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20

第20章 宗教、哲学(5)

尽管这需要运算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列昂捷夫没有对经济理论本身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尽管他对数学运用于经济学持怀疑的态度,但他受过全面的数学训练,他大多数研究论文都涉及对用于经济理论中的数学公式的解释和(恰当的与不恰当的)研究,他30年代初的最早的论文论述了需求与供应曲线的统计学估算和迄今仍在广泛运用的对外贸分析中的许多中性曲线的使用的讲解。这些论文那时就预示了他持久不懈地关心着理论的建构与经验的现实相适应。在许多投资——产值模型本身,’某些对活动所分成的部分进行的合并或综合是必要的;列昂捷夫—直关心着确定什么综合在什么时间得到证明与得不到证明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这是一个一再重提的问题。1936年,论一般价格水平标准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和1947年两篇论综合的严格条件的论文(《美国数学学会公报》和《计量经济学》)均属重要的文献,它们推进了经济学领域中许多其他的发展和争论。需求理论学家们得到鼓励去研究对商品的种类的需求(根据它们的用途来分类)而不是对个别商品的需求。综合的许多严格的条件形成了关于新古典体系与分配理论的争论的基础,新古典的资本与分配理论是以资本在其中表现为一种单一的综合的生产功能为基础。

因此,列昂捷夫发表了论国际贸易理论、非竞争性市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求曲线的结算、综合问题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的论文。但是,从1934年以来,他的主要的努力集中于投资——产值的发展及其应用上,并指导他所建立和领导的哈佛经济研究规划。第一篇宣布他的发现的论文出现于1936年和1937年,但是,定义性的陈述却出现于首版于1941年的《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这本书中。该方法的随后的精炼(国外部门的合并)和扩充(时间和空间的)得到了新出现的电子计算机的帮助,它反映在他后来的主要专著之中。列昂捷夫一直站在这个分析领域的前沿。的确,列昂捷夫最流行和规模宏大的投资——产值模型是为联合国准备的世界经济模型。他运用这个模型去研究世界经济的未来,显然,这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并与实际相联系。然而,它的有用性原则主要依赖于假定投资产值关系的比例的固定性。对列昂捷夫来说,这个假定的有效性是一个经验的问题。自相矛盾的是列昂捷夫的经验性工作时常推动着他本人所批判的经济理论的许多发展。在1954年和1956年的论文(《美国哲学学会会刊》和《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中他把投资——产值分析应用到美国外贸资源容量之后,他得出与当代的公认的理论的信念完全矛盾的结论说美国的出口的劳力集约程度比美国的进口更高。这个结论以“列昂捷夫悖论”而著名,它引起了许多修改传统理论的尝试。但是,当然不存在任何能在经验上反驳一个抽象的模型的结论的悖论。列昂捷夫一直仅仅在寻求着能更令人满意地弥合经济学理论的概念与观察的现象之间的鸿沟。他一直比绝大多数人更为成功。

里昂惕夫

1973年获经济学奖,时年67岁。1906年8月5日生于俄国的圣彼得堡,1999年去世,享年93岁。国籍:苏联,后加入美国国籍。教育:1925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2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双亲: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fief),经济学教授;母,欧根妮娅(EugeniaBekkerLeontief),配偶:艾丝蒂娜(EstellaHelenaMarks),1932年结婚。后裔:一个女儿,斯芬蒂拉娜(SvetlanaEugeniaAlpers)。经历:1927~1930年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28~1929年任南京中国政府经济顾问;1930~1931年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任副研究员:1931~197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1946年晋升经济学教授;1975年起任纽约大学(终身)经济学教授。在任教的同时,还先后在美国政府劳工部、战略情报局、商务部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投入产出协会等处兼职。其他获奖介绍了1968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军官称号;1970年获西德Bemhard·Hamls经济学奖金。

主要著作:(美国经济系统中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QuantitativelnputandOutputRelationsintheEconomicSystemOftheUnitedStates”),ReviecofEconomicStatL~tics,18(Aue·1936)、105~125 《1919~1929年美国的经济结构》(TheStructureoftheAmericanEconom),1919~1929;AnEmpbicalAppldicationofEquilibriumAnalysis),Caulbadge,MA:HarvardU·Press·1941《美国经济结构研究》(StudiesintheStructareoftheAmericanEconomy),OxfrdU。Press,1953(withH·B·Chenery)。(国际贸易理论读物)(ReadingsintheTheorrofInternationalTrade),BlakislonCo·1949《投入——产出经济学》(InputOutputEconomics),OxfordU。Press,1966(此书有崔书香译的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经济学论文集》(EssaysinEconomics),OxfordU。Press,1966。《世界经济的前途》(TheFutureoftheWorldEconomy),OxfordU。Press,1977。

参考文献:(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18卷。R·Doffman:《W·里昂惕夫对经济学的贡献》(“WassilyLeontief’s Contributions’ OEconomics”),Swed·JEconomics,75fDee·1973),442~449。P·ASamuelson:《诺贝尔桂冠得主里昂惕夫》(“NobelLaureateLeontief”)。Newsweek(Nov·5,1973),94·B·D·Seligman:(现代经济学中的主要趋势:1870年以来的经济学思想)(MainCurrentsinModemEconomics:EconomicThoughtSince1870),NewYork:FreePressofGlencoe,1962,434~441;LSilk:《经济学家们》(TheEconomists),NewYork:BasicBooks,1976,151~190。《当代外国著名经济学家》。

