》(1931)等。1932年他与艾尔姆列尔共同导演了《迎展计划》,表现了苏联的工业建设。以后导演了纪录片《土耳其的中心安卡拉》(1934)和《矿工》(1937)。1938年和1940年他导演了革命题材影片《带枪的人》和《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1941年导演了《好兵帅克历险记》。1944年导演了纪录片《解放了的法兰西》。五十年代他的作品有:《普勒热瓦尔斯基》(1950)《阿尔巴尼亚伟大战士斯坎德别格》(1953,与阿尔巴尼亚合拍,获第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奥瑟罗》(1956)和《列宁的故事》。此后他以很大力量来探索列宁形象的创造。1966年他导演了影片《列宁在波兰》,1982年导演了《列宁在巴黎》(编剧均为E·格布里罗维奇),着重表现列宁的思考,从新的方面揭示了列宁的精神世界。尤特凯维奇的其他作品还有《澡堂》(1962,根据马雅可夫斯基长诗改编)等。他还长期在电影学院任教,对西方电影也很有研究。尤特凯维奇曾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金。

玛尔吉纳,路易斯

(1904~)西班牙电影导演。其父是诗人和剧作家,因而他自幼爱好文学艺术。1932年从大学工程系毕业后赴法国和德国进修音响工程,两年后回国到制片厂工作,担任过技术部副主任。

1935年在著名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支持下,拍了短片《滑稽的赛璐珞》和1部故事片《痛苦的金丁先生》,两部影片都很成功。第2年又拍了《舞蹈演员和工人》。西班牙爆发内战后,他流亡阿根廷,在那里从事电影编剧。战后返回西班牙,进入全国电影办公室。成立电影学校后,被聘为制片专业教师,以后还讲授过电影技术和剪接课程。

1955年D.I.A.电影公司成立,他担任制片部主任,制作了数部影片,以后参加过美国在西班牙拍摄的几部影片的制片工作,其中有的影片他是执导之一。

他曾创作和改编过许多剧本,当过西班牙电视台电影俱乐部专栏的节目制作主任。

他自1935年到1971年共执导过26部影片,早期制作的影片还能吸引观众。以后多数是历史题材和文学作品改编的,加上因袭了话剧程式,都显得枯燥。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最后的轻骑兵》(1940)、《他和他的兄弟》(1941)、《蜀葵》(1942)、《想象中的夜晚》(1943)、《火中的都市——桑坦德尔》(1944)、《泼妇玛丽娅太太》(1947)、《贝内诺队长》(1950)、《月亮上的血斑》(1951)、《阿玛雅》(1952)、《这就是马德里》(1953)、《最后的旗帜》(1954)、《两人冒险》(1956)、《狂风》(1961)、《星期的战斗》(1962)、《勇敢者》(1964)、《杜赛特大街》(1968)、《恐怖圈》(1971)。

费尔南德斯·昆卡,卡洛斯

(1904~1977)西班牙电影评论家和电影史学家。生于马德里。曾专修过法律、哲学、文学和钢琴。1928年起主要为《时代报》、《呼声报)》、《太阳日报》、《雅报》、《纪录报》等撰写影评;1944年起还为西班牙国家电台写电影评论。他以文章论点中肯,指导性强,逐步成为权威性的影评家,因此相继被邀担任电影学校历史教授,主任,西班牙电影学会副会长,全国表演工会理事会理事,西班牙大学电影协会主席,西班牙电影局局长,电影资料馆馆长,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席职务。由于他的声望和学识,一些国际电影节也都邀请他担任评委。他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为促进西班牙电影发展和与国外交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做为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和史学家,曾出版过两本很有影响的著作,一本是1941年出版的3卷本的《电影史》,另一本是1972年出版的《西班牙内战和电影》,此外还出版过专题汇编和小丛书。他收藏了大量西班牙电影历史资料,尽管他在观点上有佛朗哥思想倾向,引起过争议,但他在电影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权威地位仍是得到公认的。

