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21

第21章 表演艺术(1)

阿斯特·玛丽

(1906~)美国电影,戏剧女演员。生于伊利诺斯州昆西。]920年曾在美女比赛中获胜。1921年拍出她的第一部影片《乞丐的处女》,遂走上影坛,演出了多部无声片,此外还经常在电台和舞台上演出。1926年,第一部完全同步配音的有声片《唐璜》由她主演,从而提高了她的声望。但除了《深宫夺美》(1927)外,一直没有饰演过比较理想的角色。

她一生三次结婚都以离异结束。1936年她第二次离婚时公开了自己的部分日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反倒给了她表演好角色的机会。从1936到1942年是她扮演主要角色时期,演过《罗愁绮恨》(1936)、《暴风劫》(1937)、《到处有女人》(1938)、《颠倒阴阳》(1940)、《万里关山》(1940)等十部影片。在《情谎记》(1941)中的优秀表演使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接着在《黑鹰》(1941)、《横渡太平洋》(1942)等片中也有较好演出。

米高梅影片公司同她签订合同,但只让她演次要影片的主角或主要影片的配角。五十年代后,她健康不佳,只能演一些小角色。她在影坛上活动了四十多年,前后参加过一百多部影片的演出,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光亮的围巾》(1923)、《佐罗的儿子》(1925)、《聪明的家伙》(1926),《出走的新娘》(1930)、《假日》(1931)、《红尘》(1932)、《碎花瓶》(1933)、《卢宫秘史》(1937)、《午夜》(1939)、《棕榈滩的故事》(1942)、《万众欢腾》(1943)、《合家欢》(1944),《乳燕飞》(1947)、《红袖倾城》(1947)、《小妇人》(1949)、《这种爱情》(1953)、《死前的一吻》(1956),《魔鬼的发卡》(1957)、(这种幸福感》(1958)、《重返皮顿地》(1961)、《嘘,小声点儿,亲爱的夏洛蒂》(1964)等。

玛丽·阿斯特佛莱·鲍嘉《黑鹰》,1941她于1951年出版自传《我的故事》,这本书的成功使她得到鼓励,从此专事写作。

本迪克斯·威廉

(1906~196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纽约市。父亲麦克斯·本迪克斯是纽约大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指挥和小提琴师。威廉曾在维太格拉夫影片公司拍摄的一部影片中饰演一个五岁的儿童。他打过棒球,开过杂货店,在新泽西州联邦剧院工作过,后加入纽约戏剧公会。1939年在百老汇首次演出,饰演威廉·萨洛扬导演的《时来运转》一剧中的爱尔兰警察。同年开始为好莱坞拍片,他最知名的演出是《赖利传》,先由电台广播,每周插放一次,后又搬上银草幕和电视。他头大腮阔,既宜扮演愚钝的莽威廉·本迪克斯《莱利的一生》,1949汉,又适于饰演单纯朴实的好心人。在他主演的影片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多毛猿》(1944)和《贝贝鲁思的故事》(1948)、以及他在《救生船》(1944)和《阿丹诺之钟》中的表演。他在艾伦·莱德上演的《双雄结义》(1942)、《杀妻冤》(1946),《走私美人》(1947)、《叛舰争雄记)(1946)等片中的演出也很山色。1942年,他曾以《威克岛》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奖提名。

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今年的女人》(1942)、《布鲁克林兰花》(1942)、《中华万岁》(1943)、《地下英雄》(1943)、《瓜岛日记》(1943)、《艳曲销魂》(1944)、《一缕芳魂》(1946)、《白衣黑影》(1946)、《五虎征空》(1943)、《蜘蛛美人》(1947),《冒牌皇帝》(1947)、《亚瑟王宫殿里的一个康涅狄格美国佬》(1949)《莱利的一生》(1949)、《大偷窃》(1949),《约翰尼休假日》(1950)、《侦探故事》(1951)、《潜水令》(1951)、《出现在所有舷窗的姑娘》(1952)、《澳门》(1952)、《危险的使命》(1954)、《轰响》(1955)、《一个罪人的肖像》(1959,英),《小人物约翰尼》(1961,英)、《为了爱情还是金钱》(1963)、《无法者的法律》(1964)等。

