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03

第3章 世界历程(3)

黑人领袖说种族关系有所改善

11月27日。在亚特兰大发生的悲惨的骚乱中,死亡10多名黑人。这使得种族关系有所改善,至少布克·华盛顿是这样说的。在纽约市的一次演讲布克·华盛顿中,这位黑人领袖再次申明他的观点:他的黑人同胞必须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而努力,而不是去争取获得与白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华盛顿说在今年秋天早些时候黑人与民兵发生激烈冲突之后的几周里,南方白人们称赞了他的黑人同胞所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在塔斯基吉学院,这所他领导的亚拉巴马州的黑人学校。

罗斯福在巴拿马运河工地上驾驶一台95吨的蒸气挖掘机

11月26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巴拿马对他竭力促成的运河工程进度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考察之后,今天返回华盛顿。

4年前,罗斯福政府支持并很快承队脱离了哥伦比亚的巴拿马政府,其后这个政府将运河区让给美国。

本月,为了能够看看沟挖的怎么样了,罗斯福成为离开美国领土权所辖范围的第一位总统,此举打破了保持117年的古老传统。

罗斯福乘坐“路易斯安娜’号战列舰进行了12天的旅行,整个期间通过无线电报与白宫保持联系。这位总统乘坐火车漫游海峡,视察了运河、海军陆战队的营房,周围城市和劳动条件。罗斯福计划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运河工程的特别报告。今天傍晚在他回到国内时说这一工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比里亚可能成为黑人的避难所

11月23日。来自底特律城的C·S·史密期大主教在纽约的非洲人圣地卫理公会大教堂向听众们发表演说,谈了他要帮助一些黑人移居利比亚的计划。这些黑人期望从在美国受到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中解脱出来。

在谈到参政员蒂尔曼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演说,“在科德角和地狱之间没有足够的北方佬来阻止南方人对黑人为所欲为”时,这位大主教堂回击道:“在科德角和地狱之间,没有足够的蒂尔曼式的人强迫美国黑人退回到奴隶制成永久地阻碍他们前进。

美国总统罗斯福获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今天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表扬其调停日俄战争的成就。罗斯福表示,他将以诺贝尔奖金在华盛顿成立永久性的工业和平委员会,结合资方与劳方代表,共同讨论工业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日本满铁株式合社(简称为满铁)在东京神田青年会馆成立。

四个月前,日本满铁原筹备委员长儿玉源太郎突然去世,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接任之后,继续筹备事宜,选出后藤新平担任第一任总裁,并决定满铁资金2亿元日币,由政府出资一半,与民间资金合股,在东京设立总公司,大连设立分公司。此后,满铁成为日本侵略东三省的据点,直到1945年8月才撤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两国为了掌握制海权,在增强海军实力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德国实施海军法案后,海军实力倍增,有与英国并驾齐驱之势,这使英国的海上优势受到严重挑战。英国为了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决定投入巨资,大力扩充海军。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新型战舰“无畏舰”。1906年,第一艘1。8万吨级的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该舰有4台用蒸汽涡轮推动的螺旋浆,排水量为27845吨;功率22500马力;续航力5800海里;航速21节;有5个炮塔,内装10门305毫米的火炮和5架450毫米的鱼雷发射器;装甲厚度为:舷部、炮塔100—275毫米,甲板44—69毫米。“无畏号”装甲舰足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战列舰,无论在机器功率、航速,主炮还是在装甲方面部远远超过了其他战舰。而且它是第一艘全部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军舰。“无畏号”装甲舰在1907年开始服役,称霸世界海军达40年之久。德国获悉英国第—艘无畏舰下水后,于1906年修改了海军法案,对原计划建造的大号军舰一律改造成无畏舰,妄图打破英国独霸海洋的局面。1908年,英国制造出无畏舰8艘,德国7艘。德国还拥有大批鱼雷艇、潜水艇及小型军舰,同英国海军相抗衡。德国和英国疯狂的军备竞赛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亚特兰大屠杀黑人惨案

亚特兰大市是美国南部黑人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1900年已达3。5万多人。黑人的生活十分悲惨,工资微薄,就业困难,居住条件极其恶劣。1906年9月,佐治亚州议会扬言要修改宪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引起了广大黑人的不满和愤慨。反动当局利用报纸煽动种族仇恨,公然鼓吹恢复三K党和私刑。9月22日,星期六,几家反动报纸制造谣言,诬蔑黑人强奸白人妇女。在它们的煽动下,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开始袭击他们所见到的每一个黑人,并趁机到处捣毁黑人的住宅和商店,随意残害和枪杀黑人,甚至把黑人捆在车后拖着乱跑。星期一,种族主义分子到亚特兰大市郊的布朗斯维尔黑人聚居行凶闹事,白人警察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包围黑人,并向他们开枪射击,4名黑人被杀害,一些黑人受伤。暴行一直延续了6天,许多黑人的住房被烧毁,整个城市都陷于瘫痪之中,工厂关门,交通运输停顿,无数黑人家破人亡,被迫逃往他乡。种族主义分子却在反动政府的庇护下,逍遥法外,未受到任何处置。