他自1926年起先后在《劳动之子》等4部影片中当过演员;编写过《危险中的女性》、《阿波罗剧场》、《死在西班牙》等剧本;并执导过4部影片,即1928年拍的默片《他是我的男人》,1939年拍的《零碎的传说》,1942年拍的《丹赫尔的秘事》和1959年拍的《过去的时代》。

斯瓦申科,谢苗·安德烈维奇

(1904~)苏联电影,戏剧演员。1922至1925年在基辅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924至1928年为贝列吉利剧院演员。1946至1956年为电影演员剧院演员。1924年起参加影片演出。他在电影中创作的最重要的形象都是无声片时代著名导演A·杜甫仁科导演的影片中的正面主人公形象,有:《兹文尼郭拉》(1928)中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蒂莫士,《兵工厂》(1929)中的乌克兰工人蒂莫土,《土地》(1930)中的乌克兰青年农民——为集体化而献身的瓦西里。他参加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两个女人》(1930)、《法塔·莫尔干》(1931)、《逃兵》(1933)、《公司的秘密》(1935)、《青春》(1937)、《铜墙铁壁的边境》(1933)、《库班人》(1940)、《牛虻》(1955)、《静静的顿河》(1957)、《土兵之歌》(1959)、《战争与和平》(1966)等。

加尼耶夫,纳比

(1904~1952)苏联电影演员兼导演,乌兹别克共和国功勋演员。学过戏剧,从事过儿童戏剧的创作和导演。1925年到乌兹别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演员、助理导演、导演和总导演。参加演出的影片有:《第二个妻子》(1927)、《带棚顶的运货车》(1928)、《麻疯女》(1928)等。他独立及与人合作导演的影片有:《高涨》(1931)、《奇妙的事情》(1932)、《九月斋期》(1933)、《死亡井》(1934)、《叶吉特》(1935)、《塔希尔与朱赫拉》(1945)、《纳斯列金历险记》(1947)、《费尔加娜的女儿》(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摄制了影片《勇敢的明友们》(与E·勃沦楚金合作)等。他还作为演员和导演从事译制影片工作(俄语——乌兹别克语),作品有《夏伯阳》等。他的创作对乌兹别克电影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他的优秀影片《塔希尔与朱赫拉》和《纳斯列金历险记》在亚洲一些国家也受到次迎。

别洛库罗夫,弗拉基米尔·维亚切斯拉沃维奇

(1904~)苏联电影、话剧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19至1923年在喀山剧院参加演出,1924至1936年在莫斯科革命剧院演出,1936年成为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1932年开始参加拍片。1941年,他在导演卡拉托佐夫拍摄的著名影片《瓦列里·契卡洛夫》中扮演主人公飞行员契卡洛夫。他创造的这个形象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乡村女教师》(1947)、《茹可夫斯基》(1950)、《罗蒙诺索夫》(1955)、《阴暗的早晨》(1959》、《复活》(1962)、《穿过墓地》(1965)等。

德伐里奥那斯,巴利斯·多米尼利维奇

(1904~)苏联作曲家和教育家,苏联人民艺术家,维尔纽斯奋乐学院教授。1924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1926年开始音乐创作。1947年首次参加电影创作,为立陶宛第一部故事片《玛丽黛传》作曲,音乐旋律强健有力、形象鲜明。他是影片《尼门河上的黎明》(1953)的作曲,该片音乐表现了深邃的心理活动和细腻的性格特征,影片的插曲(麦热莱季斯作词)成了立陶宛最流行的群众歌曲之一。他曾两度(1949、1952)获得斯大林奖金。

