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48

第48章 国运记事(15)

12月2日。同盟会本部在东京举行《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孙中山阐述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中国同盟会本部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民报》发刊周年庆祝大会。纪念会规定在8时半开始,“七时顷,莅会者已千人。八时,盈五千余人,会场无隙地。后至者络绎于门外不得入”。宋教仁和宫崎寅藏晚到,只能从窗口进入会场。与会者六七千人,为在日华人空前之盛会。会议由黄兴主持,胡汉民记录。章太炎首先宣读庆祝辞。庆祝辞说:“我汉族昆弟所作《民报》,载至今,适盈一岁。”“白日有灭,星球有尽,种族神灵,远大无极。”“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底虏酋爱新觉罗氏之命,扫除腥膻,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他最后高呼:“《民报》万岁!汉族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接着,孙中山登台发表题为《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的演说,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的概要。他首先分别阐述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概要和精神实质。他说:“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他特别强调:“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权。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现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关于民权主义,他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并告诫革命者不可“当国家做私人的财产,否则“一定彼此相争”。认为“今日中国正是万国虎视眈眈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关于民生主义,他认为,为避免欧美出现的社会问题,“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才是最大的责任”。他提出“定地价的法子”,涨价归公,以杜绝“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但不能“夺富人之田为已有”。然后他把这三个方面总结起来说:“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达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完美的国家。”在演讲中,他还提出未来共和国的具体方案——五权分立,即:行政、立法、裁判、考选和纠察。“这便是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皆得完全无缺的治理。”随后,同盟会员章太炎、黄兴、田桐等也纷纷登台讲演,揭露清政府的假立宪阴谋,表明革命的决心和信念。日本来宾池亨吉、北辉次郎、萱野长知、宫崎寅藏等也相继为《民报》致祝贺语,并讲述革命的必要性。会议一直开到午后二时,“会场中人人感慨淋漓,无倦意。其精神绚非寻常集会所有。”群情激昂中有人提议捐助《民报》经费,与会者纷纷响应,投钱者、签名者不计其数。散会时每人发给《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券一枚,以为纪念。

学部奏准《管理游学日本学生章程》。学部因游学日本人数骤增,为加强对游学者的控制,奏请颁定管理游学日本学生章程,是日奏准。章程共6节40条,主要内容为:(一)管理机构设置及其权限与责任。于驻日本出使大臣署内设游学生监督处为管理留学生治事之所。监督处对学部及各省督抚应将成绩高下、功课勤惰、品行优劣情况据实报告;负有爱护、指导、纠正、扶持游学生之责。(二)管理游学生条规。游日学生不论官费、自费,所入学校未经日本文部省选定和出使大臣认定,监督处概不送学,将来毕业亦不给证明书;游学日本学生无论速成、普通或专门高等学校毕业,均须有总监督证明书,没有者不得赴部报考,并不得充各省官立学堂教习;游学生入学、退学、转学、请假及改学科等事,均须监督处批准;凡游学生如有品行不修、学业不进者,查明即行勒令退学,并咨回原省;凡没有在本国中学堂毕业但有同等学力,或在日本各普通学校毕业者,不送入官立高等及专门学校;非高等毕业者不送入官立大学;在日本普通学校毕业的游学生今后选择学校、学科,由监督处与日本文部省商定。(三)经费。自费生自理,如先有名籍在使馆而又能遵约束者,且资斧不继,可于该生本省经费下拨借50元;官费生由所在省份汇拨。