丹沙微惨案

20世纪初,在俄国1905年革命和青年土耳其运动影响下,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1906年6月13日,一群英国官兵前往亚历山大城,途经姆努费叶省区的丹沙微村时,为了捕捉白鸽,他们竟肆无忌惮地践踏农民的庄稼,焚烧农民的茅舍,并开枪打伤农民。农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用棍棒赶跑了这群英国官兵。但其中一名军官中暑倒地死去。英国统治者以此事为借口,企图打击和镇压反英运动。英国殖民当局诬称该军官被村民杀害,派军队进行大逮捕,并组织法庭审讯。结果,4人被判处死刑,2人判处无期徒刑,9人判处劳役。这一事件激起埃及人民的极大愤怒,甚至当时在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国会也不得不通过要求释放被捕的村民的决议。在全国反英运动高涨的压力下英国被迫释放了丹沙微事件中被判刑的村民,撤换了英国驻埃及的最高代表。

阿耳黑西拉斯会议的召开

威廉二世访问丹吉尔归来后,向英、美、法,西,俄等国发出照会,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摩洛哥问题。会前,法德双方开展了激烈的争斗。威廉二世公开放出狂言:“我向法国抛出了手套,而法国人不敢把它拾起来。”用以嘲笑法国人不敢接受决斗式的挑战。法国外长德尔卡赛主张采取坚决对抗的态度,他对他的同僚说:“欧洲站在我们一边,英国是完全支持我们的。它也不惜打一场战争。”但法国总理鲁维埃认为英法协约还不巩固;盟友俄国因受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打击,还不能有效支援法国,因此不主张与德开战。他提出以签订法德双边协定(以法支持德在巴格达铁路和喀麦隆问题的要求来换取德不阻挠法在摩洛哥的行动自由)来调整两国关系。德对此表示同意,但坚持召开国际会议。法国被迫退让,表示只有获悉德将在会上提出什么要求之后,才能作出最后决定。6月23日,比洛警告法国“在悬崖和深渊边缘的道路上不宜迟迟不前”。正当法德严重对峙之时,俄德关系开始友善,德国企图建立德俄法大陆反英国同盟关系,而主动与法和解,甚至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特殊利益。由于这一突变,讨论摩洛哥问题的国际会议于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黑西拉斯召开。有英、法、德、意、俄、美、奥、荷、比、西、葡、瑞典及摩洛哥共13国代表参加。列入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组织警案部队和建立财政监督制度。会间,包括意大利在内的绝对多数国家支持法国,只奥匈支持德国,德国在外交上陷于孤立,再加上军事准备不足,不得不作让步。会议整整开了100天,于4月7日闭幕。签订了一项7章123条的总议定书。规定:摩洛哥保持独立,列强有“完全平等的经济自由”。但由于摩洛哥警察是由法、西组织,所以还是法国实际控制摩洛哥。与德国的愿望相反,不但没有压服法国、削弱英法协约,反而使英法关系进—步加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以德国让步而结束。

日本社会党组成

1906年1月,第一次西园寺内阁成立后,标榜“自由主义”。在这种策略影响下,早期社会主义者中合法主义幻想滋长。1906年1月14日,西川光二郎等组织日本平民党,28日,利彦等组织日本社会党,1906年2月24日,两者合并为“日本社会党”。利彦、西川光二郎、森近运平为干事,片出潜、田添铁二、山口义三等也加入了该党。党员人数约200人,至1907年,建立了15个支部,党员增长约10倍。其党纲第一条说:“在国法范围内主张社会主义”。1907年1月1日,创办了日刊《平民新闻》。该党虽未脱离知识分子启蒙团体范畴,但也积极支持了某些群众斗争,如参加了普选运动,支援了足尾铜矿的罢工斗争等等。1907年2月召开社会党代表大会,在讨论关于革命斗争方式问题时,内部出现了分歧,以田添铁二为首的改良主义者主张只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反对革命;以幸德秋水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则主张采取“直接行动”,否认议会斗争的作用。最后通过了一个折衷方案。工人运动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日本统治者异常恐惧,西园寺内阁迅速抛弃了“自由主义”的假面具。1907年2月22日,日本社会党被解散,4月,查封了《平民新闻》。日本社会党的活动,表明社会主义者已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显示了日本工人阶级思想觉悟的迅速提高。

墨西哥自由工人大同盟成立

1906年,由奥里萨巴(维拉克鲁斯州)的一批工人活动家倡导成立墨西哥自由工人大同盟,社会主义者马努埃尔·阿维纳在其中起了显著作用。该同盟在维拉克鲁斯、普维布拉、瓦哈卡、特拉斯卡拉、墨西哥、克雷塔罗、伊达尔哥等城和其他地区共建80个支部。出版《社会革命报》,号召工人联合起来,为保卫无产阶级利益,推翻迪亚斯反动政权而斗争。自由工人大同盟的成立,在墨西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墨西哥之后,促进了工人组织性的加强,建立了胡安·德·马塔里韦腊领导的第一国际墨西哥支部,出版《社会主义者报》,宣传《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1878年又组成社会主义党。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第一国际停止活动后,马克思主义对墨西哥无产阶级的影响显著削弱,80年代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的大批移民,带来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刚刚兴起的工人运动被迪亚斯独裁政权镇压了。20世纪初,墨西哥无产阶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起了很大变化。墨西哥出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骨干——矿工、石油工人、铁路工正人、印刷工人和纺织工人。虽然他们在政治上还很软弱,但已有了独立斗争的要求。在自由工人大同盟的领导下,卡纳内阿铜矿工人、普韦布拉和奥里萨巴的纺织工人举行罢工,提高了工资,改善了劳动条件,将工作日从14小时减为12小时。这次罢工虽被迪亚斯残酷镇压了,但他标志着墨西哥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