马斯留柯夫,阿历克赛·谢苗诺维奇

(1904~1962)苏联电影导演。1941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敖德萨国立电影学校。以后在敖德萨电影制片厂和基辅电影制片厂工作。他在三十年代导演的影片有《女英雄的涎生》(1932,与K·伊格纳其耶夫合拍)、《矿工的孩子们》(1932)、《“含羞草’上的仙卡》(1934)、《游击队员之女》(1935)、《卡尔·布鲁纳尔》(1936)、《米其柯·列留克》(1938,与年,他与A·马叶芙斯卡娅联合导演了根据马卡连柯名作改编的影片《教育诗》,比较忠实地表达了原著的革命热情和深刻的思想。他在五十年代与A·马叶芙斯卡娅合导的另一部影片《游击队的火花》也很成功。这一时期,他独立导演的影片有《我们街上的队伍》(1954)、《我们今天的故事》(1959)。1962年,他又与A·马叶芙斯卡娅联合导演了影片《生日快乐》,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果卢布,列夫·弗拉基米罗维奇

(1904~)苏联电影导演,白俄罗斯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28年苏联电影学院毕业,同年起任白俄罗斯电影制片厂导演,导演的影片有《幸福的戒指》(1929,与H·萨特科维奇合作)、《第一个姑娘之歌》(1930,与H·萨特科维奇合作、《游击队员的孩子》(1954,与H·费古罗夫斯基合作)、《小女孩找爸爸》(1959)、《小儿子的街》(1962)。他长期导演儿童片。影片《小女孩找爸笆》曾在第三届全苏电影节上获奖并在马德普拉塔(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儿童表演奖。此外,他还参加摄制科普片和纪录片,其中1965年与捷克期洛伐克合拍的彰片《普希克去布拉格》,获哥特瓦尔德国际电影节“捷克斯洛伐克青年联盟奖”。

马什斯托夫,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

(1904~)苏联电影录音师。受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28年起在电影部门从事音响构成。1928至1941年担任三部影片的录音师:《加伊奇》、《私事》、《雅可夫·斯维尔德洛夫》。1942年以后担任科普电影的录音师。长期与著名导演A·兹古里吉合作,作品有:《森林的故事》(1950)、《冰海》(1953)、《森林巨人的故事》(1955)、《在太平洋上》(1957)、《密林小路》(1960)、《祖先的道路》(1962)、《迷人的岛》(1965)。其中《密林小路》表现了我西双版纳地区生物资源和自然风光,曾获得1961年罗蒙诺索夫奖金。此外,1960至1963年,马什斯托夫还为表现列宁的三部科普片进行录音工作。这三部作品是《列宁手记》、《党的旗帜》、《列宁——最后的几页》,前两部曾获得罗蒙诺索夫奖金和瓦西里耶夫奖金。

金静,米哈依尔·耶费莫维奇

(1904~)苏联摄影师。1925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进入电影界,1929年为军事电影摄影师助手,后任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同时在国立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31年毕业。他拍摄的影片有:《死亡的传送带》(1933)、《航空城》(1935,与□·基赛、H·斯米尔诺夫合作)、《囚犯》(1936,与E·彼得罗夫合作)、《柯托夫斯基》(1943)、《库图佐夫》(1944)等,还拍摄了不少纪录影片。1950年,他同其他摄影师一起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获1951年度斯大林奖金):还拍摄了一组反映中国的电影特写《长江沿岸》(1950,与H·布拉日科夫合作)。他与尼古拉耶夫一起还拍摄了故事片《大音乐会》(1951)、《快乐的星》(1954)等。1931至1936年在苏联电影学院执教。

维希列夫,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

(1904~)苏联摄影师。1927年从影,参加拍摄的影片有《狼群》(1928)、《宗派主义分子》(1929)、《生的搏斗》(1930)、《人的反抗》(1931)、《保卫祖国的水兵》(1932)等。1933至1936年担任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拍摄的影片有《切留斯金》(1934)、《以牙还牙》(1936)、《无畏)》(1939)等。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任战地摄影师,参加摄制纪录片《斯大林格勒》(1942)、《奥尔洛夫战役》(1943)、《乌克兰的胜利》(1944)、《柏林》(1945)。他因拍摄影片《苏联空军节》(1947)而获斯大林奖金。他后期主要从事杂志片的拍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