巴里尔·埃德加

(1906~196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纽约市。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有百埃德加·巴里尔《灵与肉》,1943老汇舞台演剧经验。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开始银幕演出,擅长各种类型和性格的角色,经常捞演反面人物。

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逃生》(1910),《秘密同志》(1940)、《天方夜潭》(1942)、《恐惧旅程》(1913)、《歌场魅影》(1943),《灵与肉》(19,3),《苏格兰警场的秘密》(1944)、《死亡赌搏》(1945),《英雄末路》(1945)、《麦克佩斯》(1948,扮演班柯一角)、《风流剑侠》(1950),《暴风岛》(1951)、《海盗王子》(1953)、《巨爪》(1957),《花街神女》(1963)等。

搏登·奥利夫

(1906~1947)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弗吉尼亚州里土满。原名西比尔·丁克尔。受教育于巴尔的摩的女修道院。十九岁进入电影界,在麦克·塞纳特导演的影片中扔演浴衣美女的角色。1925年开始演故事片,在汤姆·密克斯主演的西部片中担任女主角,又在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阿伦’德万等导演的影片中扮演主角。好莱坞进入有声片时期后,她退出电影界。在她电影生涯的全盛时期,她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离开制片厂后,失去明星地位,因不善于安排生活,嗜酒成性,以致流落洛杉矶贫民区,穷困潦倒,死于一家小客栈中。

她演出的影片有:《快乐的武士》(1925),《美国佬先生》(1926)、《我的亲伙伴》(1926),《三个坏人》(1926),《猴子说话》(1927),《欢乐的姑娘》(1927)《睡衣裤》(1927)、《爱情罪犯》(1928)、《密探》(1928)、《贞洁之吻》(1928)、《蛮荒一枝花》(1929)、《舞厅》(1929)、《结婚戒指》(1930)、《喂,修女》(1930)、《小捣乱》(1930)、《旅馆的变化》(1933)等。

布鲁克斯·露易丝

(1906~)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堪萨斯州切里维尔。幼年即接受舞蹈训练,十五岁加入露丝·圣丹尼斯歌舞团,以在“齐格飞歌舞团”中的表演为好莱坞所发现,派拉蒙影片公司和她签订了合同。1925年,第—次在《被遗忘人的街》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以后逐渐显示表演才能,参加了《每个港口都有一个女人》(1928)和《弱女飘零》(1928)影片的演出。1929年,德国导演G·W·派伯斯特看到她演出的《每个港口都有一个女人》,决定邀请她到德国去拍片。她毅然放弃合同前往德国。她在那里主演了《潘朵拉的魔盒》(1929)和《弃妇日记》(1929),全都取得很大成功。然后又主演了法国影片《美女的价格》(1930)。由于赴欧之行触怒派拉蒙影片公司,回美国后一直只能在二流影片中扔演二流角色。1938年她从影坛引退。五十年代中期,当她的一些老影片在欧洲和美国重新上映时,她却成了电影界崇拜的对象。她很有文才,写有不少电影方面的文章。她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美国维纳斯》(1926)、《城市荒芜了》(1927)、《金丝雀谋杀案》(1929),《人民公敌》(1931),《上帝给女人的礼物》(1932),《空鞍》(1936)。《当你在恋爱的时候》(1938)等。

