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28

第28章 绘画(2)

拉奥尔·杜飞(R&ouIDufy,1877年~1953年)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1900年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早期绘画受凡·高影响。1905年与马蒂斯相识,并加入野兽派艺术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他始终忠实于野兽派的色彩,热衷于装饰性色彩和精致的素描,形成了一种个人风格。在他的绘画中,反映出马蒂斯,18世纪罗可可艺术,波斯和印度绘画的影响,偶尔也结合了现代原始主义艺术,他把这一切都变成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中国亭子·爱吃醋的人

俄国别努阿(1906)

1905年~1907年,别努阿完成了取材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风景和俄国19世纪宫廷习俗的两组历史画,把与历史有关的风景收入画中,用装饰的手法表现往事,《中国亭子·爱吃醋的人》即显示了他复古怀旧的艺术品味。

“艺术世界”以1910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1899年~1904·年是它的全盛期,不仅有刊物,还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影响很大;1904年,由于内部矛盾,核心人物佳捷列夫移居巴黎,“艺术世界”的一部分成员包括别努阿加入了由莫斯科青年画家组成的“俄罗斯美术家联盟”(1903年成立)。1904年~1910年间,以“艺术世界”名义的活动基本停止。

1910年,别努阿撰文批评“俄罗斯美术家联盟”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导致了联盟的分裂。于是别努阿另建社团,重新启用“艺术世界”的名称,开始了“艺术世界”第二阶段的活动。这时“艺术世界”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版画,文学插画和舞台美术方面。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别努阿(А·Н·Венуа,1870年~1960年)出生在建筑师家庭,他是俄国“艺术世界”社团的创始人之一,“艺术世界”的活动,特别是1910年之后的活动,与他有密切的联系。他在插图、艺术评论、舞。台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1926年,他离开俄国去了巴黎,1960年去世。别努阿是“艺术世界”元老中最长寿的活动家。

洗浴的少女

瑞典佐恩1906年

画家笔下的人体总是与充满阳光、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密不可分,总是与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环境水乳交融,从而营造出一种深沉诗意。他笔下的人体健壮匀称、活泼矫健,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生命的活力,人物姿态生动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场面亲切活泼,极具生活气息。在此类作品中,画家尤为关注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复杂变化,窗外的阳光、炉中的火光交相辉映,在人体上形成了鲜明的冷暖对比关系,光洁温润的肌肤更丰富了光线的复杂变化。画家惯于采用洒脱奔放、纵横自如的阔大笔触塑造对象,简洁有力,具有很强的体积感,有时近于速写。

佐恩重视民族生活的描绘,尤其喜爱描绘健康活泼的瑞典妇女。他画了不少浴女题材的作品,其中《星期天的早晨》,《洗浴的少女》等称得上是代表作。此类作品所反映出的娴熟技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不禁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无论在什么时代,佐恩都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绘画大师。”俄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对他的作品也大加赞赏,说:“他画的都是自己亲眼所见的……到处有高明的笔法和技巧,有真实的生活,充满了光线和诗意,优美雅致,洋溢着生活气息,并有很纯洁的灵魂。所以他不仅是瑞典的,而且也是当代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

伦敦桥

法国德兰1906年

在这幅画中,作者选择一个高视点、把绿、蓝、红、黄色作为主要色块在画面上铺开,背景天空为玫瑰红色,天空映衬的建筑物侧影是绿色和蓝色。倾斜的透视,使前景和背景以及突然缩小的空间,达到了限定的深度。德兰在这幅画中以娴熟的手法安排和谐与不和谐的色彩,使色彩极其谐调起来。

安德烈·德兰(1880年~1954年)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出生于巴黎附近的萨托。1895年开始学习绘画,1898年在卡米罗学院学习期间与马蒂斯和弗拉芒克相识,并受到马蒂斯色彩理纹的影响,喜欢用红、黄。蓝三原色画风景,色调鲜明响亮,具有独特的野兽派风格。

最初,德兰企图把印象主义绘画,高更,凡·商和塞尚的艺术特点融合在一起,并按照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从事创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后来,德兰的野兽派绘画,从点彩派发展到自由画法。他最有特色的作品就是此图。

两个女裸体

法国鲁奥1906年

此图女裸体是鲁奥的人物裸体习作。他作水彩写生时强调整体的色彩感受,不求形似,形体简约,狂放洒脱,笔法活泼,色彩透明清丽,充分反映出这位画家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乔治·鲁奥(1871年~1958年)是法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贫困家庭。少时在彩画玻璃厂当学徒,业余学画。后进入英罗工作室,与马蒂斯一道学习,后来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鲁奥受莫罗影响较深。他以对比强烈的色彩。夸张变形的构图及简洁明确的手法表现丑陋的街道女郎,或者创作一些讽刺性的宗教画。在瓦蓝的底色上,涂上跳跃的红色和黄色,这种画法运用了少年时代所见到的彩色玻璃窗的效果。在当时,他的画由于形象怪诞离奇、丑陋不堪而遭到非难。