12月3日至20日。萍浏醴起义。湖南醴陵会党连日制造旗帜、号补、刀矛等军用品,准备起义。12月3日晚上,清军防勇在邓家渡抄获所制刀械,洪江会众罗良初被捕,供出萍乡、浏阳、醴陵三处会党约期12月5日左右同时起事,并称“大头目在萍乡安源”。同日,湖南巡抚岑春煊派巡防队1200余人,赴浏阳、醴陵镇压会党。晚上龚春台、蔡绍南召集会党首领于萍乡县属高家台紧急集会,商讨发难日期及办法。各路码头官认为,各县洪江会众已有十多万人,应该乘清军尚无准备之时,急速发动,并檄各处会党同时举事,会攻长沙、南昌两城。龚春台、蔡绍南、魏宗铨等主要领导人则认为军械不足,主张稍待外援。双方争执不下。廖叔保等对龚、蔡、魏等人在起义迫近时迟疑、观望的态度不满,认为以洪江会众既有十多万人加上各地支党共有20多万人,尽可一决胜负,坚持不再延宕。4日晨,高家台紧急会议上持不同意见的两方仍争执不下。与此同时,各地会众越聚越多。码头官廖书保独自在麻石集众二三千人,高举“大汉”白旗,率先发难。事已至此,龚等人只好改变原议,通知各路码头官立即率众起义,并以同盟会名义檄告姜守旦和冯乃古等其他会党首领起义响应。各路会党于萍乡、浏阳、醴陵同时起事。起义军分三大股,在萍乡起义者多煤矿工人,在醴陵起义者多防营兵勇,在浏阳起义者多为洪江会党。每股约万人,以浏阳一股为主力。起义军占领浏阳麻石、高家头、金刚头,萍乡县属高家台。15日,龚春台等集合麻石的会众,头缠白巾,持土枪、土炮、长龙、大刀、鸟枪或木杆、竹尖、菜刀,暨赤手空拳者共二万余人向上栗市进发。前排大号筒数对,大白旗二面。小白旗百余面,上书“官逼民反”,“灭满兴汉”等字样。6日早上,起义队伍到达上栗市。清军望风而逃,市民多燃爆竹出门相迎。龚春台直抵市内万寿宫驻扎。宜春县属的慈化市和萍乡属的桐木各有会员四五千人响应,洪福会首领姜守旦也遣人来告:可以举兵响应,但不受洪江会节制。起义军在上栗市整编了部队,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由龚春台任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督粮司,廖叔保为前营统带,沈益古为后营统带。其营制:600人为一营,3000人为一军,补号白地饰黑字,圆式,有“革命先锋”、“后军汉勇”、“革命左军汉勇”、“革命右军汉勇”数种。而各军均有随兵,旗帜写“汉命”,或写“洪命”。随即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檄文》历数清政府“政治紊乱,民生涂炭”,“假颁立宪之文,实行中央集权之策”等十大罪状,宣称要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号召农工商兵各界人士,“各尽尔力,各抒尔能”,响应起义。《檄文》强调,起义军“毫无帝王思想存于其间,非中国历来之草昧英雄以国家为一己之私产者所比”。起义军纪律严明,集中打击清吏和地主豪绅。“所到之处,并不骚扰,惟索军械、粮食、白布,而所劫者,皆办团之绅董”。“他们只要官吏、当权人物及满洲人的性命”“专烧杀向来办匪出力绅士人家,声言复仇”。“故各地居民不但不生嫌恶,反多表同情者”。贫苦农民、矿工和部分防营士兵纷纷加入义军队伍。革命军迅速集众数万人,蔓延数县。7日,浏阳洪福会首领姜守旦率万余人起义,旗号是“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并表示只要汉族中有人能推翻清政府,就可以拥戴他为万世一系的“中华大皇帝”,“我同胞即纳血税,充苦役,犹当仰天三呼万岁”。同日,浏阳会众数千人发难于文家市、牛石岭、永和市、红绫铺等地,占领南街市、西乡、潭塘、高址等地方,与萍乡上栗市、案山关义军相呼应。龚春台等听报浏阳的南市街和枫林铺等地各有会友数千人听候调用,又知姜守旦部已准备响应,遂决定大队在当天夜半出发,进兵浏阳,与姜守旦部会合后再图发展。沈益古等率五六百人留守上栗,堵截萍乡清军的来路。8日,龚春台部义军进入浏阳境内,浏属文家市、金刚头,醴属官寮等处各集数百至二三千人来归,大队直抵枫林铺,队伍扩充至二万多人。龚春台部进攻浏阳县城,在城南重创清军。10日,义军后方据点上栗市失陷。早上,经过一夜山间险道跋涉,驻萍乡清军巡防左军前营管带胡应龙带步兵二哨出山峡到达距上栗四五里的栅上,布阵开枪。义军守将沈益古率武门弟子奋勇接战,与敌鏖战半日,终因力量不敌,上栗市失陷。11日,萍浏醴义军龚春台部再攻浏阳,不克。清军乘夜突击南市街洪江会义军。义军退走牛石岭。12日,义军主力溃败。清军埋伏在牛石岭近旁的竹山上,用步枪射击撤退到牛石岭的龚春台部起义军。起义军使用武器大多是木杆、刀矛、鸟枪、抬枪、小手枪等,不少人还是徒手。军心本已不稳,在清军步枪射击下,义军队伍出现混乱,“自辰至午,连死并逃,已去十之九八”。坚持抵御的邓廷保等二百数十人,到日暮时或死或散,起义军主力就此瓦解。龚春台、蔡绍南化装前往普集哥老会首领冯乃古处请兵,力图再举。蔡不幸中途被捕,惨遭杀害。冯乃古亦被清政府诱杀。龚春台只得潜往长沙匿居。14日,姜守旦率起义军2000余人据守浏阳大溪山寨,是日为清军徐振岱部攻破,退往永和市。20日,姜守旦率残部400余人退至平江沙铺,为清军追及,伤亡惨重。姜守旦越岭逃出,进入江西义宁县境,不知所终。萍浏醴起义失败。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孙中山闻讯策划接济,未果。

12月5日。中日在营口签订《交收营口条款》。11月17日,清廷派梁如浩、梁敦彦与日方代表开议中国接收营口事宜,日方答应交还营口。本日,中日代表在交收字据上签字。该条款共六条,包括防验疫病、公益事业、警察卫生、诉讼、海关、税款以及日军撤出时间等内容。次日,营口商埠地面由中国接受管理。本月,营口日军开始撤退。

清廷任命联豫为驻藏办事大臣。清廷命驻藏办事大臣有泰来京当差,以帮办大臣联豫为办事大臣,张荫棠为帮办大臣。12月10日,张荫棠电奏清廷,以目前主要工作为整顿藏政、专心筹办开埠事宜,要求辞去新任驻藏帮办大臣。

12月7日。东三省安东、凤凰城、九连城民众抗捐。奉天安东县老爷岭一带农民四五百人抗人警捐。凤凰城、九连城抗捐。