弗兰姆·迪特拉

(1906~1984)美国一位传奇式的女影迷。据迪特拉多次谈到,她14岁那年患重病,生命垂危,当时好莱坞大明星伦道夫·范伦铁诺应她母亲的请求,来到医院她的病床前,把一束玫瑰花放在她手里,并对这位崇拜范伦铁诺的女孩子说:“你怎么也不会死的,你将活好多好多年,可是有一件事你要做到,如果我死在你前头,请来到我跟前,因为我不能孤零零的一个人啊!”迪特拉的病痊愈了,但范伦铁诺却于1926年8月23日急病去世。从此,迪特拉信守诺言,每年范伦铁诺的忌日,她身穿黑衣服,赶到好莱坞,在好莱坞陵园的范伦铁诺墓前,安放一束玫瑰花,以表哀思。数十年不间断,这位自称是“弗拉一梅”的“黑衣女人”被认为是一位传奇人物。

到70年代末,先后来到范伦铁诺墓前的“黑衣女人”有数十位,以致谁是真正的“黑衣女人”,曾引起人们的猜测,以后几年,迪特拉就停止前往。据报道,1983年范伦铁诺去世57年那天,70位妇女来到陵园的小教堂,其中有三位是“黑衣女人”。

1984年3月1日,《纽约时报》以显著版面刊登了这位老牌“黑衣女人”去世的消息,说:迪特拉于1984年2月末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大略去世,终年76岁。这位终年不嫁的老姑娘去世前,手中还握着一本范伦铁诺的贴报册。《纽约时报》还刊登了1948年迪特拉在范伦铁诺墓前献上玫瑰花默默哀祷的一幅照片。

弗莱文·詹姆斯

(1906~1976)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缅因州波特兰。毕业于西点军校。后来弃武从艺,曾在几家剧团当过演员。30年代初进入电影界,在好莱坞的影片中经常扮演刚健的警察和粗鲁的海军陆战队下级军官。他还参加过数百部电视剧演出。1969年在百老汇《第一版新闻》一剧中担任角色。去世前,刚刚完成电视连续剧《弗朗西斯·格雷·波沃斯的故事》的演出,剧中他扮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其妻露西尔·布朗于30年代曾主演过数套连集片,弗莱文去世后两周,她也去世。

弗莱文参加演出的影片主要有;《空邮奇案》(1932,连集片)、《金刚》(1933),《胆小鬼同盟》(1937)、《格雷西·艾伦凶杀案》(1939,旧译《毒玫瑰》)、《怒火之花》(1940)、《女侠白莲花》(1941)、《来自西点军校的十绅士》(1942)、《粉面金刚》(1942)、《空中堡垒》(1943),《大西洋之战》(1943)、《烈士魂》(1944)、《罗兰秘记》(1944),《翠凤艳曲》(1945)、《域喋血记》(1946)、《沙漠情焰》(1947)、《恶梦小巷》(1947)、《南海罪人》(1950),《罗伯茨先生》(1955)、《欲海狂澜》(1957)、《政海枭雄》、《冷血》(1967)等。

盖纳·珍妮特

(旧译珍妮·盖诺,1906~1984)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费城。原名劳拉·盖纳。盖纳曾随家从费城先后迁到芝加哥、佛罗里达,旧金山。在旧金山读完高中后决定去洛杉矶参加电影工作。起先她在鞋店当短期记帐员,又在当地的影院当领位员,之后,才开始在电影制片厂当临时演员。渐渐地她在哈尔·罗奇导演的喜剧短片中,从扮演小角色起,稳步上升,成为两本西部片中的主角。福斯公司约她去试镜头成功,1926年让她在”世纪悲剧《约翰斯顿水灾》中扮第二主角,拍摄中,她的动人光彩盖过了两位大明星乔治·奥布顿恩和弗洛伦斯·吉尔伯特。福斯公司立即与她签订5年拍片合约,周薪100美元,同年又安排她主演《障碍赛马》、《午夜香吻》、《蓝鹰》和《彼得·格林归来》4部影片。