保罗·塞尚

(1839~1906)法国画家,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西方现代艺术最伟大的先驱者。出生在埃克斯,是一个银行家的孩子。1861年的塞尚来到巴黎学习,在那里和莫奈*。毕沙罗*等人相识。早期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经常表现残杀,抢劫、性的诱惑悲哀,主要作品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圣安尼的诱惑》等。早期作品多被沙龙拒绝。1869年他认识了女模特富盖,很快与她结婚,并在1872年生下一子。19世纪60年代中期,他和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一起去户外写生,并仔细地观察自然。这时画风开始发生变化,笔触由粗犷转向细腻,色彩由阴暗变得明亮丽鲜艳。《吊死者之屋》、《玩牌者》、《暖房中的塞尚夫人》、《圣维克多山风景》、《大浴女》等塞尚一生的主要代表作。1874年和1877年参加了印象派画展。逐渐对印象派瞬间印象的呈现方法不感兴趣了,开始分析起自然的结构。尝试着通过分解物象的方式来表现画家心中的意象。画家认为“自然的万物都可以用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来表现,那就是根据透视法则,使物体块面的前后左右都集中在中心的焦点上。这表示宽度的水平线是一种自然界的划分,也可说是全能的、永垣的神所展开的,而与水平线交叉的垂直线会增加深度”。塞尚认为自己要再次成为“普桑”*。要把印象派艺术变得更加坚固,像博物馆的艺术那样持久。在作品中,与其说画家是在描摹自然,不如说是在描绘自然给画家内心的印象。塞尚的绘画是一种主观构造的全新的物象,而内在的“结构’则是绘画的灵魂。塞尚绘画的主题比较狭窄,主要画家乡的维克多山以及一些静物和妻子的肖像。这些绘画强调结构,而不是捕捉具体环境因素。不是通过透视来表现空间的,而是借助色彩的微妙变化来体现的。晚期作品在构图上更开放,融入了更多空气和光线的感觉。1886年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之后主要居住在家乡埃克斯。1895年画商沃拉尔为他举办了个人展览,作品引起了年轻艺术家的兴趣,之后被前卫艺术团体高度推崇。1904年的秋季沙龙为他举办了特别展览。去世后名望越来越高,对20世纪的立体主义等艺术影响巨大。

保罗·埃米尔·博尔迪亚

(1906~1960)加拿大画家。在蒙特利尔学习后,博尔迪亚在莫里斯·德尼。手下工作,并受安德烈·布雷东的影响。他领导过蒙特利尔“自动主义者”画家团体,并成为非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欧仁·卡里埃尔

(1849—1906)法国画家。全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两个使他得以最完全地坦露自己灵魂的题材:母爱和肖像。母爱集中了一切柔情、抚爱,希望、不安,以及母亲怀抱的温暖。在肖像画中,每一细节均为思想的反映。面容从灰色调中朦胧出现,柔和的光线塑造着模糊不清的形状。卡里埃尔表现的不足外形轮廓。而是与外形相应的内部情感。

谢尔盖·波利雅柯夫

(1906~1969)法国画家。生于俄罗斯莫斯科,1923年后居住在巴黎,1962年成为法国公民。他在巴黎以及伦敦的斯莱德学校学习,曾以演奏吉他维持生活。1937年会见康定斯基*和德劳奈*并开始作抽象画。直到1952年,他才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受马列维奇*的影响,发展了自己的风格,成为巴黎抽象表现风格主要的代表。他把大型、简单、有角度的形状偶然地联结在一起,用刮刀把颜色涂上一层,为的是露出下面的画,以此来强调颜料的物质性。彩色石版画像油画一样,平涂的面每一块都各自分开,但是形状更带尖角形,色彩也更强烈。

伯戈因·迪勒

(1906~1965)美国抽象画家。曾在密执安州立大学和纽约市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并曾短期从师汉斯·霍夫曼。1934年成为蒙德里安。在美国的第一名弟子。30年代是美国联邦艺术计划壁画部分的负责人。雕塑限制在正方形的元素中,色彩单纯,也体现了受蒙德里安的影响。

戴维·史密斯

(1906~1965)美国金属雕塑家和画家。他是当代美国雕塑家中一位重要的创新者,以焊接的钢铁创造纪念碑式的抽象作品。1925年,他在印第安纳州南本德的史蒂倍克工厂做铆工,这对他以后的金属作品是一段重要的经历。1926~1927年,他是纽约市艺术学生联合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和德·库宁*、戈尔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他的绘画是抽象的超现实主义风格。30年代初转向雕刻,把焊接的铅和铁的形状放在木制的底座上。1933年看到毕加索*的金属雕塑《艺术抄本》复制品之后,他作了第一个焊接的铁雕塑。1940年,他展出了15件青铜浮雕作品系列《不荣誉的徽章》,引用毕加索《格尔尼卡》中的元素表现了对横行于美国的暴力、仇恨和贪婪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在坦克车和机车上工作的机械工。“二战”后,他的雕塑更加开放空间和注重线性的处理,堪称钢铁的三维书法。50年代末直到去世,他致力于用简单的形状(诸如圆球和圆柱体)表现恒久的意义,体现了对机械结构和材料质感的热爱。他的雕塑突出动态的、不稳定的特点,与钢铁的厚重形成奇妙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