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27

第27章 绘画(1)

对维克多山

法国塞尚

《圣维克多山》完成于艺术家逝世前不久。画中山体呈锥形。树干房屋被概括成柱形或立方形,常常弄得素描、色采、构图浑然一体,使人觉得他的风影画似乎有点像中国的山水画意境。

塞尚约从1883年起开始研究圣维克金山。围绕这一主题,他不断改变画法,到1889年,就这个题材的不同角度,他已画了许多作品。塞尚的风景画,物象不那么集中,又受到阳光的干扰,但塞尚仍以分解形体为出发点。围绕“最突出点”去构思独立的单元。这种探索集中反映在《圣维克多山》上。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技法上看,塞尚的研究完全可以被看作立体主义的先驱。可塞尚本人是反对立体主义的,塞尚只想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因此,在描绘圣维克多山一系列风景时,他对光与色仍有追求。

塞尚的艺术只是在他临终前几年才被人们注意,并成为许多青年画家心中的偶像。从这一角度看,20世纪的艺术通常被认为是从塞尚开始的,塞尚随即也被尊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大浴女

法国塞尚

1998年~1905年塞尚晚年试图将画室和露天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大浴女》即是这种努力的结果。无论从风景还是从裸体上看,《大浴女)都是一幅主题性绘画。在《大浴女》的许多变体画中,塞尚用异乎寻常的宏伟构图去表现置身于风景中的浴女。他所遵循的不是先前那种敦实的写实态度,而是以粗犷的线条与块面来组成。倘若这一探索进一步发展,塞尚的艺术也许还会出现另一种风格,可惜他没有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塞尚在人物画上表现得极其复杂,在他一系列人物画上,有的手臂或躯干就像圆柱或卵形瓶子,而画头则更像在画苹果。塞尚常常因无法能充分体现他的意图而深感苦恼,他有时会绝望地毁掉画作,似乎被一根无形的,永无结尾的锁链缠绕着他。1906年,67岁的塞尚健康突然恶化,在一次郊外写生时,遇上了暴风雨,昏倒在回家路上,翌日,他又去花园作画,再次昏迷,并于当天(10月22日)病逝。

塞尚的画笔停止挥动

10月22日。就在上个月,画家保罗·塞尚给他儿子写信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对于大自然,具有非常敏锐明晰的鉴赏能力,但是我对于自己,却难以捕捉住内心的感情”。塞尚想捕促住那些感情的努力今天停止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逝世了。这个市镇是他67年前出生的地方,也是他1898年回乡以后的家。塞尚孤独一人度过了他最后的几年,在油画布上画着自然风影。

塞尚的《懦尔当的监狱》(1906)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

在他的早年,塞尚受到德拉克洛瓦和古典意大利艺术大师们的影响。但毕沙罗对他的影响最大,并把他介绍给马奈和其他伟大的印象派画家。但塞尚从来没有完全陷入他们的窠臼。他在普罗旺斯度过了更多的时间。在那里他发展自己的风格,试图在静物画和山水画中捕捉自然,其中有许多画使用了裸体模特。塞尚最好的作品是以明亮的色彩,深暗的阴影和鲜明清晰的轮廓为特征的。他还画了许多著名的肖像。

1895年塞尚在巴黎举办他的画展时,他的名字才为众人所熟知。这个展览会使他受到普遍的赞扬,但并非所有的评论家都充分理解他作品的价值。其中有一位轻率地形容他的“过分鲜艳的颜色疯狂喷洒在画布上”直到两年前举办另一次画展时,塞尚的光辉成就才得到完全的承认。

乐土

巴克斯特的肖像画善于表现人物的表情特征,主要作品有《佳捷列夫和他的乳母》、《莫索夫肖像》、《努阿之妻》等。但他更擅长水彩画,《乐土》是他早期代表作之一。在1937年苏联出版的《果戈里全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克斯特为果戈里《彼得堡的故事》中的短篇小说《鼻子》作的插图。

列夫·萨莫伊洛维奇·巴克斯特(л·C·Вакст,1866年~1924年)是“艺术世界”早期的成员之一,常用笔名罗森贝尔格。他的兴趣主要是在古希腊艺术方面,对古风时期的艺术及希腊神话、戏剧很有研究。十月革命前,他曾为佳捷列夫的私营剧团作了大量的舞美设计,克服了舞台布景的“生活化”模式,体现了”,艺术世界”追求强烈色彩层次和平面装饰的特征,这种“剧院现实”的手法,在欧洲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十月革命后,他移居巴黎,直至去世。

莎乐美

德国斯托克

1906年,斯托克的艺术深受勃克林象征主义的影响,偏爱给宗教与神话故事添加新的神秘寓意。(莎乐美)一画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画上作为邪恶化身的莎乐美赤裸上身,颈饰珠玉,下着纱裙,正在翩翩起舞,其右侧一仆人端着施洗约翰的头,背景上漆黑的天空中群星璀灿。斯托克处理这一题材时,别出心裁地省略了原故事中众多的人物,以突出莎乐美的形象,将故事的背景从宫廷移至星空下,以黑暗的夜空衬托惨白的人体,并以满天星斗增加画面的诡秘气氛。除莎乐美外,斯芬克司、半人半马怪兽肯陶洛斯以及牧神潘等都是斯托克偏爱的描绘对象。此类作品,画家着意表现的是性的战斗,从中反映出世纪末人们精神世界的痛苦、迷惘、消沉与颓废。