评述:里昂惕夫“因为创立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重要的经济问题”获197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入产出法是依据新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它先根据统计资料,将国民经济中各部门投入的原材料、劳动与生产产品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一张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上反映出来。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投入系数,并编制投人产出系数表和建立一个线性方程。然后根据矩阵代数的求逆原理,计算最终需求的变动对各部门的影响。为经济分析、预测或经济计划提供根据。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相继编制了投入产出表,联合国于1968年将其推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1976年,里昂惕夫还为联合国编制了一个公元2000年前的世界经济投入产出模型,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的变化与环境污染的情况。里昂惕夫晚年曾集中精力研究过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世界各国未来环境污染问题。

朋谔斐尔

德国神学家。1906年2月4日生于布雷斯劳。就学于图宾根大学和柏林大学,1927年获神学证书(1940年被取消),1930年纽约协和神学院(斯罗纳奖金),1931~1936年执教于柏林大学,1934~1937年任齐格斯特(后芬肯瓦尔登)仟悔宗神学院教务主任,1943年被纳粹逮捕,先后关押在特格尔、布痕瓦尔德、舍内贝格、弗洛森伯格。1945年4月9日被绞死。

著述

Ⅰ.文集

《文集》6卷,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58~1974年德文版,选作《基督学》(Chnstology)伦敦,科林斯出版社,《基督中心》(christthecenter)纽约,哈帕出版社1966年英文版,《自由之路》(TheWaytOFreedom)伦敦科林斯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66年英文版;《真正的爱国主义》(Truepatrinotism)伦敦科林斯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

Ⅱ.神学

《圣贤团契》(TheCommunityofSaints)柏林,特洛维兹出版社,1930年德文版,伦敦科林斯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63年英文版。

《行动与存在》(ActandBeing)古特斯洛伯特斯尔曼出版社1931年德文版,伦敦科林斯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62年英文版。

《创造与堕落》(CreationandFall)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33年德文版,伦敦SCM和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59年英文版。

《信徒的代价》(TheCostOfDiscipleship)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37年德文版;伦敦,SCM出版社1948年,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49年英文版。

《生活在一起》(LifeTogether)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39年德文版;伦敦SCM出版社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55年英文版。

《圣经祈祷书》(Psalms:TheBookOfPrayerOftheBible)巴登一萨尔茨弗伦,MKB出版社1940年德文版,明尼苏达波利斯,奥格斯堡出版社1970年英文版;

《狱中祈祷》(PrayersfromPti80nsPrayersandpoems)柏林,胡斯一苏勒出版社1946年德文版,伦敦,科林斯出版社1977年版,费城,城堡出版社1978年英文版。

《伦理学》(Ethics)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49年德文版,伦敦SCM和纽约哈帕出版社1955年英文版。

《狱中书简))(LettersandPapersfromPrison)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51年德文版:伦敦,SCM出版社1953年英文版,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55年英文版。

《诱惑》(Temptation)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53德文版,伦敦SCM和’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1955年英文版。

《我爱人们》(1LovedthcsePeopic,TestimoniesOfResponsibility)伦敦,S·P·C·K·出版社1966年版。

《圣经与祈祷》汉堡,弗罗希出版社1970年德文版。

《教会的本质》杜视斯编,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71年德文版。

文献书日:《朋谔斐尔书目》慕尼黑,开斯出版社1956年德文版。

研究著作;

《朋谔斐尔的神学》(TheTheologyOfDietrichBonhoeffer)J·D·古德西(Godsey)著,费城,西明斯特出版社1960年版;《朋谔斐尔的地位》(TheplaceOfBonhoeffer:ProblemsandPossibilitiesjnHisThought)M·E·马T(Marty)编,纽约,协会出版社1962年版;《朋谔斐尔》(DietrichBonhoeffer:ManOfVisi01]ManOfCourage)E。伯塔奇(Bethge)著,纽约,哈帕出版社1970年版。

迪特里奇·朋谔斐尔是纳粹时期德国杰出的路德派神学家之一。在他死后,他的著作成了现代基督教最深刻、最鼓舞人心但也最富争议的来源之一。他能秉直而言基督教的处境,那时,基督教面临的处境是,西方社会正日趋世俗化,社会科学纷纷主张自主和相对,而文化则受到到处出现的名目繁多的虚无主义的威胁并面临着全面瓦解的局面。

作为一个神学家,朋谔斐尔竭力调和那种视教会为人类组织的社会学思想同他自己的教会概念(即视为地上的神圣社会)。他的博士论文——《论圣礼》——就是以这一复杂主题为对象的。他的就职论文——《行动与存在》——主要考察了这一神学概念的哲学前提,在这一工作中,朋谔斐尔试图对康德和海德格尔的基本观点作出精细地比较以找到自己的哲学路径;在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神学的过程中,他主要受到了格利恩布赫和巴尔特的影响,但朋谔斐尔的名声来自他的狱中书简。他的这些书简一再回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基督为什么能变成既不需要内在思想和玄学,又已失去宗教意义和兴趣的人主呢?是否有没有宗教的基督教徒?这里所提出的问题是同朋谔斐尔对造成自身的意义的看法以及他关于基督教的基本的“此世性”的信念分不开的。朋谔斐尔关于基督教在世俗世界作用的思想对于普世教会运动及其神学,对于社会神学,乃至一般教义神学(特别是教会学)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