盖纳演完《彼得·格林归来》,福斯公司将她的周薪提高到三百美元。这时导演F·W·茂瑙让她演《日出》中的小媳妇:小媳妇的丈夫迷恋城里一个荡妇,将她遗弃。盖纳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又获得成功,在观众中掀起了一阵狂热。她成了福斯公司最重要的女演员。这时导演弗兰克·鲍才琪立刻请她与查尔斯·法雷尔合演影片《七重天》(1927)、这是一个以下层社会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巴黎的下水道工人救了陷在火坑中的妓女,后来这个女子在他战后双目失明时忠贞地热爱他。导演给这部影片涂上神话般的色彩,使这部片子的收入仅次于有声片《歌场孝子》,居当年的第2位。福斯公司抓紧机会又安排这两位银幕上的搭档合演《马路天使》,它的故事情节同《七重天》差不多,也受到观众欢迎。盖纳因为这三部影片中的优异演技,荣获了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像奖。(早年奥斯卡金像奖常按几部影片累计成绩发奖。)

福斯公司发现她同法雷尔搭档演出的影片极有号召力,因此在后来的6年中,总安排两人合演。当时盖纳的影坛生涯都由福斯公司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菲尔德·希恩亲自策划。

盖纳身材娇小,面有酒窝,长得甜美可爱。她未攻读过表演课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本色演员,长处是很自然地表现天真可爱和楚楚可怜的情态,即使她捞演的是妓女或误入岐途的妇人,也引人同情。她的老搭档查尔斯·法雷尔也生得一表堂堂,潇洒倜傥,同样惹人喜欢。30年代初期,他们一对被观众称之为“美国人最最喜爱的鸳鸯。”1932至1934年,盖纳是好莱坞十名叫座率最高的大明星之一。

《心灵永远年轻》,1938盖纳和法雷尔合演的影片共十二部,继《血泪痕》(1929)后合演的歌舞剧《蝶酣花醉》是盖纳的第一部有声影片,票房净收入三百万美元。以后又合演了《同乐会》(1930),《雏莺娇风》(1930)、《回头的男人》(1931)、《同心结》(1931)、《天香国色》(1931)、《情潮》(1932),《新婚第一年》(1932)和《换心记》(1934)。

盖纳与福斯公司的合约满期以后,与塞尔兹尼克签定了拍两部影片的合约。这两部影片都获得了成功,至今为人称道,一部是《一颗明星的诞生》(旧译《星海浮沉录》),盖纳与弗雷德·马区合演,马区扮演走下坡路的明星,盖纳捞演上升为好莱坞红星的妻子。这部影片使盖纳获得1937年最佳女主角金像奖的提名。《纽约时报》影评人纳金特予以高度赞赏。另一部影片《心灵永远年轻》(1938,旧译《柔肠九》),叙述一个家庭中四个年轻骗子为了老人而改正错误,在此一时期,她在米高梅公司拍过几部影片。1938年,盖纳宣布退出影坛。

50年代中,盖纳只是偶尔出现在广播和电视屏幕上,仅在1957年的影片《贝纳丁》中扮演主角帕特·布恩的母亲一角。1959年她在百老汇舞台上演出过《午夜的太阳》,1976年,她曾在纽约美术馆举行过个人静物画展。1979年,她在百老汇登台演出《哈罗德与莫德》一剧,扮演80岁老妇,演出21场。1982年,她又进行巡回演出《金色池塘》一剧。不幸这一年9月在旧金山因车祸重伤,经及时抢救虽得以康复,但也严重地影响本来健康的身体。她于1984年9月14日去世。

盖纳一生拍片三十六部,她主演的影片还有:《需要两名姑娘》(1927),《四大天王》(1928~1929),《花烛之夜》(1929)、《碧玉生香》(1931,旧译《长腿叔叔》)、《赛珍会》(1933)、《琼宫艳史》(1933)、《小妹妹》(1933)、《卡罗莱娜》(1934)、《仆人入口处》(1934)、《再度春光》(1935),《农夫得妻》(1935)、《儿戏婚姻》(1936)、《恋爱中的太太们)(1936)、《梅花三弄》(1938)等。

卡拉丁·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