弗朗兹·冯·斯托克(1863年~1928年)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慕尼黑分离派的发起人之一。生于巴伐利亚州一个磨坊主家庭,自幼即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早年就读于皇家工艺美校,后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深造。起初以插图画家的身份开始艺术生涯。1889年创作的油画(天堂卫士)在慕尼黑水晶宫画展上荣获金奖,从而一举成名。

以玻璃杯和罂花作陪衬的老贫民

德国贝克尔

1906年,从这幅老贫民脸上所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神态、痛苦的内心感受和冷眼看世界的态度,便可了解到画的涵义。高大的玻璃杯与红色、粉色及白色的罂粟花作为老贫民的陪衬,给画面增添了装饰效果,并增加了作品的寓意性。贝克尔的艺术表现力并非局限于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她以对比强烈的色彩,流畅的笔触及独特的构图,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愤怒和同情。

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贝克尔生活在德国北部地区,因此她对德国北部的风景和人民生活非常熟悉,在她的作品中不断出现普通劳动者形象。对贝克尔来说,表情主要是一个人脸上流露出的内心冲动,也是自然对象的“内心感情。”

母与子

在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裸体的母亲与婴儿显得十分鲜明突出。母亲端正的面庞,饱满的乳房,粗壮的腰身和美艳的肉体,具有德国北部农村妇女纯朴的健康美。

贝克尔的绘画构图极其简单,主要描绘人物半身像,手法自如,造型洗练,善于对客观对象加以深化和提炼。

勒阿弗尔7月14日

法国马尔凯

1906年此图是马尔凯作于野兽派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描绘的是挂着旗子的街道风景,旗子使画面产生一种华美壮丽之感。构图几乎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色彩沉着,富有生气。它是一幅色彩柔和谐调的风景画。

阿尔贝·马尔凯(1875~1947)是法国野兽派画家之一。生于法国南部沿海城市波尔多。童年受到故乡海滨环境的熏陶,对大海,海滩、码头,街道及车站等场景充满深厚感情。早年就读于国立装饰艺术学校。1892年与马蒂斯相识,并同马蒂斯一样,把强烈的色彩当作提高视觉冲击力的一种手段。他画的变幻莫测的天空、闪耀发光的海水、绿荫茂密的树木,力求将其微弱的颤动表现在画面上。

1897年师事画家古斯塔夫·莫罗。他性格刚强,不图名利地位,经常拒绝接受官方的委托、奖赏和荣誉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和马蒂斯、毕加索一起领导了战后法国进步画家作品展览“艺术和抵抗”。

镜前

法国鲁奥

1906年,女人坐在狭窄,以淡暗蓝色调为主的房间里,充满了肮脏的气氛。那个黄白色的裸体,涂以淡蓝色的阴影,勾画出浓重的轮廓线,使形象呈雕塑式的造型。面部为令人厌恶的表情,身体渗透着腐朽和死亡的病兆。当时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他艺术中的奥妙和他的才能。画面线条简洁流畅,笔触坚定果断,但形象富有尖刻的讽刺意味。

1903年前后,鲁奥的艺术像马蒂斯和他周围的一派年轻的叛逆者们一样,经受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他们的感情和道德观剧烈变化的反映。当时,他寻求一种适合于自己观念的主题,对充斥于社会的洋洋得意的邪恶行径表示义愤和憎恶。妓女就是这一腐朽社会的象征。他以强烈的憎恶心情来描绘她们代表的道德败坏,而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同情。此图就是如此。

带水影的拖船

法国弗拉芒克

1906年,这是画家于1905年秋季纱龙首次参加“野兽派”联合展出后的又一幅大胆风景画,运用大笔能原色,把塞纳上各种拖船的游曳姿态,描绘得极富生意。大块原色不仅把船的倒影映现在水中,还因其点状色块的并置,给人以一种闪烁感。弗拉芒克不同于马蒂斯的原涂法,他符合现实情景,易引起观者的联想,看似色彩互不连贯,却彼此跃动凸显。在船底显现的红色块,就把船弦在水中的颤动的红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他的画技娴熟的范例。

弗拉芒克年轻时兴趣广泛,是个自行车赛手,小提琴家。修养促成了他作画时爱听音乐的习惯。此画虽用色粗犷,但热烈地表达出了塞纳河两岸娇艳宜人的风光。

特鲁维奥的招贴画

(法国)杜飞(1906)

此图显示出杜飞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他拿油画颜料当水彩颜料用,淡淡的薄涂层涂在画面上,使画面清澈明亮。这是他广泛使用的施色方法。这种方法几乎已经成为他寻找自由而抽象色彩的象征。杜飞以这种方式追求表现色彩的生气,占满画面主要部分的五颜六色的招贴画,与下面在街上行走的人群相配合,而产生一种富于动势的朝